中國面條排名前十名小吃
陜西油潑面是壹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小吃,主要制作材料有面粉、菠菜、辣椒面等,屬於秦菜系。油潑面是用壹種很普通的面食制作方法,將手工制作的面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裏,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壹層的辣椒面壹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面、辣椒面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後調入適量醬油、香醋等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西紅柿雞蛋等搭配食用。
2:蘭州拉面
蘭州牛肉面,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面,是“中國十大面條”之壹,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現在蘭州拉面已經走出國門,世界各地幾乎都有蘭州拉面的影子,深受老外的歡迎,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3:武漢熱幹面
熱幹面是武漢特色小吃,與山西刀削面、兩廣伊府面、四川擔擔面、鄭州燴面並稱為中國五大名面,是武漢頗具特色的過早小吃。面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五香醬菜等配料,更具特色。熱幹面既不同於涼面,又不同於湯面, 面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的工序,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調料做成的醬汁,增加了多種口味,吃時面條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讓人食欲大增。
4:老北京炸醬面
炸醬面是中國傳統特色面食。最初起源北京,屬山東魯菜。不過在傳遍大江南北之後便被譽為“中國十大面條”之壹,流行於北京 、天津、山東、河北、遼寧、吉林等北方地區,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海碗居的炸醬面很好吃,還有京味齋烤鴨店他家的炸醬面采用自助配菜,味道很正宗,有老北京特色,價格也實惠。
5:山西刀削面
五大名面之壹,刀削面起源於12世紀的山西太原,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於消化。到了清康熙年間,山西刀削面的壹個分支已發展為高度文化性的的官府私房菜,成為非物質文化遺存。
6:四川擔擔面
擔擔面是壹道由面粉、紅辣椒油、芝麻醬、蔥花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川菜。是“中國十大面條”之壹,著名的成都小吃(又說自貢小吃,起源於自貢)。擔擔面成菜後,面條細薄,鹵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面,用壹種銅鍋隔兩格,壹格煮面,壹格燉雞或燉蹄膀。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面,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面特色最濃。
7:吉林延吉冷面
朝鮮族的傳統食品,是用蕎麥面或小麥面(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榆樹皮面的)朝鮮族有正月初四中午,或過生日時吃冷面的傳統。蕎麥面上蓋著牛肉、蘋果、泡菜,上桌前從大桶中舀壹勺冰涼酸甜的湯料,滿滿的壹碗涼爽。這是延吉冷面留給很多人的印象,而似乎也只有這樣做出的冷面才是最正宗。以前中國人看到壓制冷面的器具是木合子,便稱為“盒勒面”。
8:河南燴面
河南燴面,“中國十大面條”之壹,河南三大小吃之壹。是壹種葷、素、湯、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湯好、面筋道、營養高,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制作燴面的關鍵材料——高湯,是用上等嫩羊肉和用刀劈開,漏出中間骨髓的那段羊骨壹起熬煮五個小時以上,熬制過程中先用大火熬制然後再用小火煲湯,並且在熬制過程中放入七八味中草藥。到最後這湯熬的骨頭油都出來了,堡出的湯非常雪白,猶如牛乳壹樣,所以大家又稱它為白湯。
9:杭州片兒川
杭州的壹種著名湯面,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絲組杭州片兒川成,鮮美可口。已有百余年歷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其特色在於雪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食客吃後回味無窮。2013年7月,杭州片兒川榮登 “中國十大名面條”榜單,全城引發壹陣香氣噴人的“杭兒風”。
10:昆山奧竈面
蘇州昆山奧竈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面條細白,昆山奧竈面湯色醬紅;白湯鹵鴨面,白面白湯,原色原味。關於“奧竈”二字,歷來眾說紛紜。傳說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時,途經昆山遊覽玉峰山景後腹中饑了,於是來到這家小面店吃了壹碗紅油爆魚面,覺得味道無比鮮美,忙讓太監打聽烹制方法。但由於語言關系,太監似懂非懂,無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紅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竈上的奧妙。”乾隆壹聽哈哈笑道:“面竈奧妙,奧妙的面竈”從此這莊小面店就有了“奧竈面”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