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肯尼亞平臉人發現“肯尼亞平臉人”頭骨化石是在肯尼亞北部圖爾卡納湖西岸的半沙漠地帶發現的,珍藏在肯尼亞國家博物館裏。這批頭骨化石年齡在320萬年至360萬年間,與南方古猿生活在同壹時代。雖然化石已經變成碎片,但經拼合成為壹個相當完整的頭骨。由於它有著與南方古猿完全不同的特征,因此肯尼亞國家博物館的著名古人類學家梅亞維·利基認為它屬於壹個新的原始人種。 在發現“肯尼亞平臉人”之前,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人類的臉是在200萬年前才開始變平的。20世紀70年代,古生物學家曾經在圖爾卡納湖東岸發現壹個古人類頭骨化石,雖然其大腦很小,但卻長著與現代人臉非常相似的平臉,而且牙齒也很小,後來測定他的年齡約為180萬年。但這壹次發現的“肯尼亞平臉人”的年齡幾乎是他的兩倍。
盡管利基認為“肯尼亞平臉人”屬於壹個新的原始人種,但也有專家認為“肯尼亞平臉人”可能只是“露茜種”的壹個亞種,或者與“露茜”同屬不同種。因為平臉人雖然具備了平臉、小牙等先進特征,但也有壹些比“露茜”還原始的特征,例如他的耳道很小,腦容量僅與黑猩猩相當等。由於在附近發現的骨骼化石都不完整,因此還很難確定平臉人的確切屬種。 直立猿人猜想,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國家博物館裏的幾位主角互相並不認識-他們生活在壹百萬年前如今肯尼亞的圖爾卡納湖畔。他們屬於兩種早期猿人-直立猿人和能人。他們的骨骼化石在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展出。而讓科學家激動的是這兩種猿人的血親關系。新的發現動搖了至今古人類學家公認的人類進化史的理論。 博物館館長伊德勒博士講述了這個至今最令人科學家激動的發現:“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壹個直立猿人頭蓋骨。另壹塊化石是能人的上顎骨。這個能人大約生活在壹百四十萬年前,是目前能人化石中最年輕的壹個。”
而這壹考古發現的特別之處在於,那位直立猿人的年代比能人的還要久遠。這就完全打亂了科學家的劃分。因為科學家壹直認為,直立猿人是由能人進化而來的。而科學家推測,能人和直立猿人有可能在地球上-即在如今的肯尼亞北部地區並存了很長壹段時間。
此外,這個直立猿人的頭骨很小,比迄今為止發現的同類頭骨小得多。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這塊頭骨是壹位雌性直立猿人的。而雄性直立猿人的頭骨要大得多。古人類學家姆布阿解釋說,這種區別在猴子和大猩猩身上也能看到:“我們可以看看大猩猩。雄性就比雌性大得多。而我們現在獲得了第壹個證明直立猿人也是如此的證據。這壹點的重要性在於,這是壹種動物處於較原始狀態的證明。”
直立猿人與大猩猩的血緣關系可能比現代人的關系還要近,也包括他們的性行為。最大的區別在於,直立猿人屬於濫交型,沒有現代人的配偶現象。
肯尼亞國家博物館肯尼亞博物館珍藏了許多肯尼亞人過去用過的生活用品,從中可以知道肯尼亞人舊日主要以漁獵為生。而當中的鐵路展覽廳亦別具意義,因為奈羅比的歷史與鐵路大有關系。因為於1899年,英國人為了修築全長1000公裏,由蒙巴薩通往維多利亞湖的鐵路時,鐵路的其中壹個總站就是如今的奈羅比,所以奈羅比可以說是由鐵路發展出的城市。另外,館內亦展出全世界第二古老的人頭骨,及多種候鳥標本,值得遊客仔細看。 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宣布,1984年2月23日壹批科學家在巴林戈湖以西的塔巴林發現了500萬年前的壹塊人科成員化石,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人類祖先的化石。這塊化石是壹塊帶有兩個臼齒的下頜的碎片。它在形狀和大小上同南方古猿阿法種相似,南方古猿阿法種距今約300萬至400萬年。發現這塊化石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填補了約1700萬年前至約370萬年前人類起源化石記錄的空白,這是人類從類人猿中分出來的時期。在這塊人科成員下頜化石的附近還發現了羚羊、犀牛和象等動物的化石,這說明這塊幹旱的地區大約在500萬年前雨水充足,草木茂盛.在肯尼亞發現的這塊化石比在坦桑尼亞的拉埃托利和在埃塞俄比亞的哈達爾地區發現的化石約早100萬年.肯尼亞、坦桑尼亞和埃塞俄比亞因發現了對研究人類進化有價值的人科成員化石而聞名於世,被稱為“人類的搖籃”。1984年10月18日肯尼亞國家博物館館長利基博士宣布,在肯尼亞北部圖爾卡納湖西岸發現了160萬年前壹具最完整的直立人骨骼化石.直立人是早期人類的祖先.發現的這具骨骼化石是壹個12歲的男孩,高1.63米。這就證明直立人實際上同現代人壹樣高。直立人化石最早是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發現的,後來在中國發現北京猿人。北京猿人估計是在50萬年到70萬年前,而這次新發現的化石要早大約100萬年。更重要的是,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的直立人骨骼化石,只少左臂和右手、右臂肘關節以下部分以及雙腳的大部分。除了直立人化石外,還發現了大量的動物化石,其中許多是現 在已經滅絕的動物,例如巨大的短脖子長頸鹿和長著銳利的長犬牙的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