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寺的傳說
雲林寺又名祖師殿,元、明幾朝修繕不斷,至乾隆五十五年、光緒十七年、民國七年進行過大的修繕,此寺占地面積達1200平方米,香火旺盛。後毀於解放戰爭,建公園後已修復了大雄寶殿。
雲林寺,修寺者,是躲在二十四史裏的壹個人物,叫石光,做過嶽州通判,官不大,魂不小,據說他是玉帝身上分出的壹魄。後來棄了花翎頂戴,在五尖山玄機洞裏修行。某夜,有個絕色娘子踏雪而來,求在洞中借住壹宿。石光以偈語四句婉拒了。偈曰:
口幹喝滴崖前水,肚餓吃塊石壁絨, 三修古佛成大道,生來不與婦人同。
娘子聽了,壹笑而去。石光忽然想到,佛身無男女之別,故為佛,人身有男女之別,故為人。而他雖修得心中已無男女之念,眼中卻有男女之別,還遠未入大凈之境呢。想那女子萬壹跌下了懸崖或遭遇了虎狼,他這半世的苦修,也抵不了造下的罪孽啊。急忙就追出洞去,果見那絕壁的壹棵虬松上,牽掛著壹件花衣。石光壹時萬念俱灰,也跟著跳了下去,卻被壹朵祥雲托起,原來是觀士音前來度他。看來,佛與非佛,原來只有壹念之差,壹步之差。是故佛門之內,既講苦修,又講頓悟。苦修修平常心,頓悟悟不平常心。常與非常,而成自然。
雲林寺格局不大,三級石階,壹幅老墻,青苔覆掩的瓦棱間,搖幾桿無名的野草,飄幾縷人間的柴煙。壹個護法在天井邊蹲著,洗壹把剛從園子裏扯來的菠菜。看了,妳會覺得隨便哪壹幢房子,都是可以成為廟堂的。問她這裏可是山頂了?護法笑而不答。又問還有什麽好景致?她指了指身後那扇門。打開門,壹眼望過去,突突突的全是山巒,卻無脈可以貫穿,壹個個都很自在。雲於其間加減乘除,樹在雲外起承轉合,就完成了壹個世界。而世界,卻是壹扇門,誰家裏都有的。 又發現五尖山並不止有五座,壹如九天並不止有九重。古有九五之尊,世人皆以為尊的是帝王,原來卻尊的是無限,就是人們常說的大境界吧。
出雲林寺,往下走,在半山腰還有壹座古剎“大悲寺”。大悲寺以前叫玄天寺,大悲寺為庵堂,是江南較有名氣的廟宇。它現在沒有任何有關它歷史的記錄,只有景點的介紹牌。大悲寺是壹幢三檐三層寶剎。底層是“大雄寶殿”,第二層是“三世殿”,三層是“觀音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