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度的概念
粗糙度的概念如下:
粗糙度是指零件經過加工後,由於刀具、積屑瘤和鱗刺等給工件表面造成或大或小的波峰與波谷。這些峰谷的高低程度很小,通常只有放大才能看見。這種微觀幾何形狀特征,稱為表面粗糙度。
粗糙度對零件的性能有多個方面的影響:
1. 配合性質的影響:粗糙的表面會導致實際間隙增大或減小,從而改變配合性質。對於間隙配合,表面粗糙會導致磨損逐漸增大;對於過盈配合,裝配時微觀凸峰被擠平,使實際有效過盈減小,降低了聯結強度。對於過渡配合,粗糙的表面也會使配合變松。
2. 耐磨性的影響:表面越粗糙,兩表面做相對運動時,只在輪廓的峰頂處發生接觸,其有效接觸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磨損就越快。但如果表面太光滑,又不利於潤滑油的存儲。
3. 抗疲勞強度的影響:零件表面越粗糙,表面上凹痕產生的應力集中現象越嚴重。當零件承受交變載荷時,容易引起疲勞斷裂。
4. 抗腐蝕性的影響:粗糙的表面容易使腐蝕性氣體或液體在零件表面的微觀凹谷處集聚,並滲入到金屬內層,造成表面腐蝕。
5. 密封性的影響:粗糙度還會影響零件的密封性。
粗糙度的形成:
粗糙度的形成通常與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有關,例如加工過程中刀具與零件表面間的摩擦、切屑分離時表面層金屬的塑性變形以及工藝系統中的高頻振動等。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會導致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跡的深淺、疏密、形狀和紋理都有所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