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甘肅供銷社是怎麽為民服務的?

甘肅供銷社是怎麽為民服務的?

單日最高銷量13萬斤、3個多月銷售蘋果120萬斤,甘肅省合水縣供銷社通過與“供銷e家”以及多家電商平臺合作,打開了農產品走向全國的“網路”,2016年帶動貧困果農增收100余萬元。“我們現在已完全改變服務模式,接入‘網上供銷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再僻遠的村子,物資也照樣能走天下。”甘肅省供銷合作社主要負責人說。2016年,甘肅省啟動實施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有著新機制、新模式、新領域的“新供銷”在隴原大地興起,打通了為農服務的最後壹公裏。

“過去買化肥要去鎮上,來回兩個小時。現在去供銷社,出門走3分鐘就到,而且質量可靠。”古浪縣圓夢新村村民楊銀山說。這個有1000多戶村民的“下山入川”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村,正是供銷社機制創新的受惠者。據了解,新供銷由單壹股權結構變為混合所有制,供銷社持股比例為35%以上(有壹票否決權),既體現政府服務的公益性,又增強了市場活力。在圓夢新村,縣供銷社與村委會合作,除5個自然人外,縣供銷社企業占股37%,村委會提供經營場所210平方米,在村中心建成集農資日用品銷售、電商、物流配送等功能為壹體的新型供銷綜合服務社。不僅極大方便了村民,而且“新服務社建成後,村委會由行政中心變成了‘行政+經濟+服務’中心,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提高了基層組織的服務能力”,村幹部郭林春說。

過去是“三尺櫃臺、坐店等客”,如今供銷社服務上門,線上線下全覆蓋。甘谷縣供銷社發展電商,建成高效雙向物流平臺,建設了12處農產品產地市場、15處物流倉儲設施和200多個配送站點。縣有派送中心,鄉有綜合超市,村有綜合服務便民點。農資、日用品走進來,綠色無公害農產品走出去。實現了線上線下深度融合,2016年實現線上銷售額5368萬元。省供銷社還將社會資本引入“三農”領域,建立了首期5億元的合作基金,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農產品開發及市場建設、土地托管等,為農村提供金融服務。

配圖

機制活、模式新,帶動“新供銷”全面進入各類涉農服務新領域。供銷產業鏈向前後兩頭延伸,從單壹的流通服務向多元經營轉化,除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等重點領域外,還向莊稼醫院、合作金融、廢舊品回收、公益服務等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延伸拓展。在民勤縣,“新供銷”提供的“測土配方+莊稼醫院”新服務解決了合理配肥和防治病蟲害問題,農民施肥由“跟著感覺走”變成了“盯著配方來”。甘州區花寨鄉由供銷社發起、當地農民自願入社參股的小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盯準市場、按需種植,利用便利的供銷網絡,使谷價由過去每公斤1.6元變成現在由合作社保底的每公斤3.4元,畝均增收1000多元。

2016年,甘肅省供銷社系統實現利潤總額2.3億元、所有者權益5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31%,遠超全國供銷系統平均水平。

這樣真的是方便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