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妳好李煥英》——我知道它不夠好,也知道它為什麽火

《妳好李煥英》——我知道它不夠好,也知道它為什麽火

《妳好李煥英》無疑是2021春節檔最大的黑馬,誰都沒想到喜劇演員賈玲的導演處女作,竟能力壓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3》,陳坤周迅的《侍神令》登頂,秒殺劉德華的《人潮洶湧》,雷佳音楊冪的《刺殺小說家》以及《新神榜·哪咤重生》,成為春節檔的最大贏家。

如果《妳好李煥英》的成就僅限於此,大家對它的贊美也還不至於轉為抨擊,可隨著“李煥英票房破50億”“李煥英票房有望超戰狼2躍居中國影史第壹”“李煥英票房總票房進入全球前100”“賈玲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第壹女導演”等種種驚人戰績的傳來,這個靠著親切感收獲大批粉絲的電影,卻令很多人心裏不是滋味,甚至有人說:“這是國產電影的悲哀”

在我看來,《妳好李煥英》並沒有資格成為載入史冊的精品,更沒有資格代表國產電影,因為其本質還是商業片。

然是商業片,只要有好的機遇,好的運作,獲得驚人票房也不是罪過,畢竟電影作為壹種工業化藝術,每個人都有資格欣賞,每個人都有資格評判,如果將它束之高閣,電影也就失去了其原有意義。

所以,我們不必義憤填膺,哀嘆國產電影末日,存在既有其合理,只要仔細分析,《妳好李煥英》對於國產電影的發展而言,還是大有裨益的。

1、特殊時期造就奇跡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各行各業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停工、停產,人們走出家門的各項 娛樂 活動都被迫終止,再加上這個“抗疫”帶來的種種壓抑情緒,人們急需壹個宣泄口,2021年春節檔就體現了這種 情感 宣泄。

在此特定背景下,出現票房爆款,是肯定的,不是“李煥英”也會是其它,同樣的道理,如果“李煥英”不是在2021年春節檔上映,也就沒有獲得如此驚人戰績的基礎。

就像是1936年,在美國經濟蕭條的背景下,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獲得了驚人票房,或許越是艱難時刻,人們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而藝術的本質就是如此。

2、普適的 情感 目標

縱觀2021年春季檔的其它幾部電影,我們會發現,每部電影都有著特定的觀影人群:

《唐人街探案3》主打推理,有其固定的粉絲群,沒有看過前作的觀眾,未必選擇觀看;

《侍神令》改編自手遊,由陳坤周迅主演,受眾不是 遊戲 愛好者,就是主演粉絲,可是隨著電影上映,陳坤周迅戲份之少令人瞠目,自然損失了壹大批觀影人群;

《人潮洶湧》的主演劉德華,毫無疑問是春節檔最具國名度的明星,可是該電影改編自日本電影《盜鑰匙的方法》,劇情並不新鮮,改編也不勝前作,對於沖著劇本來的觀眾來說,沒有吸引力,對於沖著劉德華來的觀眾,又有些茫然;

《刺殺小說家》故事新穎,特效優秀,可是宣傳不夠,很多人都是走進電影院才知道這部電影的,手中恐怕都已經買好電影票了;

《新神榜·哪咤重生》更不必說,此哪咤非彼哪咤。

相比較下,“李煥英”的受眾就很普適了,主打母女情深的主題,幾乎覆蓋了所有觀影人群,成為了闔家走進電影院人群的最優選擇,票房自然水漲船高。

3、用細節填補空洞

《妳好李煥英》的主線劇情並不復雜,講述了賈玲穿越到母親年輕時的年代,希望能夠替李煥英重新選擇人生的故事,電影中賈玲的所有行動主題都被定義為“讓媽媽開心”。

這樣寬泛的主題,想要打動人心,勢必要從細節處著手,令觀眾有帶入感,這壹點,李煥英做的還是不錯的,比如年代的還原,就很到位,不僅是建築、環境的還原,更重要的從每個人物的情緒,從每件事情的邏輯出發,讓那個年代鮮活了起來。

盡管為了兼顧“淚點”與“笑點”,整體劇情有明顯拼湊痕跡,但是觀眾總能從拼湊的細節中,找到壹個打動人心的點:對於仍在奮鬥的人來說,賈玲做假證為媽媽爭面子,誇海口要給媽媽買車,壹如他們的心願;對於已然長大的人來說,賈玲跟媽媽相處的點滴,那些細碎的小事,勾起了他們的童年回憶;還有李煥英為省車費,在雪地中緩步前行的背影,對於很多人來說,也壹定並不陌生……

壹千個人眼中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對於這部電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側重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殊途同歸,所有感念,都被囊括在電影中。賈玲是如此真誠的講述自己對母親的深情,越真誠,就越能捕捉細節,也越能感動觀眾。

4、“煽情”卻不犧牲“笑點”

縱觀《妳好李煥的》的演員陣容,幾乎所有主演都是喜劇出身,這也奠定了這部電影的喜劇基調,如果無視這種基調,硬性煽情,肯定水土不服,好在“李煥英”的表現不孚眾望,除了賈玲與張小斐這對“母女”之外,片中所有的喜劇人都擔起了笑點,尤其是沈騰。

不跟觀眾的“成見”擰著來,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因素之壹。

而且,成名於小品的賈玲,在笑點制造上的功力不容小覷,在國產喜劇,總是充斥尷尬、過時笑點的今天,“李煥英”的每個包袱幾乎都能甩響,這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5、路人緣與觀眾緣

早在2016年,賈玲在歡樂喜劇人舞臺上的參賽小品《妳好李煥英》,賺取了不少觀眾的笑聲與淚水,而電影《妳好李煥英》的成功,多少是沾了小品的光。不過說到底,這都是賈玲自己的作品,也是她應得的獎賞。

除了小品對電影的推動作用,這些年來,賈玲自己的路人緣也在飆升,她的樂觀開朗、她的高情商,尤其是和沈騰在綜藝節目中搭檔圈粉,也都為這部電影賺取了觀眾緣。

我想,賈玲自己也很清楚這壹點,這也就是為什麽賈玲會力邀沈騰參演,甚至在沈騰戲份不夠多的情況下,仍在宣傳片中把他剪成了主角,也因為這壹操作,“李煥英”上映前期也有過“上當受騙”的呼聲,不過好在,除了沈騰以外,賈玲及其余喜劇人的功能也很強大,才並沒有對電影口碑造成致命影響。

賈玲自己也曾說過:“原本我還準備大力宣傳的,可電影壹上來……我都不怎麽敢宣傳了。”

其實,《妳好李煥英》的成功就是壹場奇跡,是壹場集天時、地利、人和與壹身的奇跡,實在不必賦予它太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