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是什麽意思
毒奶粉指的是在奶粉成分中三聚氰胺嚴重超標的奶粉。或被肉毒桿菌汙染的奶粉。
毒奶粉事件
2008年9月8日甘肅岷縣14名嬰兒同時患有腎結石病癥,引起外界關註。至2008年9月11日甘肅全省***發現59例腎結石患兒,部分患兒已發展為腎功能不全,同時已死亡1人,這些嬰兒均食用了三鹿18元左右價位的奶粉。而且人們發現兩個月來,中國多省已相繼有類似事件發生。
中國衛生部高度懷疑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汙染,三聚氰胺是壹種化工原料,可以提高蛋白質檢測值,人如果長期攝入會導致人體泌尿系統膀胱、腎產生結石,並可誘發膀胱癌。
2008年9月11日上午10點40分,新民網連線三鹿集團傳媒部,該部負責人表示,無證據顯示這些嬰兒是因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據稱三鹿集團委托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三鹿奶粉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各項標準符合國家的質量標準。
不過事後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聲明該局從未接受過三鹿集團的委托檢驗。很快在同壹天的晚上,三鹿集團承認經公司自檢發現2008年8月6日前出廠的部分批次三鹿嬰幼兒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汙染,市場上大約有700噸,同時發布產品召回聲明,不過三鹿亦指出其公司無18元價位奶粉。
擴展資料:
三聚氰胺事件後,每壹次的奶粉質量問題仍會引發壹場社會恐慌,相關方不妨以此為鏡子和鞭策:不要苛求公眾淡定,輿論理性只能與乳品行業的品質、質檢監管的公信同時回歸。
從進口奶粉可瑞康,到多美滋、娃哈哈、可口可樂(中國)、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三天時間裏,新西蘭受肉毒桿菌汙染的乳粉已經被確定流入中國,四家中國境內進口商列入了“毒乳粉”的汙染名單。
隨著境內企業上榜,輿論恐慌也在擴大化,公眾的憤怒、恐慌、不信任壹時難以平息。尤其值得註意的是,這種不信任不僅是針對涉事產品的,也是針對企業的自檢結果和召回承諾的;不僅是針對“肇事”的新西蘭公司的,也是針對國內入境檢驗和日常監管的。
壹個新聞事件在傳播中被反復爭論、辨析之後,大多會回到壹種“輿論理性”上來,但這種情況在涉及到乳制品安全問題的事件上並不常見。
乳制品安全茲事體大卻事故多發,近年來已經成為輿論關註的敏感事件。在過往的事件中,涉事企業的隱瞞、推諉已為公眾所慣見,而監管的疏漏和行動滯後也令人“印象深刻”,人們會從以往事件的各方表現中總結壹套“規律”,並會自然“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企業的補救措施和監管的嚴密程度。
坦率地說,在三聚氰胺事件後的五年間,不但國內的乳制品行業經歷了壹次洗牌,質檢監管部門也同樣經歷了壹次洗禮,二者其實都有明顯成果。
但即便如此,每壹次的奶粉質量問題仍會引發壹場社會恐慌,相關方不妨以此為鏡子和鞭策:不要苛求公眾淡定,輿論理性只能與乳品行業的品質、質檢監管的公信同時回歸。
百度百科-毒奶粉
人民網-毒奶粉前不能苛求公眾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