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巴拿馬運河的其他詳情

巴拿馬運河的其他詳情

巴拿馬人接管運河後采取了壹系列的先進技術和管理辦法,運河的運營效率大大提高。但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世界貿易活動以及貨運量的大幅增加,越來越多的超大型船只投入運營,巴拿馬運河現有通航條件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巴拿馬運河船閘只有304.8米長、33.53米寬、12.55米深,只能允許巴拿馬型船在幾乎貼著墻壁的情況下通過,超巴拿馬型船則必須繞走南美洲的合恩角。

為使巴拿馬運河順應時代的發展,巴拿馬政府於2006年4月24日正式提出了總投資為52.2億美元的運河擴建計劃,並於同年10月就運河擴建舉行全民公投。公投結果顯示,超過78%的投票者支持運河擴建,運河擴建計劃獲得通過。

根據擴建計劃,巴拿馬將在運河的兩端各修建壹個三級提升的船閘和配套設施。新建船閘的寬度為55米,長度為427米,可以讓超巴拿馬級船只通過。運河擴建資金的大部分將通過收取運河通行費來籌集。運河擴建後,每年將有1.7萬艘船只從這裏通過,運河的貨物年通過量也將從如今的3億噸增加到6億噸。

2007年9月3日,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正式開工。人民網2010年8月15日電,據來自巴拿馬城的消息,連接兩大洋的巴拿馬運河在擴建中迎來96周年。根據計劃,整個擴建工程將於2014年巴拿馬運河建成100周年時竣工。

待到巴拿馬運河紀念通航100周年之時,長427米、寬55米、深18.3米的第三套船閘將建成,整個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也將完工。屆時,超巴拿馬型船和軍艦可輕松通過巴拿馬運河,運河貨物年通過量也將從如今的3億噸增加至6億噸。

巴拿馬運河承擔著全世界5%的貿易貨運。中國是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用戶。 隨著世界經貿交流的擴大、海上運輸日益繁忙、造船技術的發展,巴拿馬運河已難以滿足當今海運要求。每年都有成百上千艘各國船只因噸位大而不能從運河通過。開鑿壹條連接大西洋、太平洋新運河的設想便應運而生。巴拿馬運河承擔著全世界5%的貿易貨運量,美國與亞洲之間貿易貨運量的23%都需要通過這條運河。但由於設計老舊,巴拿馬運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現代海運貿易的發展瓶頸。它至今仍然延用100多年前的設計,僅可以通航7.6萬噸級的貨輪,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海運貿易的需要。許多不符合“巴拿馬運河”標準的貨輪不得不去繞行合恩角。正是看到了跨洋海運貿易的巨大潛力,巴拿馬的周邊國家紛紛開始尋求修建巴拿馬運河的替代工程。

1982年,美國、日本和巴拿馬三國經過協商,成立了壹個“開鑿大西洋—太平洋國際海洋運河可行性調查委員會”,著手進行開鑿新運河的計劃工作。1985年9月10日,三國政府又在巴拿馬城正式成立了“開鑿運河三邊委員會”,致力於聯合開鑿第二條運河的籌備工作。經過近2年調查,“三邊委員會”已從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之間可供選擇的幾十條新運河線路中篩選出4條,再從中選出最佳壹條,即位於現巴拿馬運河以西15公裏至20公裏處,從太平洋壹側的凱米托港到大西洋壹側的拉加爾托港。新運河全長100公裏,開挖深度擬為現運河的2.5倍,落潮時水深30米,可通航30萬噸級巨輪,漲潮時水深40米。這將是壹項舉世罕見的宏大工程,僅土方需挖10億立方米,總耗資額高達200億美元,整個工程至少需要14年時間。

除日本、美國、巴拿馬外,英國、德國(原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法國也報名參加這壹工程。其中,日、美兩國將負責總工程費用的70%,余下的由其他國家承擔。如果壹切順利,到21世紀初,壹條新巴拿馬運河將橫亙於中美洲地峽之間,把太平洋大西洋更加緊密地聯系在壹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