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繡荷包的教程

繡荷包的教程

繡荷包的教程如下:

1.將布對折,在布的兩邊畫兩個弧形線,用剪刀沿線把線外面的布剪掉。

2.把周圍縫起來,留壹邊不用縫。

3.縫好後,將上面的地方對折壹部分下來,把它翻到正面。

4.在荷包邊緣靠內壹點,用線縫壹圈,縫好後在兩邊各用剪刀剪兩個小口子,小口子能穿過兩根抽繩即可。

5.準備兩根抽繩,從兩邊的小口子將抽繩穿進去,每根繩子從壹邊穿入,再從另壹邊的小口子穿出,穿好後如圖。

6.在下方用線再縫壹圈,第二次縫線應能使抽繩容納在兩次縫線之間。

7.縫好後,拉兩邊的抽繩,壹個可松緊開口的抽繩荷包香囊就做好。

資料擴展:

香包又叫容臭、香袋、香囊、香纓、佩幃,今人稱荷包、耍貨子、絀絀。它是古代中國勞動婦女創造的壹種民間刺繡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古代中國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余緒未泯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

香包最早稱容臭,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當時的香料是辟芷、秋蘭。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稱呼。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制成,內裝雄黃、熏草、艾葉等香料。壹說香包可以避邪,端午節時多會配掛香包。

香包(sachet),古代稱“香囊”,亦稱“佩帷”、“容臭”、“香袋兒”、“荷包”,慶陽俗稱“絀絀”或“耍活”。

它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制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制的細末,以作節令誌慶、生活實用和觀賞品玩用。

香包在《詩經》的壹些篇章裏已有描述,說明早在約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禮記》雲:“五采謂之繡。”香包用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刺繡而成,色彩絢麗,

自然有裝飾衣著、把玩欣賞之審美功用,又因填有特殊的中藥材,兼有驅邪擗欹、除菌爽神功效。《禮記·類則》載,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須佩戴香包,說明香包還有禮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