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氣血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麽?做好這三點很關鍵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生活中有不少人因氣血不足而煩惱,那麽,如何補氣血最快、最有效?我將以我所了解的中醫知識來從以下幾點來談談這個問題。# 健康 熱力計劃#
中醫學上認為氣是 人體內活力很強、運動不息的及其細微物質,是 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物質 ,認為人體內的氣主要來源於父母的先天之氣、後天飲食物的水谷精氣以及自然界的清氣,並且有賴於全身各臟腑的綜合作用而生成。雖然氣的生成與全身各臟腑都有關,但是與 腎、脾胃和肺 三臟腑的關系最為密切。
由於腎藏精,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氣是人體的根本,故腎被稱為“生氣之根”;脾主運化,胃主受納,我們人所食用的食物要通過脾胃的運化、受納以及腐熟的作用下才能化生成細小的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化生成水谷之精氣散布全身,從而成為人體之氣的主要來源,因此 脾胃被稱為“生氣之源 ”;而肺具有主氣、司呼吸的作用,壹方面肺通過吸清呼濁將自然界的清氣不斷的吸入體內,同時呼出濁氣,這樣就保證了體內之氣的生成與排出,另壹方面肺將吸入的清氣與脾氣上輸的水谷之氣相結合生產宗氣,宗氣走息道、貫心脈以行氣血,並下儲丹田以資元氣,所以肺又被稱為“生氣之主”。
血就是我們人體內的血液,是行於脈中,循環流註於全身,並且具有 營養和滋潤 作用的紅色液態物質。中醫認為水谷精微和腎精是化生血液的物質基礎,它的生成與 脾胃、腎、心肺 等臟腑有著密切的關系。
我們人體的脾胃收納、運化飲食水谷,吸收水谷之精微物質,而這水谷之精微物質包含了營氣和津液,營氣和津液進入脈中變化而成為血液,所以由水谷精微化生的營氣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枸成成分。同時,腎藏精,精生髓,髄化血,腎精充足則血液化生就有源,而肝具有藏血的功能,精血又同源,因此肝與血液的化生也具有密切的關系。再者,心臟的壹大生理功能就是主血脈,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由脾氣上輸於心脈,在心氣的作用下變化為紅色的血液。此外中醫認為血的生成還與肺密切相關,這主要體現在產生於中焦脾胃的水谷精氣,上註於肺脈與肺吸入的清氣相結合,進而化生為血液。
氣與血是人體的生命物質 ,對生命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們都同 源於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質和腎中的精氣 ,具有互根互用的關系。同時,兩者相對而言氣屬於陽,具有對血進行化生、推動、統攝血液的作用;而血屬陰,血為氣的物質基礎,血能化氣,並作為氣運行的載體,在中醫學上我們把氣與血的這種關系稱為“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
氣為血之帥,具體表現為 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 三個方面。氣能生血主要是因為氣參與並促進血液的生成,具體來說就是在脾胃、肝腎、心肺等的氣化作用下促進飲食水谷轉化為營氣、津液而華為血,是血液生成的動力。氣能行血,就是氣具有對血液在脈管中的運行具有推動的作用,或者說是血液的運行必須要依賴氣的推動才能運行不息,流布周身。氣能攝血就是氣具有統攝血液在脈中正常循行而不逸出脈外,這個功能主要體現在脾氣統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血為氣之母,具體主要體現在 血能養氣、血能載氣 兩個方面。血能養氣是指血對氣具有濡養的作用,氣的生成離不開血液的化生與濡養。血能載氣就是氣存於血中,依附於血液而不致散失,依靠血的運載而布於周身,比如大出血的患者在血液流失時出現了氣短等氣虛癥,這是由於血液流失,氣無所依附氣隨血脫。
在上面我們了解了中醫上氣血的生成、氣與血之間的關系,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因此 脾胃損傷 是導致氣血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導致脾胃損傷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飲食不節制如暴飲暴食、喜食生冷食物等都會造成脾胃的損傷,導致氣血不足。還有就是 思慮過度 ,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等往往思慮過度,思傷脾,思慮過度還會造成脾的運化失常,時間長了,脾氣虛弱,運化失司,從而導致氣血化生就會不足了。
再者就是 腎中精氣的不足 ,由於腎是先天之本,氣與血的生成都腎中的精氣有關,如果過度放縱、勞累過度、長期熬夜、作息不規律等都會造成腎中的精氣損耗,導致氣血生化不足。
此外還有,由於肝腎同源,肝主疏泄、藏血,如果肝的功能失司如情緒不佳、生氣、精神緊張等導致 肝疏瀉功能失調 ,肝不能藏血,使肝血不足,而肝腎同源,肝血不足導致腎精不足,從而導致氣血生化不足。又因為肝屬木,脾胃屬土,如果肝屬性失調,也會造成肝木侮脾土,影響脾胃的功能,從而也會造成脾胃生化乏源。
壹是重視調理脾胃是最快、最有效補氣血的關鍵,同時也要兼顧氣與血之間的關系。 首先由於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通過脾胃的運化化生而生成,所以補氣血必須要重視脾胃的調理。如李東垣其在治療思慮過度,勞傷心脾的氣血虧虛時運用歸脾湯,方中使用大量益氣健脾藥如人參、黃芪、白術、茯苓、炙甘草以復中焦運化之功,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又配伍當歸、龍眼肉補血,方中氣血並補,但重在補氣,意即氣為血之帥,氣旺血自生,血足則心有所養。
在中醫臨床上對於補氣血,氣血雙補的代表方還有就是八珍湯了,次方是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其主要功能是補氣補血,在本方中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補益脾胃之氣,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以補血,全方益氣與養血並重,再加入姜、棗為引,調和脾胃,以資生化氣血,即兼顧了氣與血之間的關系,又兼顧了脾胃,為補氣血之典型代表,在臨床中用來治療氣血不足具有十分滿意的療效。
二是要補氣血還要顧護腎中之精氣。 在臨床中對於壹些慢性虛損性疾病,往往氣血虧虛的比較嚴重,耗損了腎中的精氣,在治療中除了調理脾胃,還有兼顧氣與血之間的關系外,還應要兼顧腎中的精氣,比如加壹些補腎填精的藥物如菟絲子、桑椹、女貞子等藥物其目的是為了補充精氣使氣血生化有源。同時,在補氣血的過程中還要自我做好調整,避免過度放縱、過度勞累,避免長期熬夜等有損傷腎中精氣的行為。
三是要補氣血還要註意調暢情誌 。我們在上面說過肝的功能失調會導致肝不藏血,會影響脾胃的功能,也會造成腎中精氣的不足,因此我們在補氣血的過程中應要暢情諸,避免情緒緊張,避免生氣、發怒等不利於肝疏瀉的行為。
除此,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壹些 富含優質蛋白、微量元素 等食物如枸杞、黑芝麻、枸杞、大棗、龍眼肉、核桃、烏雞等食物, 積極的進行適度運動 如慢跑、遊泳、練太極拳等有助於幫助脾胃把水果精微化生為氣血,也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
氣血是人體內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對人體至關重要,氣血的生成與脾胃、腎等臟腑密切相關,它們都同源於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質和腎中的精氣,因此當氣血不足補氣血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調理脾胃,也要兼顧氣與血之間的關系以及要兼顧腎中的精氣,註意暢調情誌,除此還可以通過飲食、運動等方法進行綜合補氣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