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刺卡喉之後的12個小時裏我想清楚了壹件很重要的事
1
我活到34歲的時候,剛好遇上春暖花開,周末心情有點好,約了幾個朋友壹起聚餐。
等坐下的時候,菜已經擺上了桌,其中有壹盤是蒜香帶魚。
按理說,陽春三月不是吃帶魚的季節,但老公本著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夾起壹塊放入我碗裏。
本來就喜歡吃魚的我,未加思索、毫不猶豫的夾起來放進嘴裏,重復起已練就34年的神奇功夫--咀嚼。
伴著喉結的壹起壹伏,朋友們熱烈的聊著天,我則壹如既往的重復著咀嚼和吞咽。
突然,有壹股疼痛從喉部傳導過來,大腦告訴我,妳好像吃到魚刺了。起初,我並不在意,想著之前也有類似的體驗,但都隨著食物的繼續吞咽,異物感隨之就會消失不見。
可是,這壹次確實有點不壹樣,盡管飲食下肚不少,但異物感壹直沒有離去。
起初,我還不想聲張,怕掃了大家的興,只是,後來嗓子裏面開始隱隱作痛,無奈,只能告訴大家我被魚刺卡喉了。
2
話音剛落,朋友們不約而同暫停聊天數秒,很快,大家都又繼續開啟了聊天的節奏,只是,話題開始圍繞如何解決這根卡喉的魚刺。
真沒想到,我的朋友們都是經驗豐富的過來人,甚至其中有人有過無數次被魚刺卡喉的經歷,不得不令人嘆服。
讓大家最不可思議的是,我都30好幾的人了,竟然是第壹次遇到魚刺卡喉,他們懷疑我是不是在壹夜之間就長這麽大的,這樣的疑問著實令我有些哭笑不得。
在對付魚刺卡喉這件事上,我確實缺乏經驗,僅有的認知是大量喝醋軟化魚刺這種荒誕的想象。
說是壹碼事,做是另壹碼事。在聽完朋友們的各種經驗分享之後,我決定開始行動起來。
大口進食饅頭、紅薯和豆腐是我做的第壹件事情,除了吞咽時的疼痛加重之外,卡喉的魚刺根本就沒有挪動的意思。緊接著,有朋友建議吃白菜、金針菇、韭菜之類的粗纖維,大口吞食之後,魚刺竟然比之前更疼了。最後,我使用了僅有的認知--喝醋,壹大杯米醋倒進胸腔後,除了胃壁傳來的灼熱感,卡喉的魚刺仍然是紋絲不動。
只是,時間在新的提議和反復實踐中,已經過去了1個多小時。
3
天色漸暗,我,屢試屢敗。
幾近絕望之中,決定向壹個從小在海邊出生,吃魚長大的人做最後經驗求助,於是,我撥通了廈門姐夫的電話。
姐夫在電話那頭聽完我的簡單描述之後,問了幾個關鍵的問題:第壹,妳吃的是什麽種類的魚?第二,妳自己覺得卡喉的那根魚刺有多粗?第三,吞咽食物之後,疼痛感在減輕還是加重?
在所有的答案確認之後,姐夫果斷的告訴我:別耽擱,別幻想,盡快去醫院找專業醫生處理。
在內心的不確定和慌亂之下,我和老公決定拎包離席走人,朋友們周末的聚會也隨之告終。
4
看病和小孩上學有點類似,人們都喜歡圖個方便,自然是哪個醫院離的近就往哪裏去。
出門,就近看到壹個衛生站,進去找到醫生,他大概詢問癥狀之後,沒有做檢查,只是說先觀察壹段時間再看。他話音剛落,我疼痛的喉嚨裏就有壹萬只草泥馬飛奔而過。
小小的憤怒過後我已經沒有之前的慌亂了,靜下心來想了想,開始給方圓5公裏以內的3家公立三甲醫院的朋友打電話,詢問我的魚刺解決方案。
這次的情況略微要好壹些,醫院的朋友們幾乎清壹色的建議我前往醫院做喉鏡檢查,然後人工取出魚刺。
只是,很不幸,我打過電話的三家醫院夜間急診都不開設直接喉鏡(電子喉鏡和纖維喉鏡的統稱)的檢查項目,這也就意味著,我只能寄希望於傳統的間接喉鏡來取出魚刺。
略微有點醫學背景的我明白這件事情可能有難度。
直接喉鏡也稱喉部直達鏡檢查,醫生可以借助電子影像設備直接觀察喉腔情況,並可借此施行喉內手術或其他喉部治療,故有診斷及治療兩種作用。而間接喉鏡是通過醫生帶在頭部的壹個小圓形的鏡子,利用反光的原理聚焦口咽部,以此觀察喉咽部的情況,這也是耳鼻喉科門診上經常使用的診療方法。
直接喉鏡的好處是視野清晰、觀察細致,診斷和治療可以同步進行,但依賴於專業檢查設備,需要多人協調操作,費用較為昂貴。間接喉鏡的好處是不需要大型設備支持,簡便、操作性強,費用低廉,但對醫生的經驗和個人技能較為依賴。
5
繼續本著就近就醫的原則,我來到耳鼻喉科實力較強的陜西某省級著名三甲公立醫院,沒有托關系找熟人,老老實實排隊掛了急診號,乘坐電梯來到住院部14樓的醫生檢查室。
這家醫院的病房樓道和診室光線都不是很好,給我接診的是個女醫生,看著30出頭的樣子,她在昏暗中囑咐我坐在檢查椅上,用耳鼻喉科的專業消毒設備給鏡子消毒之後,就開始給我做喉部檢查。
經過2次的壓舌板檢查和1次的長鏡咽部檢查之後,她告訴我沒有看到魚刺,不用管,回家觀察就行,並告訴我說不定明天魚刺它自己就下去了。
對於這樣的答案我自己是壹萬個不滿意,於是就問她,有沒有什麽好辦法可以讓魚刺吞到肚子裏面去,想到他們醫院的中醫科在陜西也還不錯,我又隨口問了問能否通過針灸穴位刺激的辦法弄掉魚刺。
這名女醫生聽完我的提問之後,略帶責備的語氣說:“中醫怎麽可能解決這種問題?妳就按我說的回去觀察就行了。”然後就又開始接診另壹個走進診室的病人。
無奈,我和老公只能悶悶不樂的離開。
6
難道就真的這樣不明不白的回家觀察麽?明明我能感覺到喉部那根硬硬的異物,為什麽因為她檢查看不見就說我沒事呢?這不是醫生對病人敷衍了事麽?
走出醫院,迎面不寒楊柳風,衣衫單薄的我打了個冷戰,老公提議給在其他醫院工作的同學打電話咨詢下,隨後,我撥通了茍童鞋的電話。
茍童鞋是西安市某三甲醫院消化科的醫生,這些年因為同事、朋友看病,我沒少給他添麻煩,由於最近他在外地集中學習,壹開始,我就沒好意思打擾他,但現在情況有變,只能再次叨擾。
茍童鞋在電話裏簡明扼要的問清楚我的癥狀,然後果斷建議我去西安交大二附院耳鼻喉科就診,他可能已經想到我顧慮距離太遠的問題,直截了當的說道:“看病最講究找對醫院和醫生,妳們趕緊過去,別耽擱了。”然後就匆匆忙忙的掛掉了。
西安交大二附院的實力我心裏是非常清楚的,這家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西北地區耳鼻咽喉科學領域成立最早的學科,內腔鏡特別是呼吸道異物治療處於國內先進水平、西北地區領先水平。
想到這些,要把喉嚨裏的魚刺拔掉的決心更堅定了,同時也顧不上路上堵車、耗時的問題了,我們壹口氣開到交大二附院急診門口,快速掛號之後上12樓耳鼻喉科病房找醫生。
7
二附院病房的過道安靜、明亮,在護士臺詢問清楚醫生的辦公室後,我就被安排到了診室的檢查椅上。
給我接診的是個男醫生,他穿著白大褂走進來,麻利的做完消毒,就開始給我檢查。
由於我是第壹次遭遇卡魚刺的狀況,內心充滿了緊張、焦慮和不安,再加上我身體觸覺本身非常敏感,當男醫生的檢查鏡伸進我的咽喉的瞬間,壹股惡心想嘔吐的沖動立刻湧了上來,舌頭隨之也不聽使喚的胡亂動了起來,那壹瞬間,眼淚也開始從眼角止不住的冒了出來......
沒有辦法繼續下去了,男醫生只好停下了手中的操作,就在他更換消毒工具的時候,我壹直閉著的眼睛睜了開來,明亮的燈光下,我看見他白大褂左側口袋工作牌上寫著王軍利的字樣。
王軍利醫生耐心的利用間接喉鏡反反復復的幫我看了幾次之後,終於確定了那根卡在會厭軟骨位置的魚刺,他簡潔明了的給我說了狀況,然後告訴我應該如何配合。
其實,我對自己不是特別有信心,就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在壹旁的老公不停的給我打氣加油,壹想到如果不努力配合醫生取刺,就不得不忍受壹整夜的疼痛折磨,膽小的我決定橫下心來試壹試。
8
我把舌頭伸出來用棉紗布包住自己捏在手裏,王軍利醫生用長鑷子慢慢的撥弄我的會厭軟骨,等待魚刺冒頭的機會。但每壹次王軍利醫生都是剛看見魚刺,正準備動手取的時候,我的舌頭就不聽使喚的顫動,嗓子眼也忍不住的收縮起來。
這樣兩三次下來,坐在檢查椅上的我已經緊張的滿頭大汗,緊張、焦慮、不安繼續充斥著我的大腦,整個取刺的過程眼淚不停的往出流。王軍利醫生看到我的反應之後,說讓我先休息壹下,然後他走出診室。
他再進來的時候手裏拿著壹小瓶麻醉劑,他囑咐我把麻醉劑含在嘴裏片刻,然後吞咽下去。緊接著,我的整個舌頭便失去了知覺,木木的杵在口腔裏面。
再後來又試了兩次,但都以我咽部的敏感顫動而失敗告終。王軍利醫生耐心的問我,想不想再試,如果不想試,他建議明天壹早在電子喉鏡下取刺,我告訴他再試最後壹次。
毫無疑問,最後壹次,我把舌頭扯得已經生疼了,但魚刺還是未能取出來。對自己的觸覺敏感壹點招也沒有的我,不得不選擇熬壹夜。
9
感謝王軍利醫生的提醒,我提前預約了電子喉鏡檢查,在自助繳費機上交完費,驅車回到家,已近子夜時分。
顧不上洗漱,我壹進門就立馬開始在網絡上搜索各種對付魚刺卡喉的方法和妙招,然後拿自己的肉身做壹樁樁的人體實驗。
大蒜白糖吞食法、穴位按摩法、嘔吐法、咳嗽法、倒立法......壹直折騰到淩晨2點多,喉部的魚刺仍然紋絲不動。
看著老公在身邊躺下,發出輕微的鼾聲,而我有鯁在喉,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無盡的黑暗中,忽然想起古人曾言,春宵壹刻值千金,言下之意就是春天的夜晚美妙、易逝,令人無限心馳神往。但這樣的情境都有壹個重要的前提,妳得是壹個身心 健康 的人,不能被病痛所折磨,否則,哪有心情和心思感受美好。對於我這樣壹個每壹次吞咽都覺得疼痛難捱的人來說,美好春宵的分分秒秒都是無盡的煎熬。
迷迷糊糊中我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盼著、等著六點半的鬧鐘響起,壹個鯉魚打挺起床,直奔交大二附院門診三樓的電子喉鏡室取刺。
身體若有疼痛,必是睡不好的,人若睡不好,身體康復則是慢的,疼痛也會繼續持續下去,這壹切就像壹個無休止的死循環壹般,進去了就很難跳出來。
在半睡半醒中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不等鬧鐘叫我,我早已起床穿衣,收拾東西準備出門了。
壹根小小的魚刺,12個小時前還在壹條煮熟帶魚的身上,經過壹次偶然的咀嚼之後,它竟然成為了我肉體之上附著的壹部分,伴隨著每壹次吞咽的生理反應,它刺激著我的神經細胞,挑戰著我的忍受力…….
10
交大二附院電子喉鏡室的工作人員在每個工作日的8:00準時開工,而我則提前1個小時就守在了電子喉鏡室的門口。盡管距離醫生們正式上班的時間還很早,但醫院的門診大廳和各個樓層的門口早已排起了長長的人隊,打眼望過去,在每個人翹首等待的臉上,寫滿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
就在我排隊等著做電子喉鏡的時候,壹位大姐主動和我攀談起來,當我說自己做電子喉鏡是為了取出卡喉的帶魚刺時,這位大姐若有所思的嘆道:“我兒子三年前也被魚刺卡過,當時沒有第壹時間到醫院看醫生,我們在家裏用盡了各種偏方和妙法,孩子受了很多罪,魚刺還是沒下去,三天後咽喉腫大、感染,最後還是找交大二附院耳鼻喉科的醫生取出來的。”
就在大姐說話的中間,電子喉鏡室的醫生已經在叫我的名字了,我走進去把就診卡交給醫生,沒有脫鞋,平躺在檢查床上,頭頂的燈光灑下來異乎尋常的明亮。
昨天晚上的緊張、焦慮、不安似乎在壹點點的散開來。我知道,數分鐘之後,那根陪伴我12個小時的異物(魚刺)即將通過醫療器械排出體外,它帶給我難忍的疼痛感也將慢慢消失。
當電子喉鏡的探頭從鼻腔進入我的咽部,喉鏡室的醫生在影像儀器上清楚的定位了魚刺的位置,然後使用喉部活檢的工具,將壹根長10厘米的魚刺拿了出來。喉鏡室工作的醫生們告訴我,像我這樣在會厭軟骨上卡魚刺的病人,她們還是第壹次見。我沖她們笑了笑,道了聲感謝,回頭看著那根白色的魚骨落在我手掌心,仔細的端詳了它壹眼,拍了個照片留念之後,就匆匆的離開了醫院。
或許是折騰了壹整夜之後,身體太疲憊了,回到家壹頭倒下便睡著了。
睡夢裏,我看見姑蘇城外壹位吃刀魚餛飩的女子,只見那女子咀嚼刀魚餛飩的時候,和著面皮吞下了壹根魚刺,盡管那根魚刺比我早上取出的要小、要細、要軟。只是,那根魚刺戳在女子的嗓子眼裏,撓的她心裏癢癢,盡管它折騰她很多天了,她卻拿它壹點辦法也沒有。
就在看那女子蹙眉、捧心覺得好玩的時候,我被電話鈴聲吵醒了,老公問我中午想吃點啥?“刀魚餛飩”,我隨口而出。
“妳都被魚刺害如此淒淒慘慘戚戚了,還敢再吃魚?”老公在電話那頭戲謔道。
“吃,怎麽就不能吃了,妳先幫我把魚刺全部挑幹凈,不就可以繼續吃了麽,哈哈哈~”
11
意料之中,我的中午飯裏壹丁點魚的影子都沒有,只是壹碗春筍燉骨湯就白飯,簡單、清淡。
下午去單位上班,坐在辦公室的電腦前,我敲下了這篇文字。
回想整個事情的過程,人們對於進入身體的小小魚刺,大部分人在處理的時候存在太多誤區和不切實際的的幻想,那些朋友圈啊,抖音上的人氣火爆的生活小妙招都是無用甚至有誤導的嫌疑。
“發現自己被魚刺卡喉之後,首先應該停止進食,可以嘗試用咳嗽和嘔吐的方式排出異物,試過幾次之後覺得效果不理想,需要第壹時間到正規醫院找耳鼻喉科的醫生進行診斷,取出魚刺,千萬不能壹味的強行吞咽食物,試圖把魚刺帶進胃裏,如果不成功,容易讓魚刺變形紮的更深,醫生取刺的難度也會加大。”交大二附院王軍利醫生給我們說的這些話猶在耳邊。這些話語他可能每天要給病人們重復很多遍,但他還是和緩、耐心而又完整的又給我們說了壹遍。
第壹次魚刺卡喉經歷,盡管有驚無險,但它讓我意識到很多重要的問題,也糾正了我太多既定的偏見,也讓我明白親朋好友的支招不能替代專業醫生的診斷。
疾病無大小,不要把小毛病不當回事,認為忍壹下就過去了,事實上,很多問題只會遷延和隱藏,而不是自行消失;異物它不會毫無緣故的跑進人的身體,大部分是人們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沒有關註和照顧到位,例如我這次的囫圇吞魚,還有更常見的小朋友玩硬幣、小玩具之類的誤吞;壹旦發現異物進入體內之後,要試圖排出,而不是硬吞,那樣只會給消化道的其他器官帶來負擔,進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看病不要壹味圖就近,找對醫院找對醫生真的很重要,畢竟病情隨著時間在不斷變化,可能路途上時長的耽擱也就是最佳治療時機的喪失;最後,也是我此次很深的壹點體會,就是醫生的專業技術和工作態度會影響甚至決定病情的走向,因為病是長在人身上的,如果接診的醫生讓病人覺得安全、安心的時候,病情才有可能企穩,不至於被徹底嚇倒,引發病情進壹步惡化。
只有把心裏的刺拔掉了,身上的刺才會覺得不那麽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