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川北燈戲的地方戲保護與發展

川北燈戲的地方戲保護與發展

川北燈戲從可考的清乾隆發展至今,已有200多年,其詼諧風趣的表演和頗具特色的胖筒筒音樂至今仍深受四川北部、東部及重慶等地廣大百姓的喜愛。今天,在川北地區、川東地區的嘉陵江沿岸川北燈戲仍廣為流傳,成為地方民間藝術壹道亮麗的風景線。

巴蜀有如此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但我們是否利用好了這些資源?2005年南充召開了以川北燈戲保護與發展為目的的研討會。成渝兩地學者、專家***聚壹堂研討了川北燈戲的現狀及保護、發展方案。據報道,南充正準備投巨資和人力進行相關資源整合,切實保護和發展該地方戲。而成都、重慶等文化部門及相關研究院、所也正加緊有關方面的工作。相信壹個巴蜀地方戲保護與發展的新局面會很快形成,而地方戲作為與旅遊、文化交流相輔相成的風景線,會更加亮麗而迷人。

正是基於各界對四川及重慶地區巴蜀地方戲的旅遊、文化和經濟價值的肯定,本人竊以為要真正保護和發展巴蜀地方戲藝術,應首先打破傳統的地方戲功能觀念,用新的視覺審視巴蜀地方戲的社會功能,不為舊的雅俗觀念所迷惑,進而敢於保護優秀的巴蜀地方戲。同時,還必須打破地域限制,開拓發展巴蜀地方戲生存空間,使巴蜀地方戲成為巴蜀大地更加迷人的風景線。

壹、打破傳統觀念,以新的視角審視地方戲的社會功能

巴蜀地方戲,壹般指活躍於巴蜀地區,以說唱、舞蹈、戲曲等表演方式講故事的地方戲。它們包含了川戲的昆腔戲、高腔戲、胡琴戲、燈戲和汶川藏戲、川北燈戲等等。它們活躍於巴蜀民間,其最初的社會功能是自娛自樂,娛神娛人,強調戲劇的娛樂功能,並努力借戲與神溝通。中國***產黨推翻舊政權後,巴蜀地方戲舊的社會功能從自娛自樂轉變成了寓教於樂,宣傳鼓動的藝術,其社會的教化功能有了明顯加強。此後壹個很長的時期內,巴蜀地方戲不管在創作或表演上,都更強調“樹社會新風,育社會新人”的社會宣傳功能。雖然,在表面上看此時人們更強調對戲劇宣傳功能的利用和開發,而實際上則是人們對戲劇溝通功能有了更強烈的肯定和開發願望。所以,也可以說當時在相當壹段時間內

川北燈戲

民間地方的戲劇,雖然並不壹定清楚地知道自己戲劇的溝通功能就是壹種交流功能,但至少不再停留在把它作為壹個供人欣賞、自娛自樂的藝術品來審視。可惜,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人們對傳統的地方戲社會功能的認識仍定位於對壹件藝術品、觀賞品的社會功能的觀察上,而沒有把它作為壹種能彼此進行交流的媒介來認識、開發與利用,從而失去了很多機會去運用它,發揮它。

隨著全球信息化革命的到來,今天,人們也不再被巴蜀地方戲傳統的娛神娛人、自娛自樂或寓教於樂等傳統觀念所束縛,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地方戲作為直觀信息交流平臺的重要性;人們既不滿足把傳統戲劇作為自娛自樂的乞神祈福的藝術貢品,也不滿足於把戲劇作為宣傳教化的宣傳品,人們更強調其直觀交流功能,地方戲劇正成為今天人們渴望在交流中獲得新的感受和全新的心理體驗的最佳平臺。所以直觀交流也成為重新審視戲劇新的社會功能的試金石。當我們今天重新審視巴蜀地方戲的社會功能時,我們發現保護和發展巴蜀地方戲的溝通交流功能,將會減少社會隔閡,減少社會矛盾和社會壓力,使巴蜀地方戲成為當今巴蜀文化、旅遊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突破口。 二、打破舊的雅俗觀,珍視保護巴蜀地方戲

舊的雅俗觀往往以少數達官貴人和社會名流、文人學士的個人喜好為向導,凡在地方戲中對性方面直白的描寫較多,反映粗雜的日常生活內容較多,都被認為是粗俗的。更有甚者,有時壹些人還認為多數市民百姓喜歡的、流行的也是粗俗的。反之,凡為少數人追捧、喜愛的東西,在食、色、性方面的內容較少,而意識形態方面的東西反映較多的,則多被認為是雅的。顯然,食、色、性與意識形態的多少並不壹定能決定雅俗的性質,而人數方面喜好的多少以及是否

川北燈戲

流行,更不能判定雅俗的性質。如果以舊的雅俗觀判定對巴蜀地方戲的保護範圍或價值,是不科學和嚴謹的。所以,舊的雅俗觀其實是有礙地方戲的生存與發展的。

在全球文化日漸相互影響、沖突、融合的今天,有獨特風格和充滿生活真實內容的巴蜀地方戲反而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註。雖然它在全球的競爭中仍處於弱勢,但是這種交流媒介並不因為其影響面小,被媒體關註小,被使用少而被輕視。盡管它還有壹些自身的弱點,受時間和空間制約,但是它是最直接、最生動的交流媒介。所以,人們也更加珍惜“弱勢”的地方戲,努力保護巴蜀地方戲的原始風格和風貌,努力發掘新的地方戲交流方式和方法,打破舊的雅俗觀,珍惜巴蜀戲劇中那些受人歡迎的、充滿生活真實的、直觀的,頗具地方特色的社會生活內容和由此建立起來的“搭飛白”、幫腔等等,將成為巴蜀地方戲保護與發展的又壹重要內容。

三、打破巴蜀地方戲“地域”限制,擴大巴蜀地方戲的演出範圍

象川北燈戲壹樣,目前巴蜀地方戲壹般都在自己的方言區內流傳,即壹般在固定的城市劇場和鄉村“草臺”上演出。但是隨著外國戲劇、電影、電視的沖擊,加之普通話和英語的普及,巴蜀地方戲活動的空間正不斷受到擠壓。如果巴蜀地方戲仍據守自己的方言區,仍躺在傳統的劇場和“草臺”上演出,其演出和場所會越來越狹小,限制也會越來越大。顯然,不進則退,巴蜀地方戲活動地域的擴張將意味著巴蜀地方戲在人們的直觀雙向交流中會獲得生存、保護、發展和提高的新空間。所以擴大巴蜀地方戲的演出地域,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途徑:1、搞好便於交流的活報劇和短劇的創作,敢於走出劇場和“草臺”。走進千家萬戶的茶廳和商業娛樂場所,讓更多人在家裏、在商場、在娛樂場所也能體驗戲劇交流的魅力。2、走進商場、廟會和學校,讓更多人在更有效的時間和更大空間認識地方戲直觀雙向交流的魅力。3、強化巴蜀地方戲音樂與肢體語言表演與觀眾的交流,弱化用生僻的方言敘事,同時增加字幕的翻譯任務,從而擴大巴蜀戲劇的交流對象和人群。顯然,地方民間戲劇的擴張不僅僅在交流地域上擴大了巴蜀地方戲劇的演出範圍,而且從交流的人群、族群上也擴大了巴蜀戲劇的演出範圍,讓 巴蜀戲劇深深紮根在更加擴大的地域和人群中,從而達到我們今天所期盼的保護、發展巴蜀地方戲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