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當美國優先遇上不妥協的WTO特朗普特派團掀桌子是真的嗎?

當美國優先遇上不妥協的WTO特朗普特派團掀桌子是真的嗎?

從年初開始便以壹系列挑戰WTO底線的貿易救濟方式松動多邊體制的桌腿,到年底,特朗普終於等到了掀桌時刻。

剛剛過去的幾周,智利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菲利普·納維亞(Felipe Munoz Navia)陸續參加的壹系列學術會議,似乎都沈浸在壹種預言失敗的氛圍中: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創立者美國,會不會在最新的這場多邊首秀中,徹底廢掉這個組織。

當地時間12月10日至13日,兩年壹度的WTO第十壹屆部長級會議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這也是為什麽菲利普有機會在鄰國就能近距離觀察並參與前期學術討論。而最終結果也如同他預料的那樣失望:會議失敗了,沒有任何承諾或是宣言,因此不論在阿根廷抑或是智利,“在媒體上都毫無存在感”。

自2017年以來,在競選中就不斷釋放貿易保護主義言論的特朗普團隊,不僅以眼花繚亂的方式祭出壹系列“老掉牙”的貿易救濟調查來影響重要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在多邊領域的舉動也開始顯出鋒芒。

“我想,雖然會議落幕,但全球貿易規則走向,才是所有人最關註的問題。” 菲利普對第壹財經記者說。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前任貿易官員、喬治城大學貿易和商業外交副教授羅伯特·羅高斯基(Robert A. Rogowsky)對第壹財經記者稱,經過近壹年的觀察,現在特朗普的方式就是對所有既定規則和約定俗成說不,這已經成為壹種新的策略。

當“美國優先”遇上“永不妥協”的WTO

位於南美西海岸的智利擁有狹長的海岸線和有限的國土面積,這樣的地理特征令該國的經濟形態非常依賴國際貿易。菲利普的研究領域集中在國際貿易,在他案頭中,最常出現的就是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WTO這些貿易安排的資料。

菲利普發現,在多哈談判持續近20年陷入中止之後,WTO另壹個高效運作的上訴機構,也處於停滯的邊緣:在連續幾位大法官結束任期退休之時,美國正阻止新的人選接續他們的位置。

伴隨反對自由貿易上臺,並在第壹時間廢掉跨TPP的特朗普政府,從壹開始,就與WTO的理念勢如水火。而兩個相關問題也自此反復被圈內提起:美國是否會退出WTO,以及WTO會以何種方式被美國終結。

WTO第十壹屆部長級會議於上周在阿根廷閉幕。(WTO官網圖)

這不僅表現在,美國駐WTO大使的人選,至今都還未確定;也不僅表現在最終出席會議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說WTO現在失去了最主要的焦點,變成了壹個專註於訴訟的機構,而且對中國等較富裕的發展中國家過於寬松;更重要的是,美方壹直阻止WTO上訴機構的法官任命,而這壹機構有“世界貿易最高法院”之稱。

12月11日,該上訴機構的歐洲法官博斯切(Peter Van den Bossche)任期已滿,對他繼任者的任命,成為被美國第三次任性阻止的對象。上訴機構本應有七個成員,但目前存在的三個空缺,加劇了案件積壓,從而削弱了WTO作為貿易爭端調停者的公信力。

追溯既往,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以取代成立於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壹,擁有約160個成員,成員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5%。其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壹個是促進全球多邊經貿協定的談判;另壹個就是爭端解決機制。

原定於2005年1月1日前全面結束談判的多邊貿易談判多哈回合壹直久拖不決,導致多年以來,WTO最為權威且有效運作的部分,就是爭端解決機制。

在菲利普看來,若這個部分也面臨癱瘓,則整個WTO即便活著,也是“living death”,好像“腦死亡”壹般。

今年上半年,在接受第壹財經記者專訪時,曾代表美方壹起見證中國入世的前首席貿易代表、現為美國WilmerHale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的查琳·巴舍夫斯基,對“美國是否退出WTO”給出的答案是——“不,永遠不會”。但是時至年末,特朗普政府已經以自己的方式,不斷在雙邊經貿摩擦中挑戰WTO的規則底線。

7月的G20漢堡峰會前夕,美國放出“將對海外鋼鐵和鋁產品征收高額重稅”的風聲,即援引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章啟動“232調查”; 8月份,美國又試圖對中國發起的“301條款”(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簡稱)調查……舉動頻繁,透過各種當事者向第壹財經記者證明,都只是為了在未來雙邊談判中要到更多好處的籌碼:無論是汽車關稅的單方面減免,還是來自中國更大金額的進口大單。

在貿易談判黃金時代親歷者的眼中,談判的藝術,不僅是“魔鬼在細節”,也是胡蘿蔔加大棒的“妥協”。

新來者正在刷新這些老壹代規則締造者的想象。

在奧巴馬的時代,美國兩條腿走路,壹方面積極利用WTO的有效運行機制;壹方面則另起爐竈,打造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這類升級現有多邊談判的區域自貿協定。但是現在,壹位只揮舞大棒、完全放棄妥協胡蘿蔔的“掀桌人”闖了進來,使得各方都化身精明的商人努力盤算,要現在就給予掀桌者多少好處,才能抵消徹底掀桌之後代價。

壹位接近多邊談判的日內瓦資深觀察人士對第壹財經記者分析稱,美國人已經不大重視多邊,只重視雙邊。對爭端解決訴訟也會采用實用主義態度,勝訴它會大肆宣染,如果敗訴多了甚至不排除退出WTO。眼下,他們阻礙世貿組織上訴機構三個空缺的隣選,更是對多邊機構正常運轉的挑戰,估計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多邊難有大的作為。

而令人尷尬的是,即便沒有美國的攪局,WTO自身的機制也在持續影響組織的公信力。

正如布宜諾斯艾利斯會議所展示的那樣,當這個組織的重要談判壹個成果也難產之時,也讓各方再次反思“讓160名成員全部達成壹致才能獲得通過”的原則而導致的“永不能妥協”。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對第壹財經記者解釋說,美國對於國際制度壹向是實用主義,這個態度並不新鮮。在WTO剛成立的時候,美國參議院就曾經要求對其進行評估,若對自己不利,可以退出。現在,由於美國是全球貿易救濟措施(最核心貿易保護主義手段)最主要的使用者,所以不僅在WTO成為被告的次數居高不下,而且經常輸,自然對這個機制感到不滿,就對法官的任命上加以阻撓。

“這個做法讓所有國家都不滿,但是WTO的機制就是協商壹致,所以如果美國不改變態度,機制本身的瓶頸會導致局面很難突破。”他說。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隨後的例行發布會上指出,中國不贊成因為個別成員的訴求得不到滿足就全盤否定WTO作用的做法。中國將繼續堅定地維護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積極推動WTO的發展。本次會議達成了漁業補貼部長決定、電子商務工作計劃部長決定、小經濟體工作計劃部長決定、知識產權非違反之訴和情景之訴部長決定等。除此之外,相當數量的WTO成員***同發表了關於投資便利化和中小微企業的部長聯合聲明,以及關於服務貿易國內規制的聯合聲明。

“美國優先”之後,貿易領導真空誰來填補

當以往主導全球貿易規則談判走向的美國,開始變得錙銖必較,退出領導者席位,則面臨後來者填補真空的爭奪。

而目前除了美國,其他大的經濟體,並不希望看到壹個破碎的WTO。

去年末,斯坦福大學國際發展研究中心中國項目部主任尼克·霍普(Nicholas Hope Am)告訴第壹財經記者,既然TPP被拋棄,中國就可以更積極地推動其他貿易談判,比如RCEP。如果美國留下了真空,中國就可以在亞太地區制定貿易和投資新規則。

但顯然,歐盟和日本,也早早就開始布局。

歐盟貿易委員瑪姆斯托姆(Cecilia Malmstrm)就是其中壹位。雖然她在言語上強調了要在阿根廷的部長會議上成為新的多邊領導者,但在會議結束時她發現,歐盟還沒有足夠力量來推動壹個成果豐富的談判。

事實上,伴隨今年1月美國正式宣布退出TPP,類似智利這樣經濟結構非常依賴自由貿易的亞太國家,已經開始以各種方式尋求自貿結盟,對沖保護主義對國內經濟帶來的風險。

去年11月下旬,在秘魯利馬舉行的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期間,已有新西蘭、秘魯、智利向中國“示好”;今年1月下旬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之後,瑞士、澳大利亞也在已有的自貿協定基礎上,重新啟動了與中國的升級談判聯合研究。其中,智利和新西蘭已經與中國啟動了談判。

面對未來,菲利普顯得十分悲觀,如若更多的雙邊自貿協定和貿易保護主義將會盛行,世界將進入“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時代。雖然中國面臨著美歐關於“市場經濟地位”、“鋼鐵產能過剩”等經貿議題的挑戰,他依然認為,中國相比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體量帶來的權重,未來將有更多的談判話語權。

唯壹的好消息是,菲利普了解到,在被美國“拋下”後,TPP剩下的11國將簽署壹個自貿協定,並且已經接近尾聲。至於美國退出可能對TPP11造成的壓力,面對第壹財經記者追問時,他也對前景有點猶豫,“只是壹個FTA(自貿協定)而已,我想美國應該會同意吧,我們壹起等等未來幾個月的消息。”他說。

11月11日,日本經濟再生擔當相茂木敏充和越南工貿部部長陳俊英在越南峴港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除美國外的11國已就繼續推進TPP正式達成壹致,11國將簽署新的自由貿易協定,新名稱為“全面且先進的TPP”。

但他也許過於樂觀了。多位核心人士向第壹財經記者證實,伴隨全球貿易最大的玩家美國的倒戈,不僅讓“永不妥協”的WTO承受著最終癱瘓的巨大風險,曾經風起雲湧的區域自貿協定也已陷入低潮期,這不僅包括TPP、RCEP,也包括美國退出後余下成員繼續推進的TPP11。

在過往的多年中,美國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國際談判中都擔當領導者角色。每當談判陷入僵局或是爭議,它很少例外地采取推動解決的主動方式,引領全球貿易自由化進展。

更重要的是,菲利普同時在緊張等待正重新談判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進展,那是代表美國新路線的風向標。

“北美自貿協定即將重新出爐,大概可以給未來的美國經貿談判定調了。”菲利普告訴第壹財經記者,“我想,貿易救濟措施和服務業都是值得關註的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