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天上掉餡餅?拼多多高額補貼賣車,背後有何風險?

天上掉餡餅?拼多多高額補貼賣車,背後有何風險?

撰稿人?|?李大逮

之前,拼多多團購特斯拉的事鬧得沸沸揚揚,最後的收場並不愉快。最近,拼多多又賣上了?勞斯萊斯幻影。平臺店家給出了122萬元補貼,補貼後價格約946萬元。拼單購買需支付99999元線上訂金,之後再支付尾款約936萬元,其他諸如稅費、保險、上牌等費用自行承擔。

隨後,勞斯萊斯官方給出了回應,稱該行為與品牌方無關,但同時表示:“在不傷害消費者利益和勞斯萊斯品牌形象的前提下,我們願意看到電商平臺和第三方商家針對產品銷售和宣傳的不同嘗試”。相比之前特斯拉事件,勞斯萊斯的態度柔和了很多。

為什麽對於拼多多補貼賣車這件事,兩家企業的反應差別如此之大?在拼多多買車,又是否靠譜呢?

勞斯萊斯: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著

熟悉傳統4S店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在廠家定價的基礎上,4S店對價格有壹定程度的自主權。因為廠家是以批售的形式將車先賣給經銷商,經銷商再賣給消費者。經銷商與消費者之間怎麽賣,優惠多少,按常理來說,廠家是無法過多幹預的。但特斯拉不同,特斯拉采用的是直營店的方式,終端價格是牢牢控制在廠家手心裏的。

換言之,其他品牌的汽車,電商平臺可以和經銷商達成合作,以優惠的價格銷售產品。而想賣特斯拉,電商平臺要找特斯拉總部去談才行。特斯拉等新勢力品牌采用直營的方式就是為了避免經銷商為了自身利益隨意漲價降價,讓價格體系更加穩定,拼多多的亂入無疑是對體系的破壞,自然不受歡迎。而對於勞斯萊斯來說,已經賣給經銷商的東西,自己就不好多指手畫腳了。

拼多多賣車是個啥套路

客觀來說,拼多多賣車的方式對於汽車市場是有壹定積極作用的,尤其對經銷商們是利好的。傳統的批售方式讓經銷商們都承擔著庫存的壓力,每壹臺沒賣出去的車都在產生庫存成本。拼多多與其說是在賣車,不如說是在為經銷商和消費者牽線搭橋,消費者實際還是要就近到店提車,提車後平臺再發放補貼。

拼多多通過短時間聚集大量訂單,提高了銷量,也就降低了銷售成本,拼多多的利潤空間也產生於此。這種“對縫”的生意模式在其他領域都被證明了成功,而2019年拼多多剛剛嘗試汽車銷售時,也曾創下18秒賣400輛五菱宏光,1分鐘賣光387臺奇瑞的成績單。

巨額補貼背後的隱患

但凡事有利有弊,拼多多這種模式,車企管不著,經銷商減輕了壓力,消費者拿到了實惠,看似對大家都沒壞處,實則卻有不小大的隱患。

對廠家來說,如果經銷商與平臺合作的售價過低,對整個價格體系的沖擊會非常大,有可能導致車型價格跳水。今年上半年,凱迪拉克就被拼多多的五五折購車擺了壹道,其主銷車型凱迪拉克XT5最高優惠達到了15萬。雖說是拼多多與凱迪拉克經銷商合作的正規活動,但由於事先溝通不暢,事件初始品牌方竟然不知情導致了誤會,活動中的大幅優惠也直接影響了凱迪拉克的正常市場銷售價格,打亂了品牌節奏。

打亂價格體系不僅坑的是廠家,也損害了已購車用戶的利益。不過,這種正規的優惠活動消費者的權益還是有保障的,而壹些不正規的就不好說了。

比如這次的勞斯萊斯幻影事件,事發沒多久就有網友發現,該店展示的圖片為盜圖,來源於某二級經銷商的網站。而該車在二級經銷商網站上的報價比所謂的補貼後946萬的報價還要低。也就是說,該店家拿著別人貨源的照片在拼多多上以補貼價的名義高價售賣,完全的空手套白狼。這種店家自己搞的所謂補貼活動,廠家不知情,平臺沒參與,監管近乎為0。這種情況下,誰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呢?

『?最後說說?』

將汽車銷售搬上電商平臺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減少銷售環節的成本對廠家、經銷商和消費者都是好事。但很明顯,這種模式現在還不健全,經銷商單方面和平臺合作的補貼政策可能會打亂市場體系,影響品牌和已購車消費者的利益。店家自行搞的補貼又容易滋生銷售騙局,而且貨源沒有保障。

如果消費者想要選擇拼多多作為購車途徑,壹定要看清楚自己參與的補貼活動是否正規,該途徑下購車享受的售後服務是否正常,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以上圖片由線外邦實拍,如需使用請聯系線外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