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湖北十堰市勛西縣簡介

湖北十堰市勛西縣簡介

哥哥,是鄖縣

鄖縣地處鄂豫陜三省邊沿,漢江上遊下段,秦嶺巴山東延余脈褶皺緩坡地帶,史稱“五丁於蜀道,武陵之桃源”。

鄖縣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上遊。

東北鄰河南省淅川縣,北鄰陜西省商南縣,西南鄰陜西省白河縣。

面積3863平方千米。

2004年末總人口588639人。

縣人民 *** 駐城關鎮。

郵編:442500。

代碼:420321。

區號:0719。

處鄂西北山地。

北部屬秦嶺余脈,南部屬武當山,海拔多在800米以上;中部漢江谷地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區。

鄖縣地處“要塞”,境內高山與盆地兼有,溝壑與崗地交錯,山野遼闊,地勢險要,版土面積3863平方公裏,縱跨北緯32°25′至33°16′,橫貫東徑110°07′至111°16′。

南北寬92公裏,東西長108公裏,兩頭寬,中間窄,最窄處僅6公裏,形若金魚。

東北部與河南省淅川縣相依,西南部與竹山縣毗連,西部與陜西省白河縣交界,西北部與鄖西縣相交,北部與陜西省商南縣相接,南部與十堰市相依,縣人民 *** 所在地——鄖縣城關鎮(古為鄖陽府城),位於漢江北岸,距省會武漢市535公裏,距十堰市僅27公裏。

鄖縣的山場、耕地、水域、道路和村莊分別占國土面積的81.2%、10.3%、4%、4.4%,大體構成“八山半水壹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格局。

詳細請看:://baike.baidu/view/89563.

鄖縣***有國土面積3863平方公裏。

所轄18個鄉鎮,2個國營農、林場,539個村(居)委會,3118個村(居)民小組。

全縣14.4萬戶,總人口59.6萬人。

鄖縣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遊,系秦嶺、大巴山余脈之間。

跨東徑110°07′-110°15′,北緯32°25′-33°15′,南距車城十堰市37公裏,東接水利樞紐丹江口市,北連河南淅川,西鄰陜西商南,素有"東控荊襄、西制漢水、南連川東、北承商洛"和"鄂之屏障、豫之門戶、陜之咽喉、蜀之外局"之稱,既是鄂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和連接中國中部地區的經濟走廊。

境內地質構造受燕山運動的影響,形成了復雜多姿的地質結構。

地表外形西高東低,三面環山,壹面臨水,向漢江河谷傾斜。

最高海拔蒼浪山1874米,最低海拔漢江河谷160米。

全縣***有耕地面積36.62千公頃,其中水田面積6.66千公頃,水域面積16.17千公頃,山地面積2480平方公裏。

我縣地處亞熱帶過渡性地區,屬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南北氣候兼有。

因此光照充足,熱量資源豐富,無霜期長,降水充沛。

年均日照總時數為19847小時,年平均氣溫13-16℃,年積溫4800-5000℃,無霜期為244天,平均降水量在823.8毫米左右,年均降雨天數在97-147天之間。

鄖縣歷史悠久。

夏,為豫州之西域。

商,屬庸國之轄地。

西周,為周的疆域。

春秋,為麋國故地,後屬於楚。

秦,隸益州漢中郡。

漢,設長利縣。

"三國",屬魏興郡,晉太康五年改長利縣為鄖縣,隸荊州。

南朝,屬梁州魏興郡。

隋,屬豫州淅陽郡。

唐,屬均州,後改均州為武當郡。

寧,為京西南路。

元14年,鄖鄉縣改稱鄖縣。

明成化12年,設鄖陽府。

清,屬湖北省布政使司。

民國時期,隸屬關系幾經變換,後為湖北省第十壹、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1949年12月鄖縣解放,屬陜南行政公署第四專署。

198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老區縣。

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縣。

1994年10月地、市合並,隸屬十堰市管轄至今。

鄖縣水陸交通形成網絡,客貨運輸四通八達。

境內江河縱橫,公路如織,鐵路橫臥,交通發達,自古有"漢水冠蓋往來,船鋪江卷天"的稱譽。

襄渝鐵路橫貫其境,209、316國道穿境而過,被譽為"亞洲第壹、世界第二"的地錨式鋼筋混凝土斜拉大橋飛架南北,鮑竹公路、丹鄖公路、鄖漫公路通達鄰省,漢江、堵河流域通航運載便利,為鄖縣的經濟騰飛和社會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鄖縣物華天寶,環境優美,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現已發現礦產有9類30種,分布157處,占全市已發現大生礦產的60%。

現已開采?玫撓?8種。

砂金、蘭石棉、大理石、明礬石、石墨、漢白玉、白雲玉、米黃玉、塗料土等礦儲量居全市之首;鐵、鈦、銀、伴生金、鉛、鋅、石灰石、滑石、石英石、礦泉水等礦產儲量占全市第二。

貴重金屬沙金礦已發現67處,總含量為20噸。

特種非金屬礦綠松石蘊藏最大,品位高,開采歷史悠久,為全國之首、世界之最,產品暢銷美、英、法、新加坡等27個國家和地區。

鄖縣林、特、農作物資源2776種,家養和野生動物資源152種,多樣地生物群落結構,形成了品種繁多的經濟形態。

全縣水資源極為豐富,年均水資源總量為231.49億立方米,成為潛在的經濟優勢。

鄖縣文化源遠流長,自然景觀眾多,人文景觀薈萃,旅遊資源獨特。

據統計,全縣自然景觀有50多處,人文景觀有68處。

堪稱"國寶"的"遠古鄖縣人"顱骨化石在鄖縣出土,震驚中外;具有重大科研價值的恐龍蛋化石群在鄖縣發掘,舉世稀有;唐濮王家族墓群在鄖縣發現,實為罕見。

新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青龍泉遺址;春秋戰國時期有水利工程伍胥堰;漢代有韓家洲古戰場;漢代時期有馬檀山唐太宗李世民之子漢王李泰家族的古墓群;明朝的古建築有文廟大成殿、鐘鼓樓、春雪樓和南角樓;享有盛名的春樓霽雲、瀛州雨忌、南門晴望、盛水龍泉、龍滾灘聲、武陽神洞、天馬書崖、摘星坡峻、積星寶塔、肖寺留題等被譽為"古鄖十景"。

現今,鄖縣又形成了新的五大旅遊風景區,即以文化廣場為代表,具有現代都市風格的山城風景區;以漢江大橋為主體,恐龍南湖、橋頭公園相配套的漢江風景區;以花繁樹茂、豐碑肅立、亭臺樓閣為標誌,寓山景、城景於壹體的烈士陵園風景區;以休閑、避暑、垂釣為特征的伍子胥堰風景區,以觀賞碧水青山、群山叠翠、奇洞遺穴等自然風光為代表的虎嘯灘、龍吟峽旅遊區。

鄖縣鐘毓神秀,人傑地靈,老壹輩革命家 *** 、徐向前、賀龍、鄧仲夏曾在這裏浴血奮戰,震驚中外的中原突圍之戰在我縣南化塘鎮打響,壹代哲人楊獻珍在鄖縣安陽鎮誕生,在漫長的革命鬥爭實踐中,湧現出了何旭祖、趙登慶、趙實、燕若癡、王光華等壹大批時代精英,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國革命的壯麗篇章。

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十五"時期,我縣社會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項社會事業迅猛發展。

200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4億元,自然增長5.38%,若考慮同比煙廠因素,可比增長9.45%;實現財政收入16276萬元,自然增長9.9%,若考慮煙廠關停和農業稅降率等因素,財政收入可比增長23.1%,其中壹般預算收入6161萬元,自然增長為-2.9%,可比增長達到28.9%,高於省定平均增幅8.9個百分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億元,增長11.11%,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億元,增長7.96%;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080元,凈增573元,增長16.3%;農民人均純收入1924元,凈增136元,增長7.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比年初凈增2.9億元。

200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0.1億元,比“九五”末增長42.6 %,年均遞增7.35 %;產業結構進壹步優化,壹、二、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九五”末的30:41:29調整為25:40:35;工業總產值達到20.6億元,比“九五”末增長52.6%,年均遞增8.82 %;農業總產值達到10.9億元,比“九五”末增長24.9%,年均遞增5.89 %;財政收入克服煙廠關停和農業稅全免的影響,實現了快速增長,2005年達到18640萬元,比“九五”末增長51.5 %,年均遞增8.67 %。

鄖縣鄉鎮分村行政區情況

行政區劃

2004年底,轄15個鎮、3個鄉,10個居委會、328個村委會:城關、安陽、楊溪鋪、青曲、白桑關、梅鋪、潭山、南化塘、劉洞、茶店、青山、鮑峽、胡家營、白浪、柳陂15個鎮,大柳、五峰、葉大3個鄉。

城關鎮 鎮 *** 駐石橋巷,人口103500人,面積178.8平方千米。

轄8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北門、廣場、中嶺、興鄖、體育場、鄖陽、開恥嶺、菜園、武陽嶺、菜園、牧場溝、紅橋、金崗、觀溝、馬場關、洞旦河、堰河、桃花溝、黃士梁、響軍河、後廟、翻山堰、紅和、桑樹埡。

楊溪鋪鎮 鎮 *** 駐趙家坡,人口35875人,面積248.8平方千米。

轄22個村委會:財神廟、楊溪鋪、關門山、清涼寺、下家河、伏山、羅溝、鐘山、劉灣、雲彩山、鮑溝、田龍、烽火、雷家、陳家梁、香爐山、五道嶺、圩坪寺、鄭河、龍泉、黃畈、青白、農業隊。

安陽鎮 鎮 *** 駐呂家,人口32688人,面積205平方千米。

轄23個村委會:居峪、槐樹、前灣、余咀、鐘家河、標湖、小細峪、西堰、老虎道、大峪、橫山、安陽口、青龍、龍門塘、小河、李營、陳營、寨溝、二龍山、冷水廟、大柏樹、王莊、羅河。

青曲鎮 鎮 *** 駐曲遠河店,人口23631人,面積165平方千米。

轄18個村委會:曲遠河、安溝、彌陀寺、韓家溝、洪門鋪、周家窪、西溝、魏家鋪、油坊溝、巷子口、王家山、魏家溝、楊家溝、店子河、鄭家河、周家窪、尖疙瘩、老灣。

白桑關鎮 鎮 *** 駐白桑關,人口34912人,面積210平方千米。

轄19個村委會:禿峪光、石門攔、麻花鋪、白桑關、戰馬溝、龍頭、白竹溝、猴猿溝、柏營、陶溝河、白灣、陽坡、楊家河、盧子溝、麻峪、高廟、龍譚溝、李家河、孟家河、鄭家堰、梅子營、中溝、東良河、莊房。

譚山鎮 鎮 *** 駐羊皮灘,人口29740人,面積120平方千米。

轄18個村委會:高楊、徐家、東嶽、腰莊、西王、烏峪、嚴嶺、塘城、八龍廟、魚塘河、金家、後河、柴灣、甲坑、攔門、羅臺、柳泉、新合。

梅鋪鎮 鎮 *** 駐梅家鋪,人口25200人,面積109平方千米。

轄17個村委會:梅鋪、全灣、時家溝、高溝、圩坪、王河、曹西溝、孫家窪、西溝口、大坪、財神廟、李家溝、盤道、董家臺、李家溝、楊營、草廟嶺。

劉洞鎮 鎮 *** 駐劉家灣,人口16380人,面積85.6平方千米。

轄12個村委會:劉洞、毛坪、駱莊、楊河、黃溝、鵓鴿、江峪、白馬、孔溝、姚溝、五泉、楊臺、程營、廟坪、李家。

白浪鎮 鎮 *** 駐程家臺,人口11000人,面積60.6平方千米。

轄10個村委會:丹江、白浪、郭溝、洋溪溝、袁家溝、會溝、寺溝、東溝、楊溝、葉莊。

南化鎮 鎮 *** 駐南化塘,人口57000人,面積417平方千米。

轄30個村委會:南化、關帝、化山、鹽池、杜家河、鄭家、青巖、玉泉山、大桑樹、西河、羅堰、碼頭、寺泉、樓房溝、長新、玉泉觀、大坪、江灣、東溪、謝家溝、李莊、磊石河、馬縱嶺、三道梁、長富溝、黃柿坪、周莊、觀溝、油桐場。

柳陂鎮 鎮 *** 駐易家埡子,人口54540人,面積250平方千米。

轄1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商業街、大橋、山跟前、興盛、易家埡、朱家灣、挖斷崗、白鶴鋪、王家學、馬蹄溝、朋儒、舒家溝、青龍山、劉家橋、亮子灣、高嶺、軒家溝、黃坪、金礦、吳家溝、周家灣、彭家崗、肖家灣、梯子溝、腰嶺、遼瓦、史家 、馬鞍、韓家洲、崩灘、黎家店。

茶店鎮 鎮 *** 駐茶鎮,人口25257人,面積99平方千米。

轄1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茶鎮、長嶺溝、蔡家嶺、二道坡、長坪、王家灣、花廟溝、曾家溝、大嶺山、鷹臥溝、茶店。

鮑峽鎮 鎮 *** 駐鮑家店,人口31218人,面積388平方千米。

轄27個村委會:鮮魚寺、遼坡、姚家、花園、郭家店、大廟、大堰溝、黎家溝、分水嶺、鮑家店、東溝、何田、水西、余家、樺櫟崗、洄水、趙灣、軍家坪、雞公河、高橋、楓池、大墩子、孤山、陳灣、蒼浪。

胡家營鎮 鎮 *** 駐將軍河,人口22165人,面積210平方千米。

轄19個村委會:麒麟、白塔、兩河、陳莊、富家、土地、交元、洞溝、大橋南溝、將軍、洄水、凍青、店子、胡家營、漆溝、木瓜、上紅、沙溝。

青山鎮 鎮 *** 駐青樹溝,人口23631人,面積131.5平方千米。

轄13個村委會:龔家院、白果樹、柏臘樹、彭家窩、秦家溝、蓼池、錢家河、青樹溝、九裏崗、白石坪、萬家坪、琵琶灘、周家河、水泉溝、元嶺山。

五峰鄉 鄉 *** 駐南北峰,人口34000人,面積237平方千米。

轄23個村委會:紅椿溝、西峰、南北峰、東峰、肖家河、黑灘埡、花瓶溝雙廟、石門、安城溝、彭家灣、尚家河、鮑家河、大石溝、下三岔、蒿坪、曹家灣、小石溝、上塔、張家樓、黑家灣、大樹埡。

大柳鄉 鄉 *** 駐楊家村,人口13639人,面積362平方千米。

轄12個村委會:楊家、十字、左溪寺、黃龍廟、扛子溝、雙坪、白泉、大柳樹、松樹灣、余糧、華家河、金塘。

葉大鄉 鄉 *** 駐白家坪,人口17660人,面積334.7平方千米。

轄18個村委會:花蛇、皮古、閔家、龍壇、門樓、鐵鎖、毛河、麻池、新潮、楊柳虎眼、葉灘、太山、茶場、王良、蘭家、月亮、舒家。

紅巖背 駐彭家莊,人口10380人,面積43平方千米。

轄2個村委會:東溝、余河。

原種場 駐譚家灣,人口10960人,面積2平方千米。

轄4個村委會:十方院、潭家灣、核桃埡、西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