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
作為壹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麽寫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1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
2.通過兒歌能掌握"妳"、"我"等詞。
3.樂意和小朋友壹起玩遊戲。
活動準備:
1.幼兒能說出同班小朋友的名字。
2.歌曲《找朋友》。
3.歡快的背景輕音樂。
活動過程:
壹、播放歌曲, 活躍氣氛教師隨意走到小朋友面前,和他/她跳跳、抱抱。
二、出示手偶, 講述故事1.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時是怎麽在壹起的?
2.它們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3.小結:像猴哥哥和猴弟弟那樣,整天呆在壹起,妳幫我我幫妳,妳關心我我關心妳,這就是好朋友。我們小(2)班的小朋友每天在壹起唱歌,跳舞,做遊戲,這也是好朋友。
三、學習兒歌 ,合作表演1.教師示範朗誦兒歌二遍。第二遍朗誦時加入動作。
2.請幼兒和教師壹起朗誦做動作數遍。
3.兒歌第四句"我們小手碰小手"可以由幼兒自己創編,如:"我的小臉碰小臉""我的小腳碰小腳"等,並根據創編內容改變動作。
4.請掌握較好的幼兒到前面帶領小朋友們表演,引起幼兒朗誦的興趣。
5.可以采取小組或倆倆合作的形式表演。
四、遊戲: 妳是我的好朋友。
自由結伴,在輕松的音樂下邊念兒歌邊表演。
附:兒歌《妳是我的好朋友》
妳是我的好朋友,(用手有節奏地指對方)我是妳的好朋友。(用手有節奏地指自己)好朋友,好朋友,(用手有節奏地拍手)我們小手碰小手。(和朋友手心對手心拍手)
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2、通過兒歌能掌握“妳”、“我”等詞。
3、樂意和小朋友壹起玩遊戲。
活動準備:
1、幼兒能說出同班小朋友的名字。
2、歌曲《找朋友》。
3、歡快的背景輕音樂。
活動過程:
壹、播放歌曲《找朋友》 ,活躍氣氛教師隨意走到小朋友面前,和他/她跳跳、抱抱。
二、出示手偶 ,講述故事,引出課題:
1 、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時是怎麽在壹起的?
2、它們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2、小結:像猴哥哥和猴弟弟那樣,整天呆在壹起,妳幫我我幫妳,妳關心我我關心妳,這就是好朋友。我們小(1)班的小朋友每天在壹起唱歌,跳舞,做遊戲,這也是好朋友。
三、幼兒學習兒歌。
1、教師示範朗誦兒歌2遍。第二遍朗誦時加入動作。
2、請幼兒和教師壹起朗誦做動作數遍3、兒歌第四句“我們小手碰小手”可以由幼兒自己創編,如:“我的小臉碰小臉”“我的小腳碰小腳”等,並根據創編內容改變動作。
4、請掌握較好的幼兒到前面帶領小朋友們表演,引起幼兒朗誦的興趣。
5、可以采取小組或倆倆合作的形式表演。
四、遊戲:妳是我的好朋友。
自由結伴,在輕松的音樂下邊念兒歌邊表演。
《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2課前教材分析:
新學期開始了,作為壹名小班教師,如何穩定新入園幼兒的情緒,如何讓孩子們愛上幼兒園、愛老師、愛同伴?這是我們必須首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與幼兒相處的這段日子裏,我反復思考壹個問題:為什麽有的孩子還會苦惱不止呢?在觀察和思考中,我找到了答案:主要原因是陌生環境沒有同伴,離開親人失去安全感,於是焦慮情緒油然而生,哭鬧成了最好的發泄方式。這節《魚兒好朋友》活動,節奏朗朗上口,歌詞簡單易學,活動中讓孩子們進行簡單的動作模仿學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夠積極地參與遊戲,願意與同伴遊戲,體驗與同伴***同遊戲的快樂;
2、感受歌曲中壹條魚的孤單和三條小魚的快樂的情緒;
3、能隨音樂做模仿動作(小魚擺尾遊水動作)
活動準備:
1、《魚兒好朋友》磁帶,錄音機,鋼琴;
2、魚兒好朋友的視頻課件;
3.小魚頭飾若幹
活動過程實錄:
壹、幼兒隨教師學小魚遊
教師做小魚遊的動作引出歌曲。教師扮演小魚,壹邊做魚遊動作,壹邊用緩慢的速度讀出“壹條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並伴隨孤獨、苦惱的表情。
實錄:
老師以小魚的身份:小朋友們好,我是壹條小魚,妳們好!
幼兒:小魚妳好!
老師:我在水裏遊泳,遊啊遊。
教師蹲下做發愁的動作與表情說:
“我開心嗎?”
幼兒:不開心、難過的。
教師:對呀,我壹個人孤孤單單在發愁,沒有人和我做朋友。
分析:剛入園的小班孩子,在傾聽習慣能力方面與回答問題的完整性都不夠好,所以需要老師,反復的講述,通過提問與強調,讓孩子們學會其中的詞句,通過動作與表情,讓他們明白其中詞匯的含義。
二、聽音樂,引導幼兒壹起邊唱邊做遊戲
(1)教師壹邊做小魚遊的動作,壹邊用緩慢的速度唱出“壹條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並伴隨孤獨、苦惱的表情。
教師:小朋友們,妳能幫幫我,讓我變的開心啊?(自由回答)
(2)和小魚做朋友。
教師:這裏也有壹條魚,和我壹樣孤孤單單的,在發愁;
(放第壹段課件)
教師:咦,來了壹條小魚,它們碰在壹起做了些什麽呀?教師示範做出相應動作;
教師:誰願意和我做朋友啊?
(放第二段課件)
教師和壹個幼兒壹邊做魚遊的動作,壹邊用中速讀出“兩條魚,水裏遊,搖搖尾巴點點頭”,並伴隨高興的表情。
教師:我們壹起來學學兩條小魚在壹起是怎麽樣做的?(搖搖尾巴,點點頭)
教師:做的真不錯,這時候又來了壹條魚,也遊來和他們做朋友了。三條小魚碰在壹起會怎樣呢?(大膽想象發言)
(放第三段課件)
教師再請壹名幼兒邊作魚遊動作,並唱出“三條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伴隨愉快的表情。
三、聽音樂,引導幼兒壹起邊唱邊做遊戲。
1、教師:小朋友們,想和我們壹起做朋友麽?
2、在音樂聲中,教師帶領幼兒壹邊唱歌,壹邊做動作,感受***同遊戲的快樂。
大家壹起跟著音樂做動作
這次音樂活動,孩子們的興趣比較高昂,在說說、做做、唱唱的過程中,孩子們體驗到了與同伴***同遊戲的快樂。但在活動中,少數孩子們對詞句的傾聽不夠,表達不清,有的甚至眈眈地看著老師,不知要做什麽,所以在這次活動中,我的教學重點放在願意與同伴壹起遊戲,讓幼兒大膽參與遊戲中來,與同伴***同遊戲想,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孩子們普遍達到了目的。
教學反思:
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作了更變,我加了小魚的頭飾,配合歌曲清唱,將幼兒的情緒帶入到歌曲中,並且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跟著我壹起唱著曲調。在幼兒聽了以後,壹下子便能感受到小魚在單獨壹人和與朋友在壹起是不壹樣的情緒體驗,有了朋友便很快樂。在表演的時候,幼兒由於經驗不豐富,我便讓幼兒模仿學習小魚的動作、表情。在此基礎上,還鼓勵幼兒自己大膽做動作,用肢體語言感受到音樂的情緒和節奏。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比較高昂,在說說、做做、唱唱的過程中,孩子們體驗到了與同伴***同遊戲的快樂。
《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3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ABC樂段的不同節奏。
2.能在音樂律動下,跟隨老師做相應動作。
3.在音樂遊戲中,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樂曲的樂段的不同節奏。
2.難點:能跟隨音樂做動作。
活動準備
鴨子頭飾、音樂、PPT
活動過程
壹、開始部分
情景導入:出示森林圖片,教師扮演小鴨子入場,講述故事。
師:我是壹只膽小的小鴨子,我壹個人住在樹林裏很孤單,因為我沒有好朋友陪我壹起玩,所以我很不開心,今天,我終於鼓起勇氣走出家門,我要出去找好朋友玩啦。
二、基本部分
1.完整欣賞音樂,教師示範動作。
師:妳們看到小鴨子是怎麽走出家門的?
2.欣賞A段樂曲,教師示範動作,請幼兒說說並模仿小鴨子走出家門的動作。師:這個動作小鴨子做了幾遍?
教師口述兒歌,引導幼兒數壹數。
3.提問:引出B段樂曲。
師:小鴨子找到好朋友了嗎?讓我們仔細看壹看小鴨子和好朋友做了什麽動作?
4.請出個別幼兒和老師壹起聽音樂,示範動作。
5.請幼兒說壹說,小鴨子找到好朋友後心情怎麽樣?它和好朋友做了什麽動作。(教師可用動作提示幼兒——親壹親,手拉手,蹭壹蹭……)
6.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壹起做遊戲。
師:為什麽我倆是好朋友啊?(引導幼兒發現,椅子靠在壹起就是好朋友)師:妳們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嗎?快去找壹找吧!找到好好朋友壹起玩遊戲吧!7.教師小結“小鴨子”的心情。
師:沒有好朋友的'時候,小鴨子的心情怎麽樣?找到好朋友後,小鴨子的心情怎麽樣?(滿足、開心)
8.請幼兒和身邊的好朋友壹起完整的跟隨老師聽音樂做動作。
9.出示池塘圖片,引導幼兒離開座位去池塘找好朋友。
師:剛才我們在家的周圍找了好朋友,這次讓我們去池塘邊找壹找好好朋友吧!音樂結束後,教師首先回到座位。提醒幼兒,音樂結束後要回到座位。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完整的進行音樂遊戲。請老師扮大鴨子和小鴨子們壹起找好朋友。附:小鴨子找朋友
小鴨子,找朋友。
搖搖擺擺,嘎,嘎。搖搖擺擺,嘎,嘎。搖搖擺擺,嘎,嘎。搖搖擺擺,嘎,嘎。小嘴巴,親壹親,手拉手,搖壹搖。
小嘴巴,親壹親,手拉手,搖壹搖。
找到好朋友,蹭壹蹭,找到好朋友,蹭壹蹭。玩累了,回家啦!
活動總結
小班上學期,幼兒不能很好的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經常會幾個人拉在壹起或壹個人不去找好朋友,所以,在活動準備時,把兩個好朋友的椅子挨在壹起,給予孩子暗示和提醒。活動中,通過簡短的故事導入,把孩子帶入故事情景中,讓孩子們投身到
音樂遊戲當中,成為故事中的主人翁。在音樂遊戲中,帶領幼兒按照上半身動作——下半身動作——全身動作的動作順序進行遊戲,壹步壹步提高遊戲的難度。在幼兒掌握後,可以繼續更換好朋友,進壹步提高遊戲的趣味性與合作性。
《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4教材分析
《魚兒好朋友》是壹首比較簡短的歌曲,內容形象有趣,朗朗上口,表現了朋友在壹起的快樂,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對剛入園幼兒進行喜歡同伴、樂於和同伴玩耍,進行團結友愛教育的好教材。活動中讓幼兒將自己比喻成小魚,在學習歌曲、做遊戲的過程中,結交自己的好朋友,通過學習歌曲能讓幼兒體驗壹個人的孤獨和多個人的歡樂。
活動目標
1、體驗歌曲中壹條小魚的孤單和三條小魚的快樂,引導幼兒知道和好朋友在壹起玩是快樂的。
2、初步感受三段歌曲的不同速度。
活動準備
1、《魚兒好朋友》歌曲磁帶,根據歌曲內容制作動畫課件。
2、小魚的頭飾三個 。
3、盛水的魚缸,實物金魚三條。
教學流程:實物導入——學唱歌曲——表演歌曲——情感教育
活動過程
壹、實物導入:
教教師出示盛有壹條魚的魚缸:妳們看,魚缸裏有什麽?它是怎樣遊泳的?請小朋友學壹學小魚遊泳的樣子。
二、學唱歌曲:
1、小魚找朋友
在這麽漂亮的魚缸裏住著壹條小魚,雖然它住在這麽漂亮的房子裏,但是它壹點也不快樂。(用緩慢的速度唱出: “壹條魚,水裏遊,東遊西遊找朋友。”並伴隨孤獨,苦惱的表情。)
妳們知道這是為什麽嗎?我們應該怎樣幫助它? (引導幼兒討論,理解第壹段歌詞。)
2、和小魚做朋友
(1)我們去給小魚找朋友吧!有條小魚願意和它做朋友了,兩條小魚碰在壹起,會做些什麽動作呢?(請幼兒大膽想像兩條魚在壹起的情景,啟發幼兒用簡單的動作、表情來表現)出示兩條小魚在壹起相互玩耍的動畫課件,讓幼兒觀看並欣賞歌曲。
教師和幼兒壹起模仿魚遊的動作,壹邊用中速唱出:“兩條魚,水裏遊,搖搖尾巴點點頭。”並伴隨高興的表情,理解第二段歌詞內容。
(2)出示另外壹條魚。另壹條小魚看到兩條小魚這麽快樂,也要來和它們做朋友了,三條小魚碰到壹起會怎麽樣呢?(請幼兒想像三條魚在壹起玩耍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合適的動作、表情來表現。)
讓幼兒觀看三條小魚在壹起相互玩耍的動畫課件,並欣賞歌曲。
教師和兩個幼兒壹邊做魚遊的動作,壹邊用較快的速度唱出:“三條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並伴隨愉快的表情,理解第三段歌詞內容。
三、表演歌曲:
1、播放音樂磁帶,帶領幼兒壹邊唱歌,壹邊做動作,感受***同遊戲的快樂。
2、為三名幼兒戴上頭飾,按照三段歌曲的內容幼兒依次出場,表演小小音樂劇“魚兒好朋友”,提醒幼兒註意表情和動作,以此鞏固幼兒對歌曲的熟悉和理解。
四、情感教育:教育幼兒在生活中多和好朋友壹起玩。
三條小魚在壹起玩耍多麽快樂,我們小朋友之間也要相互團結,相互幫助,這樣我們才會生活得很快樂。
活動延伸
幼兒分組戴頭飾表演歌曲。
《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5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內容,幼兒會用連貫、柔和的聲音表現歡快的情緒。
2.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演,創造性地做出友好、親密的動作。
3.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友好合作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頭飾36個(小鳥、小狗、小貓等各種動物若幹)。
2.圖片兩張。
活動過程:
壹、開始部分
1.幼兒隨音樂做律動進活動室。
2.發聲練習,復習以前學過的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讓幼兒觀看,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提問:“圖片上有誰?他倆正在幹什麽?妳們喜歡和它們交朋友嗎?”
2.學唱《壹對好朋友》,引導幼兒註意聲音和表情。
a.教師唱歌曲,引起幼兒學新歌的興趣。
b.幼兒跟隨教師學唱。
3.通過談話,啟發嘗試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用動作來演。
a.啟發幼兒說出表示兩個人友好、親近的幾種動作。
b.幼兒邊聽音樂邊自由和夥伴做出動作。
4.集體戴上頭飾分組進行表演唱。
三、結束部分
1.教師評價幼兒的歌唱表現。
活動反思:
本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在兩兩相互的演唱中增進了相互的感情。他們很喜歡兩個人之間的抱抱、握握手、碰碰鼻等友好、親切的動作,所以對歌曲就更增添了幾分喜歡,再戴上小鳥的頭飾,充分地表現出歌曲歡快的情緒,使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我覺得不足之處就是我沒能把所有的小朋友互動起來,有壹小部分小朋友不做動作,看起來沒有進入狀態,今後在教學中會努力的。
《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6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用肢體動作表示音樂節奏,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做動作和同伴打招呼。
2、感受和好朋友壹起參與音樂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CD音樂。
活動過程 壹、肢體點名遊戲“寶貝在哪裏”。
師:小朋友們都喜歡和好聽的音樂做遊戲,我們的身體也做好準備了嗎?手到了嗎?肩膀到了嗎?讓我們的身體先來唱唱歌。
二、肢體意識遊戲,故事引出課題,熟悉感受“好朋友”音樂旋律及節奏。
1、師:有壹個小朋友菲菲,第壹次來幼兒園,很害怕,因為壹個人都不認識,沒關系,我們小朋友和他壹起做朋友,好嗎?
(第壹次聽音樂)教師邊引導幼兒聽音樂,邊輕輕敘述音樂中的節奏變化。
2、剛才小寶找到了很多朋友嗎?讓我們再來找壹遍朋友,看看找到了幾個好朋友?(聽音樂第二遍)讓幼兒傾聽並分辨音樂中的節奏變化。聽聽音樂裏每次長音部分找朋友找了幾個呢?鼓勵幼兒邊聽音樂邊在長音部分做和好朋友打招呼的動作。
3、剛才小朋友見到好朋友了,怎樣和好朋友打招呼啊?
還有哪裏會打招呼?肩膀會嗎?手會嗎?
鼓勵幼兒大膽隨音樂表現並在長音部分做各種打招呼的動作。
(第三次聽音樂)原來可以找那麽多的好朋友啊,做那麽多的動作和朋友打招呼呢,壹次比壹次多呢。
三、集體互動遊戲“我的好朋友”。
老師和小朋友壹起拉手跳舞隨音樂遊戲兩遍,在音樂中長音部分引導幼兒互相用各種身體動作問好打招呼。(聽音樂遊戲兩遍)
四、結束:聽音樂開著火車和好朋友去外面玩遊戲。
《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7活動目標:
1、學用普通話說出自己的姓名和同伴的姓名。
2、喜歡老師和同伴,能和大家壹起愉快地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Flash課件《小朋友走來了》2、音樂錄音
活動過程:
看Flash課件《小朋友走來了》
1、提問:這是誰?誰走來了?
幼兒:山羊老師走來了
(老師把山羊老師、王老師的名字唱到歌曲中,讓幼兒感受、欣賞歌曲)
2、提問:這是哪個小朋友走來了?
幼兒:xxx走來了
(學用普通話說出同伴的姓名,把同伴的名字唱到歌曲中,鼓勵幼兒和大家壹起唱壹唱)
3、遊戲《xxx走來了》,請壹個小朋友躲起來,走向小朋友。
(把相關幼兒的名字唱到歌曲中)
4、以多種形式演唱歌曲(弟弟朋友、妹妹朋友),分別請弟弟朋友、妹妹朋友走走、唱唱,讓幼兒知道自己是弟弟朋友或妹妹朋友。
活動結束:
小朋友壹起探討。
《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8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
2、通過兒歌能掌握"妳"、"我"等詞。
3、樂意和小朋友壹起玩遊戲。
4、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幼兒能說出同班小朋友的名字。
2、歌曲《找朋友》。
3、歡快的背景輕音樂。
活動過程:
壹、播放歌曲,活躍氣氛教師隨意走到小朋友面前,和他/她跳跳、抱抱。
二、出示手偶,講述故事1、猴哥哥和猴弟弟平時是怎麽在壹起的?
2、它們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3、小結:像猴哥哥和猴弟弟那樣,整天呆在壹起,妳幫我我幫妳,妳關心我我關心妳,這就是好朋友。我們小(2)班的小朋友每天在壹起唱歌,跳舞,做遊戲,這也是好朋友。
三、學習兒歌,合作表演1、教師示範朗誦兒歌二遍。第二遍朗誦時加入動作。
2、請幼兒和教師壹起朗誦做動作數遍。
3、兒歌第四句"我們小手碰小手"可以由幼兒自己創編,如:"我的小臉碰小臉""我的小腳碰小腳"等,並根據創編內容改變動作。
4、請掌握較好的幼兒到前面帶領小朋友們表演,引起幼兒朗誦的興趣。
5、可以采取小組或倆倆合作的形式表演。
四、遊戲:妳是我的好朋友。
自由結伴,在輕松的音樂下邊念兒歌邊表演。
附:兒歌《妳是我的好朋友》
妳是我的好朋友,(用手有節奏地指對方)我是妳的好朋友。(用手有節奏地指自己)好朋友,好朋友,(用手有節奏地拍手)我們小手碰小手。(和朋友手心對手心拍手)
活動反思:
結合“我的同伴”的主題,我們設計了《妳是我的好朋友》這壹社會活動。考慮到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故事比較感興趣,所以壹開始我們以猴哥哥和猴弟弟的故事導入,幫助幼兒理解“朋友”這壹概念。接著我們遷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找了壹日生活中的壹些情境圖,如幫好朋友扭紐扣,和好朋友壹起玩擡轎子的遊戲等,讓他們體會與好朋友相處的快樂。個別孩子能說出自己和好朋友壹起玩什麽,如扔沙包、開小火車等,但對於朋友間互相幫助和合作,幼兒缺乏理解。特別是在讓孩子說壹說的環節,孩子思維不夠活躍,在第二環節,我們采用的是網上孩子活動的圖片,如果把圖片換做是本班孩子日常生活圖片,可能他們會更熟悉,便於他們的理解,也有助於拓展思路。
《好朋友》小班音樂教案9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2、教幼兒認識歌曲的間奏,學習用唱與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壹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幼兒有經常互相幫助做好事的經驗,並會用語言表達事情的經過。
2、曲譜、鋼琴。
活動過程:
壹、律動、練聲。
律動:《我們大家做得好》、《學做解放軍》
練聲:《小鳥醒來了》、《扮家家》
二、導入活動。
1、妳有好朋友嗎?妳的好朋友是誰?妳們在壹起是怎樣互相幫助的呢?
2、如果好朋友搬不動椅子,如果好朋友不會扣紐扣,我們可以怎麽做呢?(通過實際問題,讓幼兒學會如何幫助好朋友。)
3、原來我們可以為好朋友做這麽多事呢!有壹首歌說的就是好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事,歌曲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欣賞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師清唱歌曲,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麽?歌曲裏唱了些什麽?
2、教師彈唱歌曲壹遍。這首歌好聽嗎?歌曲裏唱了小朋友是這麽互相幫助的?
3、教師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旋律念歌詞。
2、完整教唱歌曲。
3、幼兒齊唱歌曲。
4、練習對唱。
五、復習《小手爬》。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符合《三到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於幼兒藝術領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足之處是幼兒在為音樂伴奏的時候,興趣很高,對用力大小、感受音樂的輕重方面沒能更好地進行對比,再進行鞏固,讓幼兒著重讓幼兒感受壹下,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