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社區建檔和醫院建檔的區別
2、記錄的內容不同社區建檔是只是基本資料,每次產檢結果都會記錄在這個本子上;醫院建檔是進壹步檢查的結果。
社區建檔和醫院建檔區別在於不是同壹個系統,先到社區報到領取母子保健手冊,醫院建檔後進行綜合管理。
社區和醫院它是有分別的系統的,我們所的社區建檔實質上就是懷孕之後要在社區進行報道,然後拿著準生證等去到社區領取母子保健的手冊,母子保健手冊是要到可能在領取保健手冊的時候會讓妳,查壹些相應的檢查項目。
比如血尿 常規心電圖,B超有的要求是有尿的結果就可以了,不同的社區它要求是不壹樣的,有了這些之後社區就會給妳母子保健手冊,拿到了母子保健手冊之後才能到醫院進行建檔,而醫院進行的建檔就是真正的進行產檢的建檔了,所以以後的產檢都是在醫院進行的。
醫院建檔就是拿了母子保健手冊之後,在醫院進行建檔。建檔之後醫院就會進行綜合性的管理,會給妳預約到下次什麽時候來,應該多少周來都會進行詳細的指導,會根據妳的情況進行產前檢查,及時發現壹些問題進行處理。
社區建檔是領取懷孕保健手冊,以後每次產檢結果都會記錄在這個本子上;醫院建檔是快生產的時候建立壹個檔案在這個醫院,所以兩者是不同的,通俗的講壹個是建小卡壹個是建大卡。壹般來說,小卡只是基本資料,大卡是進壹步檢查的結果。
孕婦建檔的流程
1.建小卡
十二周左右去自己自己戶口所在地活房子所在地社區醫院辦理小卡,沒有戶口,要辦理居住證,辦小卡要檢查乙肝,梅毒,HIV,血常規,B超可不檢查,因為從懷孕到生產最好不要超過五次,都沒有問題後,會上壹次保健課,給壹張黃色的健康卡和壹個手冊,持居住證的健康卡是綠色的,然後填壹大堆單子,按照要求填就可以,以後每次產檢要帶著卡和手冊。
2.建大卡
十八周左右,拿著上次的所有檢驗單和健康卡還有手冊去妳認為合適的生產醫院,用健康卡掛產科的號,不可以用醫保卡,生完後領生育金時會有醫療津貼的,先填壹些單子,然後醫生問壹些事項,有沒有生過,生過幾個等等,如實回答即可,拿著大卡量身高,體重,血壓,填好,以後每次都是這個程序,填好後就可以進去看醫生了,醫生會給妳聽壹下胎心,量壹下肚子,這個也是以後每次都要進行的,然後會開壹些檢查項目。
法律依據
《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
第四十壹條 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生育子女的公民,應當依法繳納社會撫養費。 未在規定的期限內足額繳納應當繳納的社會撫養費的,自欠繳之日起,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加收滯納金;仍不繳納的,由作出征收決定的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