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 高嘉慕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七章 天長地久”,意思是本來沒有私心,反而保全了自己,達成了目標。
怎麽就突然想到了這句話?
我曾經在之前“日更”的兩篇文章的開頭都用了這段話:“有三本書,《金剛經》、《道德經》、《僧侶與哲學家》 ,自從我捧讀之後,就壹直放在離我最近的地方,我隨時捧起,翻閱、學習、“請教”。其時,我說的“近”不僅指是空間距離,更是心靈距離。”
那兩篇文章分別是《我學習<金剛經>的心裏歷程 》和 《壹本高級的書》兩篇文章的開頭。《壹本高級的書》寫的是《僧侶與哲學家》這本書帶給了我什麽。
最近,我同時在讀兩本書,上面那三本書也仍然是放在離我最近的地方。今天,我在閱讀的過程中,覺得有壹句話與《道德經》第七章的?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相近,便翻到“第七章”讀了幾遍,背了壹遍。這是壹段非常富有智慧的文字,用傅佩榮老師的話說:“《老子》是以智慧覺悟最深刻的因果關系,而非提供處事的手段或謀略”。也如陳宇廷解讀的佛家思想:“當妳用善心時,首先受益的是妳自己”。
《道德經》第七章原文如下:
所以:
只要起心動念利他、正向、慈悲,當付出行動時,自已也同樣受益。
感謝妳的閱讀,祝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