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發跡史-上》讀書筆記
1、初見道光帝
1840年,曾國藩作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實習期已滿,等待道光帝面試後任命職務。他的同事們,同為翰林院庶吉士的劉向東已經分派湖南,候補知縣;白殿壹下放湖北候補知縣;陳啟邁下放江西候補知縣;洪洋廣西候補知縣。由於沒有關系和金錢打點,只剩下曾國藩沒有著落。等了好久,接受道光帝的召見,問:做官的第壹要義?答:廉。回答到道光的心坎上了,然後授 翰林院檢討壹職,從七品,時年30歲 。
在翰林院檢討任上,“飽食甘眠無用處”這首詩引發道光帝關註,道光巡查翰林院時發現其衣服破舊且有補丁,知道其為人比較清廉,對其產生好感。由於家中比較窮,糊口尚難,更無閑錢給上司同事隨份子錢,所以寫告示拒絕參加官場應酬。因此,得罪頂頭上司翰林院侍讀學士趙楫,詹士府少詹士金正畢等大批官員,被禦史參奏,貶為 翰林院候補檢討,從七品, 失去了實缺。在這期間,受同事排擠和嘲笑,經過唐鑒和倭仁的指導,開始靜下心來寫日記《過隙影》,在日記中不斷反省自己,通過這種方式不斷修煉自己的內心。
2、壹夜連升四級
適逢皇太後誕辰,京城熱鬧舉辦國慶。看到官員因國慶大肆斂財,太常寺卿唐鑒告知:人在官場,水至清則無魚,官至清則遭嫉妒,等到了他那個年紀,要學會急流勇退。
參加國宴期間,被道光詢問拒絕參加大臣應酬的事,由於回答得體,“皇上是萬民之主,是大清國的主宰,而皇太後是國太,所以皇上和皇太後的壽宴,微臣是必須參加的”深受道光賞識,於1843年,升授曾國藩 翰林院侍講,詹士府行走,從五品,時年33歲 。連升四級,其中原因壹是道光賞識,二是大學士穆彰阿、太常寺卿唐鑒等人力薦。
升任翰林院侍講後,曾國藩從長沙會館搬到前門兒內碾胡同。此時收到穆同送來的500兩銀子,關於浙江鄉試副主考人選,想讓其在皇上面前多美言幾句,曾拒絕收錢,但是口頭答應幫忙。由於這個過程中,戶部尚書英和薦來的跟班陳升處理不太妥當,貪汙了其中的幾兩銀子拿去喝酒了,曾國藩認為其人作風不好,壹身的壞習氣,所以辭退了陳升,因此得罪了英和,並重新招了周升作為門房。由於善待下人,和下人同桌吃飯,老臣英和認為此事有違大清官員的威儀,將此事參奏皇上,被皇上批“英和糊塗也”。
曾國藩升為從五品官員後,父親曾麟書虛榮心作怪,向爺爺曾星岡提議:翻修家裏舊房子,再起幾座房子。爺爺曾星岡抱著勤儉持家的態度沒有允許,說當了官,家裏人更不能招搖。曾國藩壹直受他爺爺的影響:做官就做壹個千古留名包文正公似的好官,種田就做個百裏挑壹的好莊稼把式。由於曾星岡勤儉持家,鄉裏親戚都誤解他家,說孫子當了大京官,天天夜裏往家裏壹車壹車的拉錢,表面上卻裝窮,受到鄉裏人的責怨。
這年考評,曾國藩名列壹等第二名,奉旨以 翰林院侍講兼署翰林院侍讀,依然是從五品。 後被道光任命為四川鄉試主考官,副主考是從四品翰林院侍讀學士趙楫。從五品為鄉試主考官,從四品為副考官,清朝開國首例。曾拿到朝廷的2000兩程儀後,寫信送回家鄉,回饋親戚家人。後來皇上任命其在赴川途中,沿途考察吏治民情,又獲得皇帝多撥的2000兩銀子。
3、出差途中順手端掉貪官
赴川途中,由大內侍衛長順和臺莊保護,途徑保定,看到保定府幹旱流民甚多。道光登基後,天下大旱,內心不禁思考“難道旻寧真是火龍轉世嗎?”。然後進入山東平原縣,平原縣令為了撈錢,出臺禁令:下午商人不能上街叫賣,晚上路人不能上街遊玩,如發現,罰錢10兩。通過這壹手段來大肆斂財,百姓有苦難言。曾國藩在外辦事比較謹慎,於是讓長順回京通過肅順向皇上匯報此情況。結果是平原縣令被斬首,山東巡撫麟魁(英和、穆彰阿舉薦的人)革職查辦。此間,認識了鮑超(此人後是湘軍主力)。繼續到達河南開封,因《公瑾水戰法》這本書認識了彭玉麟,從壹個算命先生那裏獲得《冰鑒》,懲辦開封壹個胡作非為的把總張保,此人是河南按察使英桂的親戚,所以得罪了英桂。
4、幹掉官場潛規則
在開封城郊,被兵痞張保攔截,長順、臺莊將張保胳膊腿打斷,後由開封進入洛陽。進入洛陽後,因為河南巡撫和春、按察使英桂、開封府總兵清同等人聯名誣告,被英桂丟入大牢,監禁了十多天。後來皇帝下令免去和春、英桂、清同等人職務,河南巡撫由布政使鄂順安接任,又賞曾國藩1000兩銀子以示安慰。從洛陽出發,途徑南陽,參觀了臥龍崗諸葛廬,得到諸葛亮《將苑》這本古書,然後進入丹江口,坐船途徑湖北進入四川。(書中介紹的入川這個路線感覺有錯誤,不過分追究,畢竟有演義性質)。
到達簡陽,簡陽知府張殿元詢問其夷人失蹤案件應如何處理,曾國藩告其對策為“就地掩埋夷人屍首,然後壹裝不知道,二拖”。然後待趙楫到後壹同進入成都。四川總督兼四川巡撫寶興,四川布政使兼按察使黃忠熱情接待。經由寶興推薦,從四川藥鋪獲得能緩解其身上癬病的膏藥。然後視察鄉試考場,在鄉試期間為應試舉子們提供冰水消暑,獲得四川百姓的廣泛好評,又為黃忠關於英國夷人失蹤案件出謀劃策,處理這個事的關鍵是壹個字,拖。然後離川返京。
5、送禮絕活
回京之後,由於負責鄉試有功, 升授詹士府右春坊右庶子,正五品。 曾國藩送給恩師穆彰阿購於四川古玩店的六如居士唐寅《湘妃竹扇》(唐寅畫蝦極少點睛,壹生中好像只點過兩次,此扇是其中之壹,用來送給湘妃秋香),穆彰阿非常高興,告知他皇上最近心情不好,因皇後得了氣病,腹腫不泄(這種病現在很少說過,網上查了下說是中醫的壹種病,總之是身體的循環系統出了問題)。到家之後,收到四川總督寶興送的2000兩程儀,然後拿著祖傳的治療氣病的藥丸進宮進獻藥丸,道光讓其親自熬藥,皇後服藥後,病情急劇惡化,因此被投進內務府大牢致其癬病發作,直到早上,皇後病情有所好轉,皇上賜早膳,賞太醫看病,還賞了曾國藩壹個月病假。
在報國寺休假期間,認識了報國寺住持壹真長老,江忠源(後湘軍主力將領)。休假完畢,得知父親曾麟書攜弟和妻小要來京探親。緊接著,升授 翰林院侍講學士署詹士府右春坊掌印,從四品 。在此期間,李鴻章和郭嵩燾拜師曾國藩。
6、賜封曾氏家族
曾麟書到京後,正趕上皇後吉日,皇上封贈官員家室。曾國藩以從四品的身份獲得三品官員才有的三軸誥命,封爺爺曾星岡、父親曾麟書為從三品中憲大夫,奶奶、母親為從三品太恭人,封其夫人歐陽氏為三品恭人。父親想去翰林院參觀,曾國藩不允,因此舉有違大清律法,後來曾麟書在江忠源和陳公源的幫助下通過壹位貝勒爺的關系,才參觀了翰林院,了結壹樁心願。
7、得罪權貴又怎樣
保定府富豪李純剛私藏反書被抄家,有人為其喊冤事件,道光要求曾國藩進行辦理。通過多方探查,查明此事系保定知府受保定總兵且郡王爺女婿安格指使,通過手下典吏萬福操作誣陷李純剛所致,然後聯合長順、四阿哥奕?(未來的鹹豐帝)從安格身邊文師爺入手,查出安格賣官貪汙,並串通西域回王,為其購買大量槍支火炮,有造反的嫌疑。這個事情辦得非常漂亮,深受道光帝喜愛。
後奉命擔任文廟修繕第二副總監理,總監理是工部侍郎匡正,第壹副監理是翰林院掌院學士文慶。曾辦理此事,盡職盡責,發現匡正貪汙,通過都察院彈劾告發匡正。都察院左都禦史(相當於今檢察院院長)勞仁本想利用此事敲詐匡正壹番,卻被匡正耍了壹頓。因此曾國藩得罪了匡正,受到匡正彈劾, 被降為翰林院檢討,從七品,連降四級。 詹士府右春坊掌印由趙楫接任。勞仁被耍之後,於是彈劾匡正,皇帝查明曾國藩系誣陷,就升任其為 翰林院詹士府少執事兼署大理寺少卿,正四品。
8、拒見家鄉官員
曾國藩升任詹士府少執事後請假壹個月,住進報國寺。與左宗棠暢談,左宗棠此行是來參加會試,壹聽說曾國藩是會試閱卷大臣後,由於兩人交好,曾國藩很熟悉自己的八股文章水平,加上曾國藩辦事壹絲不茍的風格,就知道今年考不上離開了京城。此次會試,學生李鴻章排名第五,授為翰林院庶吉士。
會試結束後,曾國藩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回老家奔喪,道光特意給寫“賢德永存”挽聯。在鄉奔喪期間,從羅澤南,劉蓉口中得知湘鄉知縣張也魚肉百姓,並且此人後臺是穆彰阿,長沙知府劉向東也無可奈何。曾國藩臨走前,要求羅澤南和劉蓉找劉向東,逼其彈劾張也。
9、違紀高官越查越多
皇後陪陵漏水,原因是修建陪陵時,英和和祁寯藻為了貪汙,用水泥和白灰做成的假大理石糊弄道光帝,加上近期下雨導致漏水。皇帝令曾國藩協助穆彰阿辦理遷移陪陵和重新修建陵寢事宜,曾國藩盡職盡責辦理。後來收到了道光帝為其寫的四幅字:主敬,存誠,勤學,改過。這八個字是道光帝的做人原則,曾國藩大受感動。
由於蘚疾發作,告病去了報國寺,發現自己的上司,壹貫以理學大師自居的大理寺正卿賈仁在寺廟招妓嫖娼。
吏部京察,曾國藩升任 太常寺卿兼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正三品。 都察院報道時,上書房師傅、副都禦使的杜受田因嫉妒其升官太快,故意挑刺,以所穿官服不合體制,無端斥責曾國藩。在任都察院左副都禦使任上,按照慣例夜查妓院,結果查到戶部郎中官文等人。
曾國藩從左宗棠處得知劉向東去世乃被張也陷害的消息後,就上折道光彈劾張也,道光帝命其作為欽差大臣處理湖南張也案件,官文陪同。
10、37歲官至二品
作為欽差,先到湖廣總督牛鑒的總督府,發現此官員壹心向佛,不理政事,和官文上折彈劾牛鑒,結果牛鑒被免去湖廣總督,由湖北巡撫陶澍接任。後到達湖南,湖南巡撫裕泰壹心向道,並借口修道之名,每天晚上需要十幾名女子侍奉,美其名曰:煉丹。並且對於湖南政事不管不問,官員不作為的典型。於是曾國藩上書道光要求懲辦湖南巡撫裕泰和張也(由此得罪了穆彰阿),不久聖旨要求急速返京。
原來廣東地方人民和英國人產生矛盾,穆彰阿力薦曾國藩處理這個棘手事件,皇帝下令為 廣東巡撫兼任右副都禦使 。後又下旨,由葉名琛擔任廣東巡撫,曾國藩任 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兼署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正二品,時年37歲。
至此,《曾國藩發跡史-上部》書大體內容完畢。
附上此期間曾國藩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