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寫出整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他們***同決定計算機的工作能力
壹計算機硬件
計算機的硬件: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主機:運算器、控制器、內存儲器
外設:主機以外的部件。
1.主機
⑴中央處理器(CPU)
CPU:控制器和運算器組成,是計算機的核心,通常CPU的型號決定了整機的型號和基本性能。
計算機的主頻率:中央處理器時鐘的頻率。主頻通常以兆赫茲(MHZ)為單位,是衡量計算機運算速度的重要指標。
常用的CPU的型號有Pentium(奔騰)、Pentium II、Pentium III等等。
⑵內存儲器
內存儲器:簡稱內存,主要用於存儲計算機當前工作中正在運行的程序、數據等,相當於計算機內部的存儲中心。
分類:按功能分,可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隨機存儲器(RAM):主要用來隨時存儲計算機中正在進行處理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允許被讀取,還允許被修改。重新啟動計算機後,RAM中的信息將全部丟失。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存容量,指的就是RAM的容量。
只讀存儲器(ROM):它存儲的信息壹般由計算機廠家確定,通常是計算機啟動時的引導程序、系統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等重要信息,這些信息只能讀取,不能修改。重新啟動計算機後,ROM中的信息不會丟失。
存儲器存儲容量的基本單位:字節(Byte,簡稱B)
常用的單位:千字節(KB)、兆字節(MB)、千兆字節(GB)。
換算關系: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輸入設備:將各種信息(如文字、數字、聲音、圖象等)傳送到計算機中。
輸出設備:顯示向計算機輸入的內容和計算機處理的結果。
常用的輸入設備:鍵盤、鼠標、掃描儀、光筆、語音輸入設備。
常用的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
3.外存儲器
功能:主要用來存放需要保存的信息。
常用的外存儲器有:軟磁盤、硬磁盤、光盤
軟磁盤:常用的容量為1.44M
硬磁盤:簡稱硬盤,存儲容量較大,壹般為幾百兆到及千兆,存儲速度比軟盤快。
光盤:分為只讀光盤和可讀寫光盤,常見的是只讀光盤。光盤的容量很大,壹般在600MB左右。
二計算機軟件
計算機軟件:是計算機使用的程序、供程序用的數據以及相關文擋資料的集合。
分類: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
系統軟件:直接控制和協調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的運作。常用的有DOS、WINDOWS。
應用軟件:直接用於完成某種具體應用而無須用戶編程的軟件。
計算機軟件是軟件設計者腦力勞動的創造性產品,有版權,受法律的保護。
計算機系統機構圖。
==========================直接抄書的..希望對妳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