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私語書的媒體書評

私語書的媒體書評

關於《私語書》

文=蘇美

書名即是黎氏趣味:半封閉,半沈默,當然也半自殺——這本書若叫《艷情史》可能會比較好賣。

誰會被黎戈的“私語”吸引呢?我肯定是其中之壹。原因有三:第壹是賣相好。黎戈不但漂亮,而且百變。我看過她相隔不久的兩張照片,基本上是兩款不同的漂亮妞。讀書這事好比網戀,心意相通是浪漫主義,當面驗貨是現實主義。黎戈的漂亮很富余,足夠她去寫壹本《艷情史》。第二是溫暖。黎戈的氣質既不親膩,又不疏冷,正好。這分寸沒法掌握,而是天生的。第三是紮實的語言功底。像我這種不酸不甜的文藝女,長期浸淫在女性雜誌的廢話和諾貝爾文集的翻譯文風裏,絕對不相信壹名作者,單靠揮壹把“真情實感”的大刀就能所向無敵。寫作是壹門技術。寫作是壹門藝術,但它首先是壹門技術。特別是在博客時代。

黎戈自己把這本書比作她的孩子,她理由充分。當然因為她在壹年內寫了壹本書,還抽空生了壹個孩子。但更重要的是,書和孩子的相似之處也有三點。第壹是肚裏沒貨不行,第二是前途未蔔,第三是完全無用。壹本書的誕生和壹個孩子的誕生,我都沒經歷,不好說哪個更痛苦。但肚裏有貨,肯定會容易點兒。但作為壹個自我保護意識太強的悲觀主義者,對世界上的孩子們,以及孩子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我都滿心狐疑,覺得雙方互為人質不得撒手。壹本書的命運也並不會好到哪裏去。至於它們的無用,請妳看到這壹行時停下來,以“改變我人生的十本書”或“改變世界的十本書”為題列個清單。

我們都在這個爛世界裏活的夠久了,知道有了這點年紀,再去詢問“意義”,是很無恥的。所以如果妳對世界的意義有疑問並想在書中獲取答案,請止步。黎戈感知這個世界的方式貼皮貼肉。窗簾,盆栽,畫布,茶杯。它們像是壹棵樹的樹葉,是最鮮活的部分。而這些文字,像是穿透樹葉斑駁的陽光,祛除焦躁。女人寫書,要麽不女,密度很大的漢字劈頭蓋臉的雜死人;要麽不人,犄角旮旯雞毛蒜皮,像是緩慢而微觀的幽居生物。好在黎戈即柔又韌,這種平衡感無法學習,是天生的。

黎戈之前的壹本書叫《壹切皆因妳值得》,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有多種可能性:壹場斷腸的暗戀,壹段持久的等待,壹次慷慨的付出,壹場冒險的豪賭,千裏歸家,萬裏尋母。而它的基本色彩,卻能涵蓋黎戈讀書為文的特征,那就是信。相信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有信,就有望,有望就生發出綿韌而持久的愛。如果說在《壹切皆因妳值得》中,這愛指向文學,那在《私語書》裏,這愛則指向生活。相比之下,我更愛這本書,文學之愛裏她琵琶遮面,而在自己的生活裏,她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