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元麟的緬甸經歷
1955年年,蔣介石想利用中緬邊境壹帶的國民黨殘軍,企圖從雲南進犯大陸。蔣委派號稱“遊擊戰專家”的國民黨原第八軍副軍長柳元麟,秘密潛入緬北,搜羅殘部,使該地國民黨殘軍再次發展到3000余人。1959年,蔣介石指示柳元麟,命他設法策應雲南、西藏等地匪特暴亂,並許諾增加經費和補給供應,以鞏固擴充其實力。
1960年春,臺灣向緬北殘軍駐地空投了400人的“特種部隊”,柳元麟也加緊了竄擾雲南的準備,並培訓了2000余名作戰骨幹。緬北國民黨殘軍的存在,嚴重威脅著我國西南邊境的安全與穩定。
中緬聯合簽署了勘界警衛問題協議。協議規定:為執行警衛作戰任務,中方部隊根據需要可進入緬甸境內20公裏。清剿國民黨殘軍的行動,雙方應在同壹時間進行,暫定於1960年11月22日左右。
21日晚21時30分,22支突擊隊迅速向國民黨殘軍的16個據點移動。據偵察,總參要求重點捕殲的敵軍、師級軍官,有5名在紅線附近,而周恩來“誰活捉柳元麟誰就可以當將軍”壹句玩笑中說的敵首柳元麟,卻不在紅線區域內。國民黨殘軍不敢與解放軍戀戰,稍壹接觸就向密林深處潰逃,很快都退離到紅線區域以外。
直到1961年新春,緬甸軍方才開始實施打擊國民黨殘軍的“湄公河戰役”。緬軍調集了9個營約10000人,沿湄公河以西,由西南向東北推進。柳元麟采取“引蛇出洞,將緬軍誘入王南昆狹窄低窪地帶伏擊”的策略,瓦解緬軍的攻勢。柳部先佯裝節節敗退來迷惑緬軍,誘使緬軍壹步步落入其圈套。
1961年1月2日至9日,周恩來、陳毅、羅瑞卿等率代表團在仰光參加緬甸聯邦獨立13周年慶典時,聽到的還是緬方捷報頻傳。可沒過幾天,緬軍就落入柳元麟圈套,被國民黨殘軍擠壓在王南昆至芒林的狹長山道間。緬軍的遠程大炮與飛機難以施展威力,緬軍陷入孤立無援境地。
緬軍的求援之聲越來越急迫。1月21日下午,緬軍方代表飛抵中國軍隊前線指揮部,請求中國軍隊越過紅線,攻擊國民黨殘軍的夢百了、江拉重要據點,殲滅國民黨殘軍第三軍與第五軍主力,以解救王南昆、芒林被困緬軍。
22日下午,周恩來批準了中國部隊越過紅線、解救緬軍的計劃。
自25日開始的第二次戰役,不如第壹次順利。因為中國軍隊對縱深地段的地形不熟,容易迷失方位,原始森林阻礙了參戰部隊的奔襲速度,而國民黨殘軍則正相反。經受了人民解放軍第壹次打擊的國民黨殘軍,在逃出紅線時便制訂了遇解放軍攻擊就逃,在逃跑中抵抗,以抵抗掩護逃脫的策略。如果解放軍窮追不舍,就退入老撾境內暫避,以保存實力。因此,當國民黨殘軍獲悉解放軍繼續南下進擊的情報後,便主動放棄了對王南昆緬軍的圍困,倉促渡過湄公河,向老撾境內逃竄。柳元麟的總部,在此後被迫遷往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