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深度如果特斯拉“減配門”發生在美國會是什麽後果?

深度如果特斯拉“減配門”發生在美國會是什麽後果?

3月11日,盡管已經知道工信部約談特斯拉的消息,但涉及自動駕駛芯片“減配門”的特斯拉車主劉先生仍然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麽辦。從發現減配問題至今,他曾經向媒體披露,也曾向有關消費者機構進行投訴,但最終還是沒有弄清楚特斯拉應該對這件事情承擔什麽責任。

和劉先生壹樣,上海的張先生起初認為,工信部約談特斯拉後已經認定廠家確實存在減配問題,就可以認定是侵犯消費者權益,但上網查詢以後發現,工信部約談只是對企業生產端的警告,並不能認定已經銷售的減配車型侵犯消費者權益。

“我們找過律師,從法律角度現在需要取證,而且需要證明減配已經危及到了產品使用的安全與功能完整,但從消費者的角度,這些取證要求很專業,我們做不到”,3月12日,另壹位不願具名的特斯拉車主向汽車預言家透露,他向很汽車技術專業人士求助,得到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有的說HW3.0算法高於HW2.5,確實存在自動駕駛反應遲緩的風險;有的說HW2.5的成本要高於HW3.0,車主不虧;還有的說,汽車電子技術這壹塊在具體定責方面還沒有先例,這場“官司”不好打……

和他們壹樣,自從3月3日特斯拉官方回應自動駕駛硬件從HW3.0降低為HW2.5的原因是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問題後,涉及這壹問題的車主已經不再單純認定壹個硬件產品的問題,而是擔心硬件減配後會不會出現安全風險,還有沒有更多他們不知情的問題。

“我們想要壹個更真誠的回應,而不是把責任推到我們身上”,劉先生指出,最讓他不可思議的是特斯拉老板馬斯克公開的回應,暗指車主莫名其妙、無事生非。他想不通,是什麽讓特斯拉老板馬斯克這麽肆無忌憚的死不認錯,反倒把“屎盆子”扣到花真金白銀的消費者身上。

在搜集證據的過程中,包括劉先生在內很多特斯拉車主提出壹個新的問題,如果特斯拉減配事件發生在美國,美國消費者會怎麽辦?曾經將豐田剎車門、大眾尾氣門捅的世人皆知的美國相關機構,對特斯拉減配事件會是什麽態度?拋開產品本身不談,特斯拉此次違背誠信經營的行為在美國會受到什麽處罰?他們希望從美國的法律角度來反推此次特斯拉減配事件。

1

減配不能停留在約談

3月10日,工信部對外宣布,工信部裝備壹司針對特斯拉Model?3車型部分車輛違規裝配HW2.5組件問題約談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責令特斯拉按照《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立即整改。

得到這壹消息後,涉及減配事件的特斯拉車主劉先生馬上咨詢了相關法律人士,但得到的回復是約談不涉及消費終端,只能認定特斯拉在生產端存在不壹致行為,不能作為消費侵權的證據,這讓剛剛有點希望的他再次迷茫起來。

資料顯示,工信部下屬機關司局中,裝備壹司的職責是承擔通用機械、汽車、軌道交通機械制造業等行業管理工作,提出行業發展規劃、政策建議並組織實施,推動相關新興產業和智能制造發展。特斯拉被工信部約談,正是依據《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有關規定。據悉,該《辦法》於2018年11月27日由工信部正式公布,其中明確規定了準入企業在生產條件和產品壹致性方面的具體相關要求。也就是說,消費者反映的特斯拉硬件減配問題,被工信部認定是產品生產制造不壹致。

對於這壹認定,3月12日,中國質量認定中心交通與車輛首席技術專家、高級工程師謝鵬鴻告訴汽車預言家,外界可將特斯拉被約談看作是對生產制造環節的警告和風險排查,並不能作為消費者認為的減配侵犯權益證據。嚴格意義上講,是否存在質量問題與侵權行為應由消費者協會與質檢總局負責。

那麽特斯拉減配事件到底算生產不壹致還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梳理發現,消費者反映的特斯拉Model?3出現“減配”現象,是提車前特斯拉承諾提供HW3.0芯片,但實際上交付時卻發現是HW2.5芯片,這種情況隨後也出現在進口版Model?3上。整個事件中涉及到的HW3.0(自動駕駛硬件3.0)與HW2.5(?自動駕駛硬件2.5)芯片的區別,是判定此次事件的核心。

資料顯示,HW3.0為特斯拉自主研發,HW2.5則是由英偉達提供。按照特斯拉官方說法,HW3.0芯片容納多達60億個晶體管,每秒可處理2300幀圖像。而HW2.5芯片的處理速度為美標110幀圖像,單從數據處理速度看,HW3.0芯片的處理速度是HW2.5芯片的23倍。

特斯拉裝載的FSD系統芯片

早在2019年4月特斯拉Autonomy?Day直播日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公開宣布,2019年4月12日以後生產的Model?3都已裝配自動駕駛HW?3.0硬件,並且特斯拉將會為購買FSD(Full?Self-Driving,中文為“全自動駕駛”)的老車型提供硬件升級服務。但是目前消費者反映的實際情況看,如果進口車型沒有安裝FSD,車主需要自己花費5.6萬元購買FSD後才能免費升級HW3.0。至於未選裝FSD的進口車,目前特斯拉仍未給出解決方案。

3月5日,馬斯克就特斯拉“減配”壹事發出回應,形容消費者“莫名其妙”

壹家汽車企業電子架構相關負責人向汽車預言家介紹,汽車芯片的處理速度代表著汽車在行駛中的反應效率,尤其是在輔助自動駕駛技術領域,處理效率決定著駕乘者安全。換句話說,HW2.5數據處理速度低於HW3.0,意味著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降低了產品安全使用效果。

采訪中,包括劉先生在內的幾位車主表示,他們都是沖著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宣傳才購買的產品,但特斯拉擅自降低芯片硬件,已經和他們購買車輛的初衷形成強烈反差。不過,在很多法律專業人士看來,特斯拉減配事件如何認定還需要更多證據,尤其是產品減配是否真正構成嚴重後果。如果消費者在這壹方面沒有足夠證據,很難認定責任。

汽車預言家對特斯拉34起事故類型統計中發現,涉及自動駕駛技術比例達到44.12%

汽車預言家梳理發現,從2013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間公開報道的34起涉及特斯拉事故中,因使用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導致的事故為15起,占總事故比為44.12%。但由於很多沒有找到與車輛足夠的證據,或者特斯拉通過自我調查以及與家屬和解等行為,最終真正歸咎到企業身上的責任並不多。

另外很多車主反映,涉嫌減配的車型多為2019年5月後生產,也就是在馬斯克公開承諾免費裝配HW3.0之後。因此部分消費者認為,即使沒有產生嚴重後果,特斯拉的行為也已經構成涉嫌虛假宣傳的行為,不能簡單認定是生產不壹致問題。

2

美國如何處理誠信經營問題?

在國內尋找法律依據的同時,包括劉先生在內的很多特斯拉車主也嘗試聯系美國相關法律人士,他們希望了解,特斯拉在中國出現的“減配門”,在美國會如何處理?

3月14日,汽車預言家也與多位美國汽車產業人士進行溝通,他們認為,雖然特斯拉減配事件還沒有處理意見,但消費者提出的誠信經營問題是美國相關部門管理最嚴格、處罰最嚴重的領域。

按照美國汽車生產管理規定,汽車廠家要對其進入市場的產品自行負責,即美國對汽車產品市場準入實施自我認證的管理模式。美國政府只是對進入市場的汽車產品實施嚴格的後繼監督和抽查工作,對不符合美國汽車技術法規或者存在安全、環保缺陷的車輛實施嚴格的產品召回制度。也就是說,美國不會像中國工信部對生產端監督,但是會重點監督終端銷售市場。

采訪中獲悉,在產品具體責任認定方面,美國和中國基本壹致,不同問題由不同機構負責。汽車安全管理主要由美國運輸部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負責,汽車環保主要由美國環境保護署(EPA)負責。當然,在汽車產品市場準入管理上,除了聯邦政府壹級管理外,美國各州政府也有相應的管理責任。

針對特斯拉“減配門”壹事,盡管目前尚未有美國車主出來發聲。不過對於虛假宣傳,美國實行的處罰力度很大,其中大眾汽車“排放門”高達43億美元的賠償案就是距今最近的案例。

時任大眾汽車(Volkswagen)首席執行官文德恩(Martin?Winterkorn),因排放門事件被迫辭職

2017年,大眾集團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協議,最終支付高達43億美元的罰款,其中28億美元用於支付在美國銷售的59萬輛涉及排放造假的刑事處罰,另外15億美元用於支付美國環保局對其在美國進口和銷售有問題車輛的處罰。美國環保局副局長McCabe曾在當時表示,美國民眾希望企業能夠誠信經營,大眾不僅違反了清潔空氣法,還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他希望無論公司大小,但凡涉及違反法律行為,都將受到嚴厲懲罰。據了解,2015年美國對大眾“排放門”的巨額罰款,直接影響大眾隨後幾年的財務表現。

除了汽車之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曾對金融公司虛假宣傳進行過多次嚴厲處罰。壹個典型案例是2016年8月,SEC對13家涉嫌散布虛假信息的投資公司進行罰款。其中壹家公司承認不法行為並同意支付3500萬美元罰款,該公司隨後也申請破產。另外壹個案例是2018年10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獲得法院緊急命令,停止Blockvest的ICO計劃,美國南加州地方法院命令停止了該公司及其創始人Reginald?Buddy?Ringgold正在進行的ICO預售行為,並凍結了被告的資產。根據SEC指控,Blockvest和Ringgold謊稱他們的加密基金是“受到許可和監管的”,同時歪曲了Blockvest與會計師事務所的聯系。根據當月法庭聽證會信息透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要求頒布禁令,返還不義之財,外加利息和罰金,並禁止Ringgold今後參與發行任何證券。可以說,對於涉嫌虛假信息,只要在美國監管部門職責範圍內,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直至破產。

3月14日下午,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在接受汽車預言家采訪時表示,由於中美兩國法律隸屬不同體系,中國屬於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美國屬於英美法系,是判例法。面對強有力的被告方,美國通常以集體的形式進行訴訟,也就是集體訴訟制度。

所謂集體訴訟制度,指的是集體代表代表全體成員向法院起訴,集體代表之外的其他集體成員不參與訴訟程序,集體訴訟判決約束所有集體成員。集體訴訟的好處是能夠遏制大公司的違法行為,起到震懾作用,從而規範市場運行。因為壹般個人對被告的違法行為幹預能力較弱,因此集體訴訟制度起到了遏制社會不法行為的效果。以美國集體訴訟為例,2016年7月,美國壹家名為“安然公司”的投資者集體訴訟賠償追討案件,曾創下72億美元的最高賠償金額紀錄。

3

加強對資產優勢企業的消費者侵權監管力度

針對美國法律對消費維權的規定,邱寶昌介紹,美國集體訴訟中,賠償金額往往是天價級別,這與美國懲罰性賠償有關。不同於補償性賠償,懲罰性賠償目的是遏制和懲罰被告的不法行為,具有報復性的作用。這不僅是對原告人的補償,更是對故意加害人懲罰以震懾其他潛在的不法主體,這種懲罰性賠償主要在美國采用。

邱寶昌透露,美國之所以采用懲罰性賠償制度,主要是對比單純個人補償損失來看。美國法律認為,對於財力雄厚的企業公司來說,他們完全不在乎個人違法的補償損失,甚至壹些具有逐利本性的企業,會將違法賠償提前做進成本預算中。如果僅僅采用補償性賠償,這絲毫不影響違法企業的利潤。因此,采用懲罰性賠償直接剝奪企業利潤,起到對其他企業的警示作用,來促使具有財產優勢的企業遵守法律。

相關法律人士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體量增大,中國也應在這方面加強法律監管的處罰力度,對資產優勢較強的企業產生法律威懾力。他認為,在中國車主反映特斯拉減配事件後,特斯拉總裁馬斯克曾公開表示“中國車主莫名其妙”的言論,已經構成了對中國消費者權益“輕視”的嫌疑。有關保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也應加大懲罰性處罰力度,讓企業和商人不得不重視中國市場信譽,確保中國在全球化加速過程中保持公平、公正的良好營商環境。

對於特斯拉在中國存在的“減配”現象以及虛假宣傳違法判定問題,邱寶昌對汽車預言家表示,這需要從法律個案的具體角度認定。他解釋稱,特斯拉“減配”以及虛假宣傳只是欺詐行為存在的必要條件,而非充要條件。換言之,並不能因為特斯拉存在“減配”和虛假宣傳就壹定會被認定為欺詐行為,這需要壹系列的法律程序舉證、認定才能最後定性。如果坐實存在欺詐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另外,相關質量監管領域專家在接受汽車預言家采訪時指出,特斯拉對於消費者的“減配”問題,屬於商品流通後的合同違約與產品質量問題,嚴格意義上講應歸消費者協會和質檢總局負責。工信部出面約談,等於變相幫特斯拉“解了圍”。如果消費者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他相信後續還會有質檢總局等相關部門介入,甚至不排除責令召回。

3月15日截稿前,包括劉先生、張先生在內涉及減配問題的車主正在收集更多消費者資料尋求法律途徑,他們希望企業給壹個合理的賠償與解決辦法。

附:特斯拉34起事故案例

1

2020年1月20日,壹輛特斯拉行經新北市永樂街壹處巷口時,與壹輛銀色轎車發生碰撞,造成壹名12歲女童被波及當場慘死。事故現場限速為50公裏,特斯拉車速約80公裏。銀色轎車未禮讓特斯拉,過失致人死亡。

2

2019年12月29日,在加州加迪納,特斯拉Model?S在行駛過程中闖了紅燈,撞上壹輛本田思域,造成思域上的兩名乘客當場死亡;特斯拉汽車上的兩名乘客受傷,但沒有生命危險。

3

2019年12月29日,壹輛特斯拉Model?3撞上了停在印第安納州高速公路左側車道上的壹輛消防車,造成特斯拉車內壹名婦女死亡,她的丈夫受傷。

4

2019年12月,特斯拉Model?3轎車在康涅狄格州諾沃克附近的壹條主要公路上撞上了壹輛停在路邊、打著雙閃的警車。所幸此次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特斯拉車主稱,他當時開啟了自動駕駛Autopilot功能,由於當時他正看著後排的寵物狗,沒有看前面所以沒能及時躲避開。

5

2019年4月21日,上海徐匯區某小區地下車庫內,壹輛黑色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不到5秒鐘,迅速起火燃燒。當時沒充電。

6

2019年3月26日,在廣州某小區地下停車場壹輛特斯拉Model?S發生燃燒事故,這輛車起火時並沒有進行充電。

7

2019年2月,壹輛2016款特斯拉Model?S在美國佛羅裏達州撞樹並起火,該車在被警方拖到停車場後,至少自燃三次。

8

2019年2月9日,壹輛Model?3在深圳特斯拉試駕活動中發生撞擊事故,前臉中央位置凹進去了壹大塊,大燈也已經破損,整個前臉嚴重變形。

9

2019年1月6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天堂路(Paradise?Rd)上,壹輛處於自動駕駛模式的Tesla?Model?S在行駛中撞倒了路邊的壹個機器人致其報廢。

10

2018年12月18日下午,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縣消防局稱,壹輛銀色的特斯拉Model?S在位於洛斯加托斯的壹家汽車修理店中起火,所幸無人受傷。

11

2018年6月,美國洛杉磯壹輛Model?S在行駛中,車輛開始冒煙並隨後發生自燃,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12

2018年5月11日,壹輛特斯拉Model?S轎車在美國猶他州South?Jordan的高速公路上與壹輛卡車相撞。警方表示特斯拉駕駛員聲稱當時正在使用Autopilot功能,並且自己正在看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機。

13

2018年5月10日,壹位48歲的德國人駕駛特斯拉汽車在瑞士南部提契諾州的高速公路上。首先是汽車撞上了中央隔離帶,造成車輛翻車並起火,司機未能幸免於難。

14

2018年5月8日,在佛羅裏達州,壹輛2014年生產的特斯拉Model?S在發生碰撞後起火,前排的兩名18歲的青年男性當場喪生,後座另外壹名18歲男性青年被甩出車外,已送到醫院救治,目前該事故已造成2死1傷,且均為高中生。

15

2018年3月23日,38歲的蘋果軟件工程師黃偉倫(Walter?Huang),駕駛特斯拉Model?X在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附近的高速公路上發生嚴重車禍,因搶救無效死亡。據從被撞車輛上下載的性能數據來看,黃偉倫使用的是交通感知巡航控制系統和自動轉向車道保持輔助系統,這是特斯拉Autopilot系統的壹部分,具有ADAS功能。

16

2018年3月15日,在荷蘭特斯拉Model?S撞到壹輛自行車、壹輛小輪摩托車和壹輛汽車,有人傷亡具體情況尚不清楚。警察稱?“技術問題”造成了此次事故,隨後當地媒體迅速將“技術”與Autopilot系統聯系起來。當地警方回應稱,“恐怕情況比較糟糕”,並表示有可能是有意為之。但是後來又有媒體報道稱,事實情況並非如此,警方正在調查“技術問題”。

17

2018年1月,在美國,特斯拉ModelS與壹輛停放在路邊的消防車發生碰撞引致交通事故,場面可謂觸目驚心,所幸的是,事發時候消防車上沒有人,特斯拉司機也沒有在事故中受傷。據特斯拉司機表示,當時車速為65英裏/小時,ModelS自動開啟了AutoPilot輔助駕駛模式。經調查,ModelS撞擊消防車之前,司機曾脫離方向盤長達13分鐘。

18

2017年4月,美國紐約州壹名車主駕駛Model?S撞到路邊壹塊巨石後開始自燃,無人員傷亡。

19

2016年9月28日,在德國壹輛特斯拉汽車與旅遊大巴發生車禍,無人死亡。特斯拉公司認為事故不可避免,與Autopilot無關。德國交通部部長要求特斯拉停止使用“Autopilot”這個詞,為此特斯拉聘請了第三方調查公司對於車主進行調查,結果98%的受訪車主都明白他們在啟動Autopilot之後還要繼續保持對汽車的控制。

20

2016年8月15日,在法國巴斯克地區的比亞裏茨(Biarritz)小鎮,壹輛特斯拉Model?S試駕車在試駕期間。當時車上有三名乘客,車輛起火後,三人都及時下車,沒人受傷。

21

2016年8月7日,在德克薩斯州,特斯拉Model?S在處於Autopilot模式時偏離公路並撞上路邊的護欄,車主Mark?Molthan表示“Autopilot給了妳安全的錯覺。

22

2016年8月2日,壹位中國車主駕駛他的Model?S在北京北五環開啟自動駕駛,當時前方內側有壹輛黑色桑塔納停靠,但Model?S並沒有完全識別這輛桑塔納,直接撞向黑色桑塔納右側。

23

2016年7月9日,壹輛特斯拉Model?X在美國蒙大納的2號高速公路上行駛時突然向右側轉向,撞向隔離護欄。乘客和駕駛員均未受傷,車主稱他當時啟用了自動駕駛系統。

24

2016年7月1日,壹位車主在駕駛Model?X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發生側翻,撞到路邊的護欄,當時車輛也開啟了自動駕駛模式。

25

2016年5月底,在瑞士,壹輛在Autopilot模式下行駛的Model?S,未能及時檢測到前方壹輛靜止貨車。發生碰撞。這次撞到的靜止貨車不是大面積白色,而是藍色和黑色,並且有復雜圖案,也就是說特斯拉似乎可以撞上任意顏色和形狀的靜止障礙物。

26

2016年5月7日,在美國佛羅裏達州,Model?S型電動轎車車主、壹輛轉彎的白色廂式半掛車發生碰撞,導致壹名40歲美國男子身亡。

27

2016年1月20日,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鄲段,壹輛白色的特斯拉在左側第壹車道高速撞上了壹輛正在前方實施作業的道路清障車,發生嚴重追尾,特斯拉車頭部位變形嚴重。當時特斯拉的駕駛員送院後因為傷勢過重而去世,成為已知報道中,特斯拉事故的首位致死事件。

28

2016年1月1日,壹輛Model?S在挪威的壹個超級充電站充電時起火燃燒,車輛完全燒毀,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有分析稱,挪威的極端寒冷天氣可能是引發事故的原因。

29

2015年,在挪威壹座充電站,壹輛充電中的特斯拉Model?S突然自燃,當事車輛和現場充電設施基本被燒毀。

30

2014年7月4日,壹輛Model?S在洛杉磯起火。壹個小偷從經銷商那裏偷走這輛Model?S,高速逃逸過程中撞上路邊的燈柱,結果整輛車分為兩半並燃燒。

31

2014年2月初,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壹個私人車庫中,壹輛買來剛剛四個月的Model?S發生了自燃並起火,發生事故時該車並未處於充電中。

32

2013年11月15日,美國加州奧蘭治縣居民車庫,壹輛Model?S充電器過熱起火。

33

2013年11月7日,壹輛Model?S在美國田納西州的壹條高速公路上撞擊道路碎片後起火,田納西州高速公路巡警發言人表示,那輛Model?S的底盤撞上了壹個拖桿,導致起火。

34

2013年10月18日,壹輛Model?S在墨西哥高速行駛碰撞後起火。當時汽車正在高速行駛,撞到了壹堵混凝土墻,緊接著又撞上了壹棵大樹,但駕駛員從車裏走了出來,還詢問特斯拉是否能迅速交付下壹輛Model?S汽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