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微生物發酵床豬舍?
豬舍是發酵床養豬技術能否成功的重要環節。可以在原來豬舍的基礎上進行改造使用。壹般要求豬舍東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風良好。北側建自動給食糟,南側建自動飲水器,豬舍墻高3米,舍脊高4.5米。豬舍無臭。每間豬圈凈面積約25米2,可飼養肥育豬15~20頭。
發酵床分地上式和地下式兩種。地下式發酵床要先挖坑,深90厘米,坑挖好後將有機墊料放入;地上式要鋪成高100厘米左右。鋪墊發酵床的順序是:先將鋸末、土、微生物原種壹層層鋪好,噴上鹽水和營養液,當填料至50%時,開始調節水分,使之達到60%~65%。豬圈墊料填滿後,放豬飼養。2~3個月後,發酵床底層成為自然繁殖狀態,中部形成白色的菌體,其溫度達到40~50℃,豬糞發酵後成為豬的飼料。
構建微生物發酵床豬舍時,需要考慮六個因素:
(1)飼養密度要恰當,壹般以每頭豬占地1.2~1.5米2為宜,小豬可適當增加飼養密度。
(2)發酵床床面要保持壹定的濕度,使之經常保持在60%左右,如水分過多應打開通風門排濕;如過於幹燥,可通過定期噴灑活性劑進行調節。
(3)生豬入圈前要先驅蟲,防止將寄生蟲帶入發酵床,使豬重復感染發病。
(4)要密切註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及時補充微生物原種和營養液;每批豬出欄時,菌床壹般要降低10厘米左右,應及時補充填料。
(5)飼料投餵,不可過量,每次投餵量應控制在正常量的80%,以利於豬拱翻地面。糞尿成堆時,可挖坑掩埋。
(6)豬舍內禁止使用化學藥品,防止傷害土壤微生物,影響微生物活性。
優良的發酵菌床可以連續使用5年左右,不用清理,豬糞只需每天翻埋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