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戶用光伏平價上網:妳別鬧了行嗎?

戶用光伏平價上網:妳別鬧了行嗎?

近日,隨著永臻科技工商業屋頂的無補貼項目正式開工,平價上網再度成為行業熱詞。有部分企業趁勢宣布,將建設壹批不需要補貼的居民分布式光伏項目,減輕補貼負擔。

聽起來確實高大上,不過,這個目標真的那麽容易實現嗎?

發電量、收益預測要靠譜

先來看這張截圖:

果然,技術水平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原來光伏電站不僅能裝在建築屋頂,還能裝在太陽上,24小時工作,從而實現超高發電量,滿足收益率要求。

而下面這個,就比較有趣了:

必須指出,“首年收益率”是壹個耍流氓的概念。很多城市有地方性光伏補貼,以上面提到的杭州為例,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進壹步加快太陽能光伏推廣應用促進光伏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杭政函〔2016〕79號),對2018年12月31日前並網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給予0.1元/kWh度電補貼,連補60個月。加上浙江0.1元/kWh的省補,首年收益率能達到14.54%;如果項目剛好位於富陽區或蕭山區,還能拿到區級補貼,達到17%並非虛言。

但這很容易令消費者誤解,認為安裝光伏系統後,每年的收益率都能達到17%。事實上,地方補貼年限對收益率的影響不容忽視。再者說,就算不考慮這壹因素,由於零部件效率衰減,每年的收益率也會逐步下降,只用首年發電量算收益就太不靠譜了。

在光伏系統推廣過程中,上述虛假宣傳、文字遊戲屢見不鮮,對光伏行業不夠了解的老百姓深受其害。此前浙江曾有壹個案例,業主對於3KW系統10月份發電量282度有所不滿,向媒體曝光,但在索比光伏網看來,當地10月份雨天較多,對發電量會造成影響,利用小時數只有94小時屬於情理之中。客戶之所以不滿,很可能是因為營銷人員在宣傳階段信口開河,導致客戶對發電量預期過高。

戶用光伏需要補貼穩定支持

前不久,江西省宜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收到壹份建議,鼓勵市民主動申請放棄領取養老金,得到的回復卻是“該建議不具可行性”,並遭到全國各地群眾抵制。

壹直以為,這個笑話離我們很遠,直到我在某光伏自媒體看到這樣的言論:

電站投資成本收回後,補貼就該退出?這種想法完全沒有考慮戶用光伏“電價低、自用比例低”的特點。如果只是為了節省電費,沒有額外收益,老百姓根本不可能壹次性拿出幾萬元投資光伏。

也難怪群內成員看完那篇文章,紛紛駁斥。

A、太理想化了吧。就是因為有了這些不且(切)實際的想法,才導致531政策壹刀切。

B、不能只考慮自投成本,妳不留渠道利潤,是沒法發展的。

C、但願能堅守承諾,新政前項目的補貼及時給,並能兌現20年。

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博士認為,對光伏項目連續補貼20年,是給出的承諾,無論今後政策如何調整,存量項目不能受影響。“對已經安裝的光伏系統補貼食言的有沒有?有,希臘和保加利亞。難道中國要向這些看齊嗎?新政不溯及過往,不管有什麽道理,除非財政崩潰,不能輕易改動紅頭文件。”這壹態度得到了群成員的廣泛支持。

戶用光伏和工商業有何區別?

經常看到“用電側平價上網”的說法,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說過,由於用電價格的根本差異,二者必須分開討論,絕不能混為壹談。

目前的光伏發電度電成本(LCOE)已經低於工商業平均電價,遠低於高峰時段電價,也就是說,在這壹領域我們成功實現了平價上網,補貼屬於“錦上添花”。但對戶用光伏而言,居民電價通常只有0.4-0.55元/kWh,只有加上補貼才能達到工商業的平均水平,可謂“雪中送炭”。

從自用比例來看,戶用光伏在這壹指標上超過20%的很少。根據能源局數據,2017年全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8695億度,壹個三口之家平均用電量不超過1900度,相當於10KW光伏系統年發電量(按1200小時計算)的15.8%。如果有人跟妳說,戶用項目自用比例也能達到80%甚至100%,那他壹定是土豪,請抱緊他的大腿,並通知我壹起。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向主管部門哭窮、要錢。事實證明,經過多年交鋒,三部委早已練就鐵石心腸,“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並不成立。我們更希望生產企業、經銷商在去庫存的同時,兼顧行業利益和發展前景,不要為提振短期出貨量、股票價格作出不實宣傳,誤導主管部門和消費者,破壞光伏行業聲譽。

至少,要保證2019年新的分布式指標下發後,我們還有飯吃,光伏產業不至於人人喊打。

作者:尹也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