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全國百強縣
2023年8月,百強縣榜單出爐,其中江蘇、浙江兩省數量保持領先。
從百強縣整體分布情況看,2023百強縣名單中,東部地區占65席,中部地區占20席,西部地區占14席,東北地區僅占1席。
分省份來看,江蘇、浙江、山東三省表現突出,分別占23席、16席和13席。居百強縣榜單前十位的縣市分別為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江陰市、江蘇省張家港市、江蘇省常熟市、福建省晉江市、江蘇省太倉市、浙江省慈溪市、山東省龍口市、江蘇省宜興市、湖南省長沙縣。
從發展水平看,百強縣與“粵蘇浙魯”等經濟強省體量相當,百強縣進出口總額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可與“粵蘇浙魯”等經濟大省比肩。從發展動能看,固定資產投資強勢拉動百強縣經濟增長,百強縣第二產業增加值超過“粵蘇浙魯”。
從富裕程度看,人均可支配收入彰顯百強縣“富民”與“強縣”並重,百強縣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低於發達省份,城鄉人均收入占比較高。
評定標準:
首先,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相結合可以從思想上更好地推動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縣域經濟是壹個比較新的概念。有些人錯誤地把“縣域經濟”與“縣域”等同,容易引起誤導。
“縣域經濟”與“縣域社會”、“縣域政治”、“縣域生態”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不同的,應當正確把握。將“縣域經濟”概念泛化、萬能化,不利於科學指導縣域經濟工作,不利於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
其次,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相結合為整個縣域的社會、經濟、政治、生態等方面評價以及省市區對縣(市)領導的考核提供了新思路。縣域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科學評價才能促進科學發展。
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評價”不是“歸壹評價”,在沒有把握指標規律的情況下,不能把所有指標簡單的累加歸壹,否則得到的結果沒有可比性和現實意義。在對縣域經濟的基本指標進行評價排列的同時,要對縣域經濟關聯的指標進行分類、分等級單獨評價。
體現“又好又快”思想。實際工作中既能拋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簡單劃壹”思想,又能使用多個評價尺子,更能說明問題,更具有針對性,更能發揮相關部門的積極性,更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最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相結合為縣域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和政府轉變職能提供新思維和新機制。在“富裕縣域”、“綠色縣域”和“幸福縣域”的約束下壯大縣域經濟,建立起縣域經濟轉變發展方式的新機制。
縣域經濟要轉變發展方式,政府的管理方式也要轉變。國家的管理事務要以縣域(或工作區)為單元、進行分類別、等級化管理,再制定最基本的保障性等級,可以體現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法制規範化的要求,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又能體現國家管理更加科學化的進步。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中國百強縣
以上內容參考:河北新聞網-河北占5席!2023中國百強縣名單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