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僑的學術貢獻
1. 腦老化及其機制的研究
1988年9月~1991年7月在中山醫科大學攻讀人體解剖學碩士研究生,在唐廷勇教授指導下完成碩士論文“大鼠下丘腦弓狀核的老年變化”,發現老年大鼠下丘腦弓狀核神經元、神經膠質細胞和突觸及β內啡呔能神經元發生增齡變化,為老年下丘腦-垂體軸生理機能的變化提供了形態學依據。海馬與學習記憶關系密切,老年個體和老年癡呆患者學習記憶能力下降。我們對海馬結構的發育和興奮性氨基酸神經元的發育進行了詳細研究,為腦老化提供了豐富的形態學資料。
2.外周神經損傷及其修復
在省衛生廳2項課題資助下,我們研究了靶肌肉註射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對坐骨神經損傷再生及功能恢復的影響、人胚脊髓提取液對胚鼠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存活與生長的影響以及胚胎運動神經元移植對失神經肌肉的影響。為臨床應用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提供了新的給藥途經。
3.老年性癡呆的實驗研究和老年性癡呆的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研究
⑴老年性癡呆基因分子生物學診斷的研究
目前AD生前早期診斷仍是神經精神科的壹大難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壹種完全合乎要求的生物學診斷指標,因此尋找壹種有效的生前診斷和早期診斷的生物學指標是很有意義的。不但可以早期診斷AD病,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爭取早期治療,還可以因為應用相同的生化指標而使不同研究機構間的對照研究成為可能,為進壹步闡明AD病的發病機制奠定基礎。目前我們正在國家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進行老年性癡呆的基因分子生物學診斷的研究,已取得較好的研究結果。
①成功建立熒光定量RT-PCR檢測APP和HO-1基因的方法
成功建立了熒光定量RT-PCR檢測APP和HO-1基因的方法,發現APP和HO-1基因在Alzheimer病患者細胞中均有高水平表達,且與AD病情程度有關。下壹步工作將進行大量標本的檢測以及通過將其與其他檢測方法的比較來探討檢測APP與HO-1基因是否有望作為檢測AD的生物學指標。
②ApoE基因和D10S1225位點多態性與Alzheimer病的相關性研究
10號染色體長臂上壹個或多個易感位點和晚發性阿爾茨海默病(LOAD)有關,通過家系連鎖分析,在D10S1225位點附近得到了最大多點Lod值(multipoint maximum lod scores),提示了這壹位點對LOAD可能的病因學意義。我們成功建立反向斑點雜交法對ApoE進行基因分型(中國專利申請號:2004100525307),D10S1225基因分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銀染顯色。發現ApoE等位基因ε4頻率在病例組中的分布顯著高於對照組;D10S1225位點***檢測到7種等位基因,大小分別為178bp、181bp、184bp、187bp、190bp、193bp和 196bp,***組成21種基因型,各等位基因頻率在病例和對照組中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ApoE等位基因ε4是LOAD的易患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在D10S1225位點附近可能不存在壹個與LOAD連鎖不平衡的易患基因。
③人端粒酶逆轉錄酶基因轉染對Alzheimer病的神經保護及其機制
采用PCR法從pCI-neo-hTERT中釣取hTERT全長cDNA,定向克隆到pADTrack-CMV穿梭質粒。通過分步轉化把pADEasy-1和重組穿梭質粒(pADTrack- hTERT)轉化入BJ5183菌進行同源重組。hTERT重組腺病毒骨架質粒(pAD- hTERT)轉染HEK293細胞,熒光顯微鏡觀察綠色熒光蛋白(GFP)的表達,收獲重組腺病毒(AD-hTERT)提取DNA行PCR鑒定並擴增。經PCR、酶切和測序鑒定證實:hTERT的cDNA正確插入穿梭質粒且與pADEasy-1正確同源重組;PCR鑒定及報告基因分析說明hTERT重組腺病毒包裝正確且具有較好的感染活力。成功構建的hTERT重組腺病毒為hTERT的神經保護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⑵中藥治療老年性癡呆的實驗研究
針對β-澱粉樣蛋白(Aβ) 在老年性癡呆發病病理機制中的重要作用,開展以Aβ為靶的老年性癡呆的治療,對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份 TA9901影響Aβ肽的聚集和纖維形成的機制進行了系列研究,明確了TA9901防治老年性癡呆的療效和作用機制,並獲中國發明專利(專利號ZL01107662.3)。我們還發現EGb761能較大幅度增強TA9901效果,有協同作用。采用熒光分光光度法藥物篩選模型,用光譜學方法對兩者配伍物(TA9902)的定量構效關系和分子機制進行研究,發現TA9902能更好地抑制Ab的聚集和纖維形成; 細胞培養發現TA9902還有神經營養作用,有促進大腦皮質神經元存活及突起生長,且能減輕Aβ所致的神經毒性作用。該項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多項省級基金資助,獲國家專利1項,並有10多篇論文在核心刊物上發表,2003年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優秀學術論文,2004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對於完成壹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治療老年性癡呆的Ⅱ類新藥,發展中醫藥防治AD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帶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⑶老年性癡呆疫苗治療的實驗研究
在國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廣州市科技重點項目和橫向課題的資助下,在姚誌彬教授領導下,我們開展了老年性癡呆疫苗治療的實驗研究。用Aβ42肽為疫苗對AD進行病理幹預式的免疫治療,是國外近年來AD治療研究的壹個突破,也是非傳染性疾病治療的壹次革命。我們已成功構建Aβ42亞單位疫苗(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03114042.4)。Aβ亞單位疫苗接種正常SD大鼠、BALB/c小鼠以及AD轉基因鼠(Tg2576)和成年恒河猴等後,均可有效誘導其產生高滴度的特異性抗Aβ42抗體,無不良反應發生,顯示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該項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多項省級和廣州市重點基金資助,並在國內外刊物發表有30多篇論文。我們的目標為用3到5年時間,開發出壹種價廉而有效的治療AD的新藥物。
4.納米微粒靶向診斷與治療
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課題(863) 項目“納米微粒靶向診斷與治療”(編號2001AA218031)子課題“納米微粒在骨基質誘導異位骨形成和人成骨肉瘤轉移模型中的分布” 的研究。
近年來分別在國內、外重要學術交流會議和繼教項目學習班作主持人、專題報告和大會宣讀論文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