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濟南軍區司令員

濟南軍區司令員

1973年,為了能夠讓國家長治久安地發展下去,毛主席讓剛剛復出的鄧小平組織八大軍區司令員的對調工作,而毛主席為勉勵鄧小平,期間送給他哪八個字?

最終,在毛主席與周總理的大力支持下, 鄧小平順利完成了這個重要變革, 為中國國內未來的政治穩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從1927年南昌起義開始, 我軍都保持著黨指揮槍的優良傳統, 使人民解放軍隊伍在幾十年的革命戰爭中,雖然出現了不少英勇的將帥,並在他們的帶領下培養了無數優秀的戰士,但始終沒有出現某個將領擁兵自重的情況。

即使在革命最危險的長征路上,壹心想分裂中央紅軍的張國燾,在妄圖帶部隊南下的時候,他的下屬部隊還是聽從了黨中央的指揮。可以說, 黨指揮槍是中國解放事業成功取得最終勝利的重要法寶, 也是保持國家政局穩定的堅實基礎。

在建國初期,凡是牽扯到軍隊調動的問題, 都需要向中央軍委主席毛主席匯報, 甚至是營連級別的調動,也需要中央批準才能執行。但從1966年開始,中國政壇的波動對軍隊建設產生了壹定的影響。而這時的中國軍事力量從地域上劃分為11個軍區,其中有8個軍區尤為重要。

他們分別是北京軍區,司令員為李德生,沈陽軍區,司令員為陳錫聯,濟南軍區,司令員為楊得誌,武漢軍區,司令員為曾思玉。南京軍區,司令員為許世友,廣州軍區,司令員為丁盛,福州軍區,司令員為韓先楚,蘭州軍區,司令員為皮定鈞。

1971年,人民解放軍內部就發生了壹件影響甚廣的事件,時任國家副主席, 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締造者之壹的林彪。 因為政治原因外逃蒙古,結果墜機在外蒙古草原上,這就是著名的”913事件”。

這件事使軍隊上壹些高級將領受到了處分,也暴露了壹些深層的問題。使毛主席不得不重新審視這支他親自建立的起來的紅色武裝力量。

1973年,鄧小平復出到中央主持中美關系的建設,在他高超的外交藝術的斡旋下,中美兩個相互敵視的國家終於沖破了價值觀的束縛,達成了交流***識。這件事使中國從當時蘇聯的軍事壓力下緩解了過來。 而鄧小平的非凡才能更是引起了毛主席重視。

同年的3月10日,鄧小平被提拔為國務院副總理,並在8月份的時候成為中央委員,同時, 毛主席開始向這位革命戰友尋求解決八大軍區司令員的問題。 毛主席認為,八大軍區司令員在自己崗位上停留的時間過長,難免會有擁兵自重,派系橫生的可能,這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毛主席的話語壹出,立刻引起了鄧小平的***鳴,從紅軍建設伊始,鄧小平就在軍隊中主持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

因此當毛主席向他問計的時候,他幽默地將桌子上擺放的茶杯互相置換了壹下位置,在壹旁就坐的毛主席也是會心的壹笑,立刻明白了鄧小平的想法。於是,兩位政治家在壹番討論之後,就定下了將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思路,並讓鄧小平負責去運作這件大事。

隨後不久,壹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 毛主席將軍區司令員互換崗位的想法提了出來, 並任命鄧小平為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事關重大,各個軍區的司令員難免出現抵觸情緒,萬壹事情有所紕漏,必將會造成嚴重的 社會 影響。 毛主席希望鄧小平能夠壹改往日剛強的作風, 並以“柔中帶剛,綿裏藏針”8個字來勉勵鄧小平,力求在波動最小的情況下,順利完成這個重大任務。

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工作的開展, 不僅僅是受到國內政治風向的影響, 當時的國際環境也需要各個軍區司令員進行交流學習,以適應新的鬥爭環境。60年代,曾經的老大哥蘇聯與中國在政治上產生分歧,雙方長期陷入論戰狀態。同時在邊境線上,蘇軍在外蒙古壹線陳兵百萬,有大舉南下進入我國之勢。

特別是在1969年珍寶島事件發生之後,雙方的軍事沖突風險進壹步加劇。 甚至在1969年的中***中央九屆壹中全會上, 毛主席同誌提出了準備隨時打仗的預警,全國也隨後進入了戰備狀態。

然而,八大軍區的司令員都是功勛卓著的將領,讓他們離開自己呆了幾十年的崗位去其他地方,不僅需要仔細地籌劃安排, 更需要德高望重的領導人讓他們心悅誠服。

12月15日中央軍委發出了絕密指令, 要求各大軍區的司令員火速進京參加重要會議。 同時,以周恩來,葉劍英為首的領導小組,也在軍委會議上傳達了關於司令員對調的政策,使涉及到的人在心理上有所準備。

不僅如此,在各大軍區司令員到京之後, 12月21日毛主席還親自在中南海的豐澤園接見了這些老部下們。 在座談會上,毛主席回憶了***和國建立的崢嶸歲月,並對這些將軍們的功績做出了肯定,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和進行此次調動的原因。

在場的老將們無不感動, 壹致表示完全服從黨中央的命令安排。 最後,所有人在毛主席的帶領下唱起了《三大紀律八項註意》的軍歌,表達了永遠忠於黨的決心。

12月22日,中央軍區正式下達了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命令,並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宣布:

北京軍區的司令員李德生與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對調;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誌與武漢軍區司令員曾思玉對調;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與廣州軍區司令員丁盛對調;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與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對調。 各位司令員在十天內到新的崗位履行職責。

調動命令壹下達,各個軍區的司令員都不敢怠慢,全部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工作的移交, 特別是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22日當天就將工作交給了來京的陳錫聯將軍, 並在26日的時候,只帶幾個隨從匆匆乘飛機趕赴沈陽。

到達東北之後,李德生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中,檢查東北邊境的防禦措施,並提出了改進國防建設的意見,使東北的軍隊的作戰能力有了進壹步的提高。 而接手他工作的陳錫聯將軍, 也加緊北京軍區的部隊建設,以實戰訓練為主要強軍政策,大大提高了京郊守衛部隊的軍事素養。

在南方, 有“虎將”之稱的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在接到命令後立刻就奔赴了廣州, 在這個新的崗位上,許世友壹邊狠抓軍事訓練,另壹方面他還鼓勵大家多讀書,在知識中提升軍人的素養。而且,他還不忘革命本色,在訓練的間隙,帶領大家開荒種地,增加額外的口糧。

新調任福州軍區的司令員皮定均, 因為治軍嚴格有“皮老虎”之稱, 在1953年從朝鮮歸國之後,他曾經在福州軍區擔任過副司令員,這次重回這裏,可謂是故地重遊。

但皮定均卻沒有給曾經的老部下留情面,到達崗位之後,他還是保持著雷霆作風,對軍隊的訓練嚴格要求, 使臺灣方面的國民黨殘軍在福建沿海壹帶不敢輕舉妄動。

可以說,八大軍區司令員的調動, 是中國軍事史的壹個壯舉, 它加強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防止出現割據的局面,同時給後來的高級領導人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有力的參考。

參加此次調動工作的鄧小平後來說,八大軍區司令員的調動,是毛主席思想的偉大勝利, 它避免了在中國大地上出現個人勢力範圍的極端情況。

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是毛主席與鄧小平同誌高超治軍藝術的展現,也是維護國家穩定的重要措施。 這保證了軍隊對黨的絕對忠誠, 同時也考驗了從戰火中走出來的革命將領,使他們深深地認識到,作為壹名***產黨員,要時刻服從黨的指揮,做好人民解放事業的忠誠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