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樽是什麽意思
拼音:jiǔ zūn
是以:古代人溫酒或盛酒的器皿。酒樽壹般為圓形,直壁,有蓋,腹較深,有獸銜環耳,下有三足。
酒盞酒盅酒碗青銅酒器酒具漢代花紋
引證解釋
亦作"酒尊"。亦作"酒罇"。古代盛酒器。
《後漢書·章帝紀》:"岐山 得銅器,形似酒罇,獻之。"
《後漢書·王霸傳》:"茂(蘇茂)雨射營中,中 霸 前酒樽,霸 安坐不動。"
《後漢書·張衡傳》:"﹝候風地動儀﹞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唐 羅隱《梅花》詩:"愁憐粉艷飄歌席,靜愛寒香撲酒罇。"
宋 辛棄疾《水調歌頭》詞:"我飲不須勸,正怕酒尊空。"
清 顧炎武 《自笑》詩:"自笑今年未得歸,酒樽詩卷欲何依。"
清 厲鶚《人日立春用壬寅年人日雪韻》:"佳節翩翩故作妍,新詞祝向酒尊邊。"
清 潘其燦《癸卯歲暮感懷》詩:"夢斷梅花鄉國遠,愁憑竹葉酒樽寬。"
詳細介紹
古代人溫酒或盛酒的器皿。酒樽壹般為圓形,直壁,有蓋,腹較深,有獸銜環耳,下有三足。盛酒樽壹般為喜腹,圓底,下有三足,有的在腹壁有三個鋪首銜環。盛行於漢晉。
《博古圖》對於爵的使用曾經有過歸納:"爵於彜器是為至微,然而禮天地、交鬼神、和賓客以及冠、昏、喪、祭、朝聘、鄉射,無所不用,則其為設施也至廣矣。"酒器是用來盛酒的禮器。上古的祭祀禮俗中酒扮演重要角色,《周禮》中專門提到名為酒正的官員,負責"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不同場合和儀式上使用不同種類的酒器也是體現身份尊卑、規格高下的重要道具。盛酒器通稱為尊,但"尊彜"連文亦指禮器全體,古以陶制,亦有木制、銅制,出土多為銅質。主要盛酒器有尊、彜(方彜)、卣、壺、罍、瓿、盉、甒等。承放尊、彜之器有豐、舟、禁、棜(斯禁)。飲酒器通稱為爵,以銅制、木制,或以象牙、玉、獸角等所飾。主要有爵、斝、角、觚、觶、觥、杯等。挹酒之器有勺、鬥,直柄為勺,曲柄為鬥。扱醴之器曰柶。挹鬯之器曰圭瓚。尊,今作樽,是中國古代的壹種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後期已經少見。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戰國時期,還有另外壹類形制特殊的盛酒器-犧尊。犧尊通常呈鳥獸狀,有羊、虎、象、豕、牛、馬、鳥、雁、鳳等形象。犧尊紋飾華麗,在背部或頭部有尊蓋。在青銅器銘文中,"尊"、"彜"兩字通常連用,此時"尊"字是成組禮器的***稱。直至北宋時期,人們才把上述盛酒器專稱為尊。唐宋八大家之壹的歐陽修於其作品中有'尊前擬把歸期說'之句。爵是中國傳統壹種用於飲酒的容器,從出土的形制來看,前有流(傾酒的流槽),後有尾,中有杯,壹側有鋬,下有三足,杯口有二柱。爵同時又是飲器的通稱。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銅禮器的考古發現中是相當常見的。《博古圖》對於爵的使用曾經有過歸納:"爵於彜器是為至微,然而禮天地、交鬼神、和賓客以及冠、昏、喪、祭、朝聘、鄉射,無所不用,則其為設施也至廣矣。"河南省偃師市二裏頭文化的銅爵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青銅容器,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青銅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