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簽署太空軍
60年前,蘇聯成功發射“東方1號”載人宇宙飛船。 飛船在最大高度為301公裏的軌道上繞地球壹周,航天員加加林成為人類 歷史 上首個進入外太空的人,實現了人類幾千年來飛向太空的夢想。
此後,人類航天事業的進步從未停歇。 在60年後的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中國的神舟12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將三位航天員送入了太空。而在核心艙駐留三個月後,他們將返回地面。 這也意味著,中國人從太空的“訪客”正式變成了“房客”。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後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時隔五年之後,我國航天員再次飛向太空。 神舟12號將會在太空,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多個“第壹次”,定會在我國航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壹筆。
就在我們為神州的技術突破興奮之時,又傳來了壹則好消息。 中俄兩國合作建立月球科研站的計劃已經有了初步框架,而且這壹次歐洲航天局也可能會參與進來。
眼下,全球航天 探索 大會正在聖彼得堡舉辦。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在大會上表示,中俄兩國正在跟多方溝通,***同建設月球科研站。 目前俄羅斯還計劃向中國的空間站派遣宇航員,這是兩國合作建設協議所規定的部分。
今年三月份,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站的諒解備忘錄》,正式開啟了兩國在月球項目中的合作。
眾所周知宇宙項目非常燒錢,而且對技術要求很高。 比如說載人航天技術,目前也只有中美俄三國有能力將航天員送上太空,因此跨國家的通力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對於合作問題,中俄已經向歐洲拋出了橄欖枝。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副總裁薩韋利耶夫在上個月底表示,中俄已經邀請了歐洲航天局參與項目;而法國也對參與該項目表現出壹定的興趣。
很明顯中俄牽頭跟歐洲合作建立月球站,會讓壹些人不爽。按照美國人的性格,他們是必然會來說三道四的。
在項目開啟的最初階段,美國還曾想過要幹預。單方面宣稱中俄的月球站項目是個“反西方聯盟”。 當時羅戈津就反駁道,這個計劃不針對任何國家,他對全世界公平開放,但美國除了搞破壞並未與表現出任何參與的跡象。
當然這並不是說,美國沒有飛向月球的野心。相反美國早就開啟了相關的計劃。比如特朗普時期成立的新軍種太空軍就是個好例子,雖然曾遭到媒體和民眾的恥笑,但從太空軍身上,明顯能看出美國參與競爭的決心。 而美國政府支持的另壹個項目,就是阿爾忒彌斯計劃。NASA預計將在2024年將第壹位女性宇航員送上月球。並計劃於2028年開始建造月球基地,項目預計每年將耗資約260-280億美元。
不過NASA的項目是禁止中國參與的,當然阿爾忒彌斯計劃也壹樣。雖然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國表示參與,但這個計劃卻並不開放,相反更像是美國籠絡盟友的工具。
而中俄的月球站項目歡迎世界各國廣泛參與。不提技術,單從團結全人類這個角度看,美國又壹次落後了。
這個世界不是離了美國就沒法運轉,因此美國關上合作的大門,嚇不住任何人,只會顯得氣量狹小。俄羅斯作為蘇聯航天技術的繼承人,技術不容小覷;而近幾年,中國的航天水平也有了長足進步,神舟12號的成功發射就意味著我國航天事業將已經走向新的征途。
中俄兩國的合作將為人類 探索 宇宙空間帶來新的可能,畢竟我們的征途可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