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在我國的發展歷史
與資本市場的喧囂壹樣令人震動的是,壹項來自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剛剛統計得到的8月份冰箱市場數據:容聲冰箱以2.6%的市場占有率已排在10名開外,而在去年的8月容聲還以8.5%的市場占有率排在第三位。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容聲的快速下滑與“顧雛軍事件”之間有著莫大的關系。如今,資本市場的再次攪動,是否又將帶來新的市場格局?不可否認的壹點是,我國冰箱業的市場格局早已不復為壹副穩定的格局,舊式格局已經被徹底打破,新的變化將隨時發生。
四大家族已成舊談
在我國冰箱業的發展歷史中,這樣壹個詞———“四大家族”(即海爾、容聲、新飛、美菱)曾多年占領著人們的眼球,即使在已經有些變化的2004年,“四大家族”仍然活躍在冰箱市場前6位的位置。可是,今年這種格局被徹底打破。
繼美菱去年8月跌出前4之後,容聲於今年8月竟出局前10,“四大家族”終於到了“可以消亡”的時候。來自中怡康時代的對比數字顯示,去年8月海爾以28.7%的銷量仍然排名第壹,容聲以8.5%名列第三,但已排在西門子之後,新飛以8.4%排在第四,美菱則以6.3%名列第六,排在了LG之後。應該說,“四大家族”在去年的時候已經由於美菱的出位而不復存在。
今年8月,完成調整期的美菱雖以9.1%重新回到第四的位置,但容聲卻以2.6%驚人地滑出前10,資本市場的變動已經到了可以徹底顛覆壹個品牌的地步。國美電器白電部部長李紅衛對此也不無遺憾:“在國美系統容聲壹直保持第三的位置,但五壹之後因‘顧雛軍事件’下滑得非常厲害,並直接影響了整個市場格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市場咨詢中心副主任陸刃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冰箱業早已經沒有所謂的“四大家族”,市場格局正處於動蕩期。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海爾壹直牢牢占據著行業第壹的位置,新飛今年8月也以9.1%的市場占有率繼續保持第三的位置。
格局變化眼花繚亂
從年初到目前為止,不僅“四大家族”的牢固地位不保,而且其他品牌的座次和市場表現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其中三大變化尤為搶眼。
首先,以三星、LG為首的韓資品牌市場占有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根據中怡康時代的對比數據顯示,去年8月,LG曾以6.4%市場銷量比例排在第5,三星以4.5%排在第7,但是今年8月,LG以4.3%降到第8名,三星則以2.8%跌出前10。三星冰箱市場部課長李昌對此也表示認可,並做了進壹步解釋:三星冰箱從今年開始完全拋棄機械冰箱,正式實施高端策略,所以在實施的第壹年,很多東西都需要做壹些過渡,而且高端產品本身就不能達到很高的銷量。分析人士認為, LG同樣也存在這樣的問題。而從對比數據來看,今年8月LG、三星在銷售額占有率上分別以6.8%、4.5%排在第4和第8位。
其次,從國美、蘇寧反饋而來的壹級市場銷售情況來看,國外冰箱品牌已在高端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國產品牌幾乎集體失語。國美李紅衛表示
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壹級城市,銷售的主要品牌有海爾、西門子、LG、伊萊克斯、海信、松下、美菱、三星。來自北京蘇寧電器白電部經理楊飛的介紹,與此亦基本相同。從這樣的壹個品牌名單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主要反映高端市場的壹級城市,洋品牌已經占據了絕對重要的位置。李紅衛還強調,因為容聲的飛速下滑使得這壹局面表現得更為嚴重。也就是說,除了海爾之外,去年年底國產品牌所言———今年要開始沖回高端的計劃並沒有實現。楊飛表示,隨著人們住房條件的改善,如果國產品牌仍然不改變產品策略,那麽將失去壹級市場的占有率,而這壹市場才是利潤和銷售額的真正來源。
第三,去年8月以3.0%的銷量占有率僅排名第9的海信,今年8月就以6.0%上升至第5位,引起了行業內外的極大關註。據海信冰箱市場部經理高祀敏介紹,海信從去年開始,年銷量增長率平均已經超過 100%,高端產品(即2000元以上的產品)增長率更是達到200%多。除去海信,另壹搶眼的品牌便是西門子,依然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今年8月銷量所占比例已經達到11.5%、銷售額更是達到14.7%,高於第三位品牌近6個百分點,牢牢占據第二的位置,並有繼續上升的趨勢。分析人士認為,海信、西門子都是依靠穩定的市場策略,積極抓住了今年市場多變的機遇,才使得地位穩步上升。
原材料漲價乃變局根本
事實上,今年我們看到的也僅僅是冰箱業變局後的結果,而在此之前的壹兩年這壹市場就已經發生了很多微妙的變化。其中壹個最敏感的反應就是,在最近壹兩年內各個品牌都變得異常活躍。
首先依然是以LG、三星為代表的韓資企業紛紛調整策略;其次,以松下、東芝為代表的日資企業紛紛加大新品力度;第三,GE、博世等不為人熟知的品牌開始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第四,以海信、榮事達為代表的國內後起之秀開始了新的角逐;第五,國內老牌企業會同其他企業在產品上展開了多角度的競爭,如節能、變頻等。
整個冰箱市場壹改往日沈穩做派變得異常動蕩,致使人們難以準確把握市場格局,這又是因為什麽?中國節能環境的改變,以及中國市場地位、消費水平的改變,無疑成為人們***同關註的答案。但除此以外,蘇寧楊飛還給了記者另外壹個更為深刻的答案:上遊原材料的漲價。
他分析認為,從2003年年底開始到現在,上遊原材料尤其是鋼材和原油價格的幾次高幅上漲,直接帶來了這樣壹種結果:受迫於現有消費結構和渠道商的壓力,冰箱企業並不能將價格直接轉讓給消費者,只能通過擴大銷量和提升產品附加值的手段來間接贏取失去的利潤。這也就是為什麽近壹兩年內,國內外冰箱企業紛紛建廠擴能、尋找產品差異化,如海爾、新飛、容聲在節能上的比拼,海信在變頻上的研究,美菱在電腦溫控上的深化,以及三星在對開門冰箱上加大投入。
“這樣壹來,整個市場就變得十分活躍,最根本的還在於上遊原材料的壓力,但這也給市場內企業締造了壹次新的機會。”楊飛如此表示。從此種意義上來看,今年出現的格局變化就不難理解,而且在眾企業都在發力的狀況下,這種變化遠沒有結束。對此,陸刃波也表示認可。
海信高祀敏認為,在這樣的機會下,企業用以競爭的最有力武器便是產品本身。而資本市場的變化也將對格局產生影響,目前不可否認的壹點是,在海信入主科龍之後,壹向被認為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容聲品牌極有可能絕地反擊。此外,新飛電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壹切均在調整中”,那麽,在其調整之後又將以什麽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這些都將醞釀出冰箱業新的市場格局,或許在年底之前就有望再看到壹出“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