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饒的生活
夢想
清華,是付饒從小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無奈,彼時公司正處於高速發展期,根本沒有給付饒留下為自己充電的時間。三年後的今天,作為清華EMBA12-D班的壹員,也作為郎酒公司有史以來第壹個進入清華EMBA的高管,付饒來了——郎酒與清華,相逢於2012這個特殊的初秋時節。
付饒的清華之路,頗多艱辛,腳步卻壹直踏實、低調。
下海潮中的華麗轉身。2000年,壹個普通的年份,卻是中國時代坐標軸中壹個值得記住的年份。當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波“下海潮”,許多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紛紛下海,或白手創業,或進企業求職。付饒也是其中之壹。
當時的付饒,身份是瀘州電視臺的壹名具有三年媒體工作經驗的記者。在此期間,他曾到四川大學攻下了學士學位;在此之前,他還當過三年的小學老師;在這壹年,他碰到了壹個進入郎酒公司的機遇,華麗轉身。2000年進入郎酒公司,先從與媒體行業相關的公司宣傳、公關做起,同時從零開始在實踐中學習銷售和管理知識。12年的拼搏,付饒收獲了壹份優秀的答卷:郎酒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的職位,2011年100多億的銷售額,以及“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
信念
不過,對於所有這些輝煌的“戰績”,付饒只是輕描淡寫地壹筆帶過:“做了三年小學老師,三年新聞記者,然後到郎酒做了12年。這是我18年的歷程。” 對於當年的“轉型”,他坦言:“當時人心都很浮躁,社會也在轉型期,大家都很喜歡去探索、去嘗試,我也是碰到壹個機遇,就決定去試壹下。”對於數不清的榮譽稱號,他更是謙虛:“名義上是給我的,但實際上我認為是對我們整個企業的肯定。”“我是典型的山區人”“您認為自己是典型的四川人嗎?”“我是典型的山區人。成都跟我們山區還不壹樣,成都是平原,比我們山區環境好得多,我就是典型的大山溝裏的人。怎麽說呢,這或許也影響了我的做事風格,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不放棄。”
壹向謹慎、理性的付饒,提到這個話題,頗有感懷的意思。他的家鄉四川瀘州市古藺縣是壹個革命老區,也是壹個國家級貧困縣,位於赤水河畔的古藺縣也是郎酒的原產地。據付饒介紹,郎酒集團像他壹樣從山區走出來的員工很多,包括董事長在內,這決定了郎酒團隊的壹種“狼性精神”,不怕困難,不怕挑戰,勇於面對問題和挑戰。也只有這樣的團隊,才創造了郎酒的銷售奇跡
“仁者樂山”,大山還賦予了包括付饒在內的郎酒集團壹種企業責任感。壹直堅持開展“郎助郎 上學堂”活動,至今累積捐出幾個億資助考上本科大學無力承擔學費的孩子,其中2012年支出了7000萬左右,***資助萬余名學生。大災大難面前,更是盡全力奉獻自己的力量。“壹個企業不可能脫離社會自己孤立地發展,做壹個有責任感的負責任的企業,這是我們董事長壹直以來對我們每壹個員工的要求。”付饒說。“相逢清華 助力郎酒”
“我這個人不是很張揚,但有兩個特點:第壹,只要我認準的事情,我會堅持到底,我會全力以赴;第二,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有壹個很好的整合能力,包括整合個人能力、周邊資源和團隊力量。”付饒對自己的評價很中肯,同時,他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弱點所在:“我覺得我應該屬於‘實戰型’、實踐派的,所有的管理銷售知識都來自實踐,所以特別需要系統的學習和培訓,面對的市場競爭環境也變化多端,付饒開始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到清華讀書充電的想法由來已久,如今他終於下定決心,磨刀不誤砍柴工!
在決定到底選擇哪個學校時,付饒的謹慎再壹次得到體現。他報名了多家EMBA項目,親自去感受不同商學院的風格、特點,同時向朋友、圈內人士咨詢、調研,最終,兒時的夢想——清華再次讓他心服口服。
“清華非常嚴謹,非常規範,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他說,“考試、面試,從頭到尾都給人嚴謹踏實的感覺。”而另壹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清華百年底蘊的高等學府的積澱,學科不單壹,綜合實力強,而不僅僅是商學院壹枝獨秀。
期待
“我相信未來兩年的學習壹定會給企業和我個人都帶來很大幫助!”作為郎酒第壹個來到清華EMBA的高管,付饒對清華寄予了厚望。品牌管理建設、組織管理建設、人力資源的培訓和提升,是他認為公司和自己迫切需要的知識。除了這些直接的銷售管理理論,付饒還期待著老師們對整個宏觀經濟與發展態勢的分析和判斷,因為他認為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是分不開的。
“希望在清華的學習能夠讓我在未來的時代不落伍、不掉隊。”講出最後這句話時,付饒的語調是昂揚的,剛剛進入不惑之年的他,流露出發自內心的自信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