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10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的作文!
原中央軍委辦公廳顧問、鄧小平同誌夫人卓琳
1937年,卓琳離開北平。轉到延安
1939年認識鄧小平並與鄧小平結為連理。為著支持抗日,鼓舞士氣,卓琳跟隨鄧小平不避炮火連天。從太行山到大別山,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鄧小平率領部隊每解放壹個地方,卓琳隨後就帶著孩子們也趕到那裏。
卓琳在解放後,鄧小平成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後,依然默默無聞甘當無名英雄,遵循著黨的原則,有著***產黨人不可動搖的信仰;
在十年文革動亂中,卓琳陪伴鄧小平在江西度過流放生活, 1997年鄧小平逝世後,她仍然以頑強精神,赴港見證香港回歸。
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她毅然把個人的積蓄10萬元全部捐給汶川大地震災區人民。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卓琳的頒獎詞: 彩雲之南的才女,黃土高原上的瓊英。攜小平手五十八載,硝煙裏轉戰南北,風雨中起落同隨。對她愛的人不離不棄,讓愛情變成了信念。她的愛向壹個民族的崛起,註入了女性的堅定、溫暖與攙扶。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陳 淮這樣評價她:
不動搖,壹生不動搖,歷盡滄桑絕不動搖。不是因為她是誰的夫人,而是因為她是壹個不可動搖的人。
陳小川:她默默地站在壹位時代偉人背後,用堅定的信仰和深深的愛,支撐著偉人度過劫波,支持著偉人創造新時代。在近30年中國崛起的歷史記錄中,應該有她重重的筆墨。
宋文驄 壯誌淩雲
宋文驄(1930.3.26-),飛機總體設計專家,殲10飛機總設計師。原籍雲南省大理。
1960年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任中國航空工業第壹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型號總設計師、自然科學研究員。
世紀60年代初,宋文驄就和同誌們壹道首創了我國飛機設計第壹個氣動布局專業組並擔任組長,開始了對飛機新式氣動布局的深入研究。
80年代中後期,上級發文提出要研制壹種適合我國空軍2000年以後作戰環境的殲擊機,並列為國家重大專項,代號為“十號工程”。56歲的宋文驄,被國防科工委正式任命為殲-10飛機總設計師。
今年,殲-10在國慶閱兵中大顯身手,讓世界矚目。這是我國自行研制,具備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壹代、高性能、全天候戰鬥機。隨著殲-10 飛機的研制定型和裝備部隊,我國形成了壹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設計技術。
200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盛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這裏。上午11時11分,由空軍151架飛機組成的空中梯隊準時飛越廣場上空,由我國自行研制,有著自主知識產權的"殲-10"戰鬥機編隊驚艷亮相,成為萬眾註目的焦點。殲-10的橫空出世,令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個能夠獨立研制第三代戰鬥機的國家。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宋文驄的頒獎詞: 少年傷痛,心懷救國壯誌;中年發奮,澎湃強國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進鋼鐵雄鷹。青驥奮蹄向雲端,老馬信步小眾山。他懷著千裏夢想,他仍在路上。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杜玉波這樣評價他:
五十載春秋風華,二十年丹心鑄劍,他的心血和靈魂全部默默傾註給了***和國的藍天衛士,熔做了他的體,化作了它的魂。
紀寶成:終於,中國的藍天上翺翔著可以與先進國家水平媲美的戰鬥之鷹,這是中國制造。他以赤子之心,蘊持偉力,鑄就祖國藍天的龍魂。
阿裏帕·阿力馬洪 母愛最真
這是中國最西北的壹個小縣城。連日的降雪給這片廣袤的草原披上了銀裝,氣溫也驟降到了零下30多度。2009年12月10號上午,回族青年王作林急匆匆從壹百多公裏外的村裏趕回了清河縣城,看望他病重的維吾爾族媽媽——阿尼帕老人。
這個普通的院落,是王作林和他的18個不同民族、不同血脈的兄弟姐妹們壹起長大的地方。如今,他們已各自成家立業,但這個寧靜的小院和70歲的老母親阿尼帕壹直是他們心中最大的牽掛。
和所有的家庭壹樣,全家福記載著壹家人最幸福的時光。
1963年,阿尼帕已經是6個孩子的母親,丈夫阿比包在縣公安局工作,加上弟妹,10口之家的生活全靠著丈夫每月45元的工資支撐著。生活拮據但日子過得卻其樂融融。可是就在這年冬天,和阿尼帕壹墻之隔的哈薩克鄰居亞合甫夫婦不幸相繼去世,撇下了3個不滿十歲的孩子。
阿尼帕看到這三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十分可憐,就把他們接回了自己的家。阿尼帕心裏明白,在當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多壹張嘴就意味著多壹份生活的艱難。
今年已經53歲的托乎提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初收養的三兄弟之壹,那時他只有8歲,回想起當年阿尼帕媽媽收養他們的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
之後的十年間,阿尼帕又先後收養了回族孤兒王淑珍,王作林兄妹4人,漢族孤兒金海、金花和金雪蓮,這時,她和丈夫撫養的孩子增加到了19個。
流浪街頭的小淑珍當時頭上長滿了頭癬和癩瘡,頭上沒有壹根頭發,滿是膿血。
阿尼帕帶著她四處求醫問藥,經過兩個多月的清洗和治療,小淑珍的頭上終於長出了黑茸茸的毛發。
壹直到現在,王淑珍始終保留著長長的黑發,她說這是媽媽給她最珍貴的禮物。
為了保證全家20多口人的壹日三餐,阿尼帕專門買了壹口直徑1米2的大鐵鍋,她幾乎把家裏的全部收入都換成了食物,春天糧食不夠吃,她就去地裏挖野菜,秋天還要出去撿麥子、收土豆。盡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見肘。為了多賺些錢為孩子們交學費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後就去為工地打土塊,而阿尼帕也在縣食品廠找到了壹份洗羊肚和羊腸的工作。
阿尼帕夫婦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孩子們能吃飽,還要讓孩子們有學上。家裏用不起電燈,阿尼帕就用破棉絮搓成條,做成小油燈,19個孩子們就在這壹盞盞跳動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上完了小上學、中學。孩子們沒有壹個因為家裏貧窮而輟學。
正是因為阿尼帕對這個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艱辛,讓兄弟姐妹們早早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相互關愛。今年已經三十三歲的熱阿黑是阿尼帕最小的親生女兒,回憶起當時的生活,她的心裏充滿了辛酸和感動。
阿尼帕的19個孩子在她含辛茹苦的照料下漸漸長大,四十年的歲月,這份大愛也逐漸打動了周圍的鄰居們。
每到逢年過節,是阿尼帕老媽媽最快樂的時候。因為這時,全家老小都能聚到壹起。這是壹段拍攝於2005年春節時的壹段錄像,享受著天倫之樂的阿尼帕老媽媽和阿比包爸爸無比幸福。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阿裏帕的頒獎詞: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開羽翼,撐起他們的天空。風霜饑寒,全都擋住,清貧勞累,壹肩擔當。在她的家裏,水濃過了血,善良超越了親情。泉水最清,母愛最真!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閻 肅這樣評價她:
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後都是娃,星星伴著月亮笑,每天都迎來壹片金燦燦的朝霞。
王曉暉:她溫暖的關愛沒有民族之分,沒有偏見之心。她把孩子們無助的眼神化作對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靈的惶恐撫平成面對塵世的從容。
張正祥 勇者無敵
26年來身體力行保衛滇池,用犧牲整個家庭的慘重代價,換來了滇池自然保護區內33個大、中型開礦、采石場和所有采砂、取土點的勝利封停。
他只是壹個農民,妻子因不堪家庭的落魄的離開,小兒子因被多次恐嚇而精神分裂,自己因被人報復而導致殘疾,被恐嚇與被打成了家常便飯。但他堅持著。堅持繞滇池壹千多圈,他被別人叫成瘋子,他卻說:“那些人才瘋了,滇池養育我,瘋子才不認爹媽,只認錢。”樸實的話透出純潔而執著的靈魂!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張正祥的頒獎詞: 生命只有壹次,滇池只有壹個,他把生命和滇池緊緊地綁在了壹起。他是壹個戰士,他的勇氣讓所有人膽寒,他是孤獨的,是執拗的,是雪峰之巔的傲然寒松。因為有這樣的人,人類的風骨得以傳承挺立。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陳錫添這樣評價他:
壹個農民,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了保護滇池,他不惜犧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髓身殘的代價,這精神何等寶貴!
濮存昕:面對貪婪、愚昧和兇殘的困境,他堅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撓的鬥爭證明,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不是壹句空話,他是中國真正的環保大使。
李靈 心靈放歌
為關註留守兒童,李靈2002年師範畢業後,在家鄉周口淮陽許灣鄉創辦希望小學,任校長兼思想品德老師,目前已有7個班300多名學生。由於所有學生全部免費,學校無力為學生購置教輔讀物和課外書籍,而且7年來,李靈為建學校已欠下8萬元外債,期間暑,李靈向爸爸要了200元只身來到鄭州,買了壹輛破舊三輪車,開始收購舊教輔和兒童讀物。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李靈的頒獎詞: 壹切從零開始,從鄉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別人離開的時候,她留下來;別人收獲的時候,她還在耕作。她挑著孩子沈甸甸的夢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她是八零後。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劉姝威這樣評價她
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背後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們心中的掛念與寄托,這位鄉村女教師贏得眾人尊敬。
張瑞敏:為了孩子四處奔走,眼角有了皺紋,雙手不再細膩,但是她把愛與溫暖帶進了鄉村學校的課堂,她是讓全國人民尊敬的“80後最美鄉村女校長”。
陳玉蓉母愛齊天
今年55歲的陳玉蓉,是湖北武漢壹位平凡的母親,她的兒子葉海濱13歲那年被確診為壹種先天性疾病——肝豆狀核病變,這種肝病無法醫治,最終可能導致死亡。前不久,葉海濱的病情惡化住進醫院,生命危在旦夕。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陳玉蓉請求醫生手術將自己的肝移植給兒子。
然而,就在手術前常規檢查中,葉海斌被查出丙肝,必須全部切除,需要母親切1/2甚至更多的肝臟給兒子。可是,母親患有重度脂肪肝,1/2的肝臟不足以支撐其自身的代謝。無奈,捐肝救子的手術被取消。
陳玉蓉從醫院出院後,當天晚上就開始了自己的減肥計劃——每天走十公裏。在隨後的7個多月裏,她每餐只吃半個拳頭大的飯團,有時夾塊肉送到嘴邊,又塞回碗裏去。
陳玉蓉說自己有時太餓了,控制不住吃兩塊餅幹,吃完了就會很自責。7個多月來,她的鞋子走破了四雙,腳上的老繭長了就刮,刮了又長,而幾條褲子的腰圍緊了又緊。
當她再次去醫院檢查時,奇跡出現了。脂肪肝細胞所占小於1%,脂肪肝沒有了。就連醫生都感嘆:從醫幾十年,還沒有見過壹個病人能在短短7個月內消除脂肪肝,更何況還是重度。醫生說“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
2009年11月3日這對母子在武漢同濟醫院順利地進行了肝臟移植手術。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陳玉蓉的頒獎詞: 這是壹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饑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壹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壹份偉大的親情。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彭長城這樣評價她:
她疾走的照片,強烈地震憾了我的心靈。這種姿態,如此心酸、如此美麗。
王曉暉:為了孩子,母親可以奉獻多少?這是壹個永無止境的答案。陳玉蓉暴走七個月,樸素的母愛愈發沈甸。
朱邦月 壹家之主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礦71歲的退休工人,40多年前迎娶朋友的遺孀,並將朋友的兩個兒子養大;20多年前因骨折病退,照顧同時因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兒三人。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朱邦月的頒獎詞: 這個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難,也凝聚了人間最真的情感。頭發花白,面帶微笑,這個溫和而堅定的老人,胸中盛滿四十年的艱難。他這支拐杖,是壹家人的翅膀。他這雙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易中天這樣評價他
壹諾千金四十年,男兒俠義在雙肩。感天動地朱邦月,長駐真情在世間。
朱玉
這個最為普通的中國男人,以病殘之軀的微弱之火,照亮著在別人眼裏異常坎坷的生活,雖然生活艱難,但,此處依然有光明。
沈浩 踐行信念
2009年病逝。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派駐小崗村的選派幹部,其任職期間小崗村有諸多發展。在2006年底沈浩任
職三年屆滿即將離開時,村民們派了十個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幹三年。2009年11月6日,小崗村黨支部第壹書記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 沈浩1986年學校畢業後分配至安徽省財政廳綜合處工作,歷任省財政廳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調研員等職,2004年2月作為省財政廳優秀年輕幹部下派至鳳陽縣小崗村任黨支部書記,今年11月6日在小崗村不幸辭世。
安徽省財政廳11日發出《關於確認沈浩同誌為因公犧牲的決定》。《決定》寫道:2006年底,沈浩任期即將屆滿時,在小崗村98戶農民強烈挽留下,沈浩義無反顧地選擇繼續留任,成為當時全省唯壹連任兩屆的下派幹部。6年來,他以振興小崗為己任,帶領小崗村群眾嘔心瀝血求發展,凝心聚力奔小康;他舍小家、為大家,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壹心撲在了小崗村;他不畏艱辛,迎難而上,敢於突破,勇於創新,大力弘揚小崗村精神,為加快小崗村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得到了各級組織充分肯定和小崗村廣大幹群壹致好評,先後榮獲全國農村基層幹部“十大新聞人物”特別獎、安徽省第二批選派幹部標兵、安徽省改革開放“三十人三十事”先進個人、“全國百名優秀村官”等榮譽稱號。
安徽省財政廳認為,沈浩的業績,生動詮釋了壹名新時期黨員的崇高境界,他那種對黨忠誠、壹心為民的堅定信念,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高尚情操,任勞任怨、樂於奉獻的無私情懷,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為人正派、忠厚老實的高尚品德,永遠值得學習,決定在全省財政系統深入開展向沈浩學習活動。
根據安徽省民政廳、人事廳、財政廳《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工作人員因公犧牲、病故審批確認及壹次性撫恤金發放問題的通知》有關規定,經財政廳黨組研究決定,確認沈浩為因公犧牲。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沈浩的頒獎詞: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4]。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裏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高堂。那壹年,村民按下紅手印,改變鄉村的命運;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手指,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劉漢俊這樣評價他
妳是壹粒種子,深深地埋進這片多情的土地;妳是壹面旗幟,高高地飄揚在這希望的田野。妳把人民捧在心裏,人民就把妳舉過頭頂!站起來,妳是壹尊雕塑,倒下去,妳是壹座豐碑!
翟墨 雲帆滄海
2007年1月6日至2009年8月16日,翟墨從中國日照啟航,經過兩年半的時間,沿黃海、東海、南海出境,過雅加達、經塞舌爾、南非好望角、巴拿馬,穿越莫桑比克海峽、加勒比海等海域,橫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經過了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個國家、地區和島嶼,航行二萬八千三百海裏,完成了中國首次無動力帆船環球航海。翟墨賣掉了自己珍愛的作品,從朋友手裏買來了壹艘二手帆船開始了訓練。手掌船舵絕不像手握畫筆那麽容易,在茫茫大海中,他第壹次知道了恐懼。
翟墨:能在極端惡劣的天氣下,妳能生存下來,這就是壹種美。
艱苦的海上訓練,翟墨逐漸掌握了遠航技巧,他試著完成了在中國海域環行的計劃。在籌備環球航海的五年裏,他始終沒有忘記外國航海家對他不斷搖頭的表情,環航世界的信念在翟墨心裏壹天比壹天堅定。
出發前,他想到了為自己買壹份保險,以防不策,受益人是他的母親。然而,竟沒有壹家保險公司敢為他承保。
他知道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安穩,能在有生之年抱上個孫子。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翟墨的頒獎詞: 古老船隊的風帆落下太久,人們已經忘記了大海的模樣。六百年後,他眺望先輩的方向,直掛雲帆,向西方出發,從東方歸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達成夢想——到海上去!壹個人,壹張帆,他比我們走得都遠!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 陳 淮這樣評價他
這不是壹個個人的足跡,這是向世界昭示中華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
陸小華:翟墨桅桿上高揚的五星紅旗,有力地告訴世人,中國人擁抱海洋的勇氣、豪情與胸懷。
薩布利亞·坦貝肯 光明心生
頒獎辭: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給盲人開創壹片新的天地。她從地球的另壹邊來,為壹群不相識的孩子而來,不企盼神跡,全憑心血付出,她帶來了光明。她的雙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從中找到方向。 事跡:薩布利亞·坦貝肯,1970年出生於德國,12歲時雙目失明。“盲文無國界”組織的創始人。 在波恩大學求學期間,她發現藏文還沒有盲文,便借鑒其他語種盲文的開發經驗,在世界上第壹個開發出藏盲文。1997年,薩布利亞到西藏旅行。她騎馬穿越西藏各地,發現這裏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便萌生了創辦西藏盲童學校的想法。 2000年11月,薩布利亞與西藏殘聯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復及職業培訓中心正式運作。到目前為止,先後有96名盲童在這裏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訓和藏、漢、英三種語言的盲文基礎教育,以及按摩、電腦、手工編織、做奶酪、美術等職業技能培訓。壹般經過兩年的專門培訓,這些孩子都可以進入常規學校學習。壹些盲童轉入常規學校後,成績非常優秀。 她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因此獲得2006年度中國政府頒發的“友誼獎”。
特別獎 長江大學見義勇為大學生群體
何東旭、陳及時、方招等勇救落水兒童的長江大學大學生群體榮獲特別獎。
事跡:2009年10月24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的40多名同學結伴出遊,來到湖北荊州市寶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時左右,壹些同學在長江邊遊玩時,突然發現兩個小男孩在江中掙紮。同學們迅速沖了過去,先救起了壹個男孩。但是在救另壹個男孩時並不順利。危急時刻,站在沙灘上的十多名同學趕緊手拉手組成人梯下水搭救,另壹名少年也獲救。但是,由於水情復雜,加上學生們體力不支,最終搭起的人梯被沖垮了,很多學生落入江中。岸邊的同學們大聲呼救。附近的冬泳隊隊員聞聲趕來,相繼從水中救起6名大學生。而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人卻因救人後體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獻出了年僅19歲的寶貴生命。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委員劉姝威這樣評價他們:他們用19歲的肩膀鑄造生命之梯,他們的行動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塗光晉:三個年輕生命的逝去和兩個孩子的生還,並不是簡單的生命風險交換,而是在修復和重構著健康社會應有的道德基石。杜玉波:他們縱身壹躍,劃出了人生最壯麗的弧線,他們奮力壹舉,綻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們用青春傳承了見義勇為,用無畏譜寫了壹曲英雄的贊歌。閻肅:挺胸踏濁浪,何懼生與死。至今江水上,清風滿襟袖。
頒獎辭:他們縱身壹躍,劃出了人生最壯麗的弧線,他們奮力壹舉,綻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們用青春傳承了見義勇為,用無畏譜寫了壹曲英雄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