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關於陳家祠堂的詩句

關於陳家祠堂的詩句

1.誰有關於陳家祠的名人詩詞

1, 道纘太邱,星聚壹堂昌後世;德令廣雅,風培百粵振斯文。

陳瑞燾撰陳家祠首進大廳格扇(楹柱聯),此聯掛在陳家祠首進大廳格扇檔中兩側柱子上。

上聯大意為:沿著太邱祖所走的道路走下去,把賢德之士集於壹堂切磋學問,使後代更加繁昌。下聯大意為:與德高望生的廣雅書院為鄰,用良好的學風培養我百粵子弟,舉拔優秀人才。

2,文範仰先生,依然東漢德星,有光祖廟;孫謀詒後嗣,長此南天耀日,繼照吾宗。

陳炳章等撰陳家祠後殿大堂(楹柱聯)

上聯大意為:景仰太邱祖立行置言的典範,要像這位文範先生壹樣做個賢士,為宗族增光。下聯大意為:把先祖創立的好德行、好家風傳給後代,使它長此像南方明亮的太陽,繼續照耀我宗族。

3, 光先緒於東都,立德立功,觀往昔之勛名,同昭日月;裕後昆於南國,俾昌俾熾,慶今茲之享祀,永薦春秋。

三邑鎮南陳邊房光裕堂祀孫等撰陳家祠後殿大堂(楹柱聯),此聯為掛在陳家祠後殿的大堂楹柱上。

上聯大意為:發揚我祖在都城開拓的世業,立德立功名,看我陳氏往昔的功名與日月同光。下聯大意為:後世子孫在祖國南疆發揚光大,興旺發達,祝願今天的祭祀,世世代代、年年歲歲永遠舉行。

4,發祥溯東漢之年,文範炳千秋,仰征士風高,群賢星聚;啟宇在南天門外,秀靈鐘百粵,看石門返照,珠海回瀾。

陳景奎撰陳家祠後殿大堂(楹柱聯)

上聯大意為:我陳氏發源於東漢時期的道德典範照亮了千秋萬代,為學習太邱祖令人敬仰的高風亮節,我族賢士有如燦爛群星匯集壹起。下聯大意為:在嶺南開辦書院,集中全省優秀子弟到廣州進德修業,羊城美景石門返照也為我獻瑞,珠海回旋的澎湃波濤也為我謳歌。

5,衍緒溯胡公,歷周秦漢晉以迄於今,代有偉人,門閭大啟;敬宗詳戴記,統遠近親疏而系之姓,誼關壹本,畛域何分。

陳源堂撰陳家祠後殿大堂正中(楹柱聯),此聯為掛在陳家祠後殿正中的大堂楹柱上,是了解陳氏來歷的壹副重要楹聯。

上聯大意為:陳家的淵源和功業起源於胡公,經過周代、秦代、漢代、晉代直至今天,代代都有偉大的人物出現,陳氏的門戶大大地發展了。下聯大意為:敬奉祖宗禮法詳盡地記載在《大戴禮記》這本書中,不論遠近親疏的族人都聯系到壹個陳字,彼此的情義都是通到本族世系壹條根上,有什麽門戶之見、地域之分呢!

擴展資料: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陳氏書院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

陳家祠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是壹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陳家祠的建築雕塑飾件多達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磚雕41件、銅鐵鑄和壁畫13件。陳家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陳家祠

2.誰有關於陳家祠的名人詩詞

陳家祠對聯 仙巖生玉女; 佛井吐甘泉。

——佚名撰陳氏書院西院“姑婆屋”陳列室聯 過去時代,封建禮法苛嚴,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誌不嫁,或與女伴相互扶持以終老,約自明代中後期起,相繼產生了自梳女和不落家的特殊習俗。由於蠶絲業的興起為女性提供了獨立謀生的機會,這些習俗在封建禮法壓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國前期達於高潮,直至本世紀30年代以後,才隨著女性社會地位提高和戰亂的影響而漸趨消歇。

過去女子出嫁,須由母親束髻,立心不嫁者則履行壹定的儀式自行束髻,稱“自梳”。儀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婦女聚居的“姑婆屋”內舉行,當事者預先購備新衣鞋襪妝鏡頭繩及香燭酒肴,以黃皮葉煮水沐浴,設供拜觀音,立誓永不婚嫁,然後由年長的自梳女將其辮子梳成發髻,更換新衣新鞋,向其他自梳姐妹壹壹行禮,經濟寬裕的,還須擺酒宴客。

履行儀式後,該女子即為“梳起”,正式成為“自梳女”,終生不得翻悔。“自梳女”平日可繼續居住母家,采桑繅絲,自食其力,閑時常到“姑婆屋”與眾姐妹聚會,在生活上互相扶持,親如家人。

年老或病危,必須移居“姑婆屋”,絕不能在母家去世。不落家是自梳女子的壹種假婚習俗,為遭父母強迫嫁人抗爭無效所采取的折衷辦法,過門行婚禮而拒絕同丈夫寢處,三朝回門後即長居母家不返,故稱“不落家”。

道纘太邱,星聚壹堂昌後世; 德令廣雅,風培百粵振斯文。 ——陳瑞燾撰陳家祠首進大廳格扇(楹柱聯) 此聯掛在陳家祠首進大廳格扇檔中兩側柱子上,上聯大意為:沿著太邱祖所走的道路走下去,把賢德之士集於壹堂切磋學問,使後代更加繁昌。

下聯大意為:與德高望生的廣雅書院為鄰,用良好的學風培養我百粵子弟,舉拔優秀人才。在這副對聯中,陳氏族人極力渲染陳氏書院與廣雅書院為鄰,欲借廣雅之德、廣雅之風以培育百粵之陳姓子弟。

南國名祠,濟濟人才酬祖國; 廣州勝境,綿綿宗祠遍神州。 ——新撰陳家祠首進大門輪換掛聯(1) 潁川賢裔同心,六院八廊祠永潤; 南國精工翹指,千姿百采藝長春。

門額:陳氏書院 ——新撰陳家祠首進大門輪換掛聯(2) 九百年派溯英州,故土常懷繩祖武; 七十縣宗聯穗石,德星再聚蔚人文。 ——南海致遠堂撰獻陳家祠後殿大堂(楹柱聯) 上聯大意為:九百年來宗族分支上溯到潁川時代,要時常懷念生我育我的故土,繼承祖先的行跡前進。

下聯大意為:七十縣(為對仗采用整略概數修辭,實為72縣)同祖所生的族人在羊城聯合了賢德之士聚首壹堂,使我族禮教文化的發展更加繁榮茂盛。 文範仰先生,依然東漢德星,有光祖廟; 孫謀詒後嗣,長此南天耀日,繼照吾宗。

——陳炳章等撰陳家祠後殿大堂(楹柱聯) 上聯大意為:景仰太邱祖立行置言的典範,要像這位文範先生壹樣做個賢士,為宗族增光。下聯大意為:把先祖創立的好德行、好家風傳給後代,使它長此像南方明亮的太陽,繼續照耀我宗族。

院聚名賢,傑構冠於嶺南,壹百周星迎慶典; 館藏博物,巧藝矯然宇內,萬千氣象祝吉祥。 ——佚名題陳家祠(楹柱聯) 光先緒於東都,立德立功,觀往昔之勛名,同昭日月; 裕後昆於南國,俾昌俾熾,慶今茲之享祀,永薦春秋。

——三邑鎮南陳邊房光裕堂祀孫等撰陳家祠後殿大堂(楹柱聯) 此聯為掛在陳家祠後殿的大堂楹柱上,上聯大意為:發揚我祖在都城開拓的世業,立德立功名,看我陳氏往昔的功名與日月同光。下聯大意為:後世子孫在祖國南疆發揚光大,興旺發達,祝願今天的祭祀,世世代代、年年歲歲永遠舉行。

發祥溯東漢之年,文範炳千秋,仰征士風高,群賢星聚; 啟宇在南天門外,秀靈鐘百粵,看石門返照,珠海回瀾。 ——陳景奎撰陳家祠後殿大堂(楹柱聯) 上聯大意為:我陳氏發源於東漢時期的道德典範照亮了千秋萬代,為學習太邱祖令人敬仰的高風亮節,我族賢士有如燦爛群星匯集壹起。

下聯大意為:在嶺南開辦書院,集中全省優秀子弟到廣州進德修業,羊城美景石門返照也為我獻瑞,珠海回旋的澎湃波濤也為我謳歌。 衍緒溯胡公,歷周秦漢晉以迄於今,代有偉人,門閭大啟; 敬宗詳戴記,統遠近親疏而系之姓,誼關壹本,畛域何分。

——陳源堂撰陳家祠後殿大堂正中(楹柱聯) 此聯為掛在陳家祠後殿正中的大堂楹柱上,是了解陳氏來歷的壹副重要楹聯。上聯大意為:陳家的淵源和功業起源於胡公,經過周代、秦代、漢代、晉代直至今天,代代都有偉大的人物出現,陳氏的門戶大大地發展了。

下聯大意為:敬奉祖宗禮法詳盡地記載在《大戴禮記》這本書中,不論遠近親疏的族人都聯系到壹個陳字,彼此的情義都是通到本族世系壹條根上,有什麽門戶之見、地域之分呢! 祖德厚流光,帝王將相道學神仙垂於後昆,丕煥堂基隆享祀; 工師何有力,欂櫨侏儒椳闑扂楔成茲寢廟,惟勤塗墍壯觀瞻。 ——陳瑞昌撰陳家祠後殿大堂(楹柱聯) 上聯大意為:先祖道高德厚影響深遠,留傳至後世偉人輩出,建築如此規模宏大、光彩奪目的大殿堂,以隆重祭禮祭祀祖宗先輩。

下聯大意為:工匠師傅的手藝何等精巧,用木石磚泥精雕細刻建成的這座書院,惟有勤加粉飾修繕,才能雄偉壯麗的。

3.關於堂的詩句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余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題嶽陽樓 白居易

嶽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闌。

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猿攀樹立啼何苦,雁點湖飛渡亦難。

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

臨江仙 曹雪芹

白雲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宿無可上人房 馬戴

稀逢息心侶,細話遠山期。

河漢秋深夜,杉梧露滴時。

風傳林磬久,月掩草堂遲。

坐臥禪心在,浮生皆不知。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清煙,金尊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懸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去,此會在何年。

江村 杜甫

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

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4.關於“祠堂”的詩句有哪些

《題太白祠堂》

年代: 宋 作者: 喻良能

長安酒樓歌管新,壹曲烏棲泣鬼神。

狂客解龜同壹醉,人人知是謫仙人。

《寄題沙縣死事祝將祠堂》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淮右多良將,吾猶識祝侯。

虎生能肉食,豹死有皮留。

鐵漢為揮涕,冰翁與雪讎。

標名忠義傳,榮甚復何求。

《過彭澤縣,望淵明祠堂》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裏

夢裏邯鄲熟,談間栗裏親。

不聞擔板漢,曾羨釆薇人。

停待容來日,商量尚小貧。

只欺五鬥米,典沒萬金身。

《題雱祠堂》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斯文實有寄,天豈偶天才。

壹日鳳鳥去,千秋梁木摧。

煙留衰草恨,風造暮林哀。

豈謂登臨處,飄然獨往來。

《題範文正公祠堂》

年代: 唐 作者: 李深

壹章奏免鳥銜茶,惠及饒民幾萬家。

遺老至今懷德政,為余談此屢咨嗟。

5.告訴我壹個關於陳家祠的故事

陳家祠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是壹個中國清代宗祠建築,為廣東省陳氏的合族祠堂,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著稱,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壹鑄鐵”著稱,號稱“百粵冠祠”。

陳家祠堂始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建成於光緒二十年(1894),由黎巨林設計。因祠堂落成後,壹直作為陳姓子弟讀書辦學的地方,又稱陳氏書院。光緒三十壹年(1905年)廢科舉後,書院改為陳氏實業學堂。民間期間,這裏先後為文範學校、廣東體育專科學校和聚賢中學。1950年設立廣州市行政幹部學校。1957年,經廣州市人民委員會批準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並由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進行全面維修管理。1959年辟為廣東民間工藝館。

陳家祠整座建築坐北向南,占地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五座三進、九堂六院,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寬和縱深均為80米,平面呈正方形,以大門、聚賢堂和後座為中軸線,通過青雲巷、廊、廡、庭院,由大小19座建築組成建築群體,各個單體建築之間既獨立又互相聯系。采用擡梁式建築結構,硬山式封火山墻。總體采用“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布設,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布局嚴謹對稱,空間寬敞,主次分明。在建築的處理上,以中軸為主線,兩邊以低矮偏間、廊廡圍合,襯托出主殿堂的雄偉氣概,形成縱橫規整而又突出主體的構局。建築外圍有青磚圍墻,形成壹座外封閉內開放的建築群體,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式建築。

陳氏書院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在建築中廣泛采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雕刻技法既有簡練粗放,又有精雕細琢,相互映托,使書院在莊重淡雅中透出富麗堂皇。在陳家祠堂各廳堂、廊、院、門、窗、欄桿、屋脊、磚墻、梁架、神龕等處,隨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建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琳瑯滿目。陳氏書院中的木雕數量最多,規模亦大,內容豐富。首進頭門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壽”、“踐士會盟”、“尉遲公爭帥印”等取材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木雕。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三國演義》中曹操大宴銅雀臺壹組,描繪曹操坐在銅雀臺上觀看校場下各員大將比武的場面, 突出刻劃了徐晃與許褚在比武後為了錦袍而爭奪得難解 難分的情景,人物生動傳神,引人入勝。

陳家祠堂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建築裝飾工藝早在20世紀20年代已為國內外建築專家和學者所重視,德國和日本的建築藝術專著中已有專題介紹。1959年辟建為廣東民間工藝館後,1980年國家撥專款再次重修。1988年由國務院頒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描寫祠堂的詩句

登淩雲高處

宋 劉過

攝衣更上壹層樓,才到層霄最上頭。

方識乾坤真轉轂,好知身世付虛舟。

九秋草木嵐煙濕,萬裏山川海氣浮。

更欲杖藜窮望眼,眼中何處認神州。

朝中措

宋 馬子嚴

龍蓀晚穎破苔紋。英氣欲淩雲。深處未須留客,春風自掩柴門。蒲團宴坐,輕敲茶臼,細撲爐熏。彈到琴心二疊,鷓鴣啼傍黃昏。嶽陽樓記

藤王閣序

將進酒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松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裏,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淩雲木,直待淩雲始道高。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毛澤東

久有淩雲誌,

重上井岡山。

千裏來尋故地,

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

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

旌旗奮,

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

彈指壹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

嶽陽樓記

藤王閣序

將進酒

7.描寫祠堂的詩句有哪些

1.《徐孺子祠堂》宋 黃庭堅喬木幽人三畝宅,生芻壹束向誰論?藤蘿得意幹雲日,簫鼓何心進酒尊。

白屋可能無孺子,黃堂不是欠陳蕃。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舊痕。

2.《蜀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詠懷古跡五首·其四》唐 杜甫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裏,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鄰近,壹體君臣祭祀同。

4.《耒陽杜工部祠堂》唐 徐介手接汨羅水,天心知所存。固教工部死,來伴大夫魂。

流落同千古,風騷***壹源。消凝傷往事,斜日隱頹垣。

5.《商山祠堂即事》唐 竇常奪嫡心萌事可憂,四賢西笑暫安劉。 後王不敢論珪組,土偶人前枳樹秋。

6.《題屈原祠》唐 洪州將軍蒼藤古木幾經春,舊祀祠堂小水濱。 行客謾陳三酎酒,大夫元是獨醒人。

8.表達“大家歡聚壹堂”的詩句有哪些

1、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壹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唐代岑參的《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譯文:河西幕府裏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別以來已有三五春。如今在花門樓前又見到秋草,哪能互相看著在貧賤中變老?人生壹世能有幾回開懷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須痛飲醉倒。

2、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出自唐代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 /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譯文:相聚在桃花飄香的花園中,暢敘兄弟間快樂的往事。

3、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出自宋代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

譯文: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4、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過故人莊》唐代:孟浩然

譯文: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

5、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問劉十九》唐代:白居易

譯文: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壹顧寒舍***飲壹杯暖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