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無錫的文化名人有誰和他的主要作品

無錫的文化名人有誰和他的主要作品

我來說兩句

薛佛影,字光照,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十壹月五日出生於無錫縣 禮社。祖父薛雲楣,是清末的壹名秀才,工詩文。父薛叔衡,是當地壹位知名的中醫,開設大德堂藥店,行醫兼作藥材買賣。薛佛影小時就受到家學的熏陶,父親希望他繼承已業,教他讀醫書,要他背醫方。可他誌趣並不在此,愛好金石書畫。族中有位屬於侄壹輩的薛癡豚,對篆刻書畫有研究,薛佛影在他的影響下,走上了雕刻藝術的道路。他18歲時,無錫舉辦國貨展覽會,薛佛影將壹柄竹刻扇骨送展,受到觀眾的好評,展覽會授以特等獎。他在藝術上初露頭角,自此對篆刻藝術的興趣更加濃厚,於是正式告別歧黃之術,步入藝術的園地。

民國十四年(1925),薛佛影帶著他的作品,只身來到上海。他的作品受到擔任過孫中山秘書長的王蘊章賞識。王蘊章當時正在上海創建正風文學院,聘請他任教務主任兼任篆刻教師。正風文學院聚集了飲譽壹時的學者如呂思勉、朱香晚等。薛佛影在他們的影響下學識與日懼增。同時又與著名畫家、金石家吳湖帆、趙叔孺等時相過從,藝術上進步很快。民國十六年(1927),壹個偶然的機會,薛佛影在壹位朋友家中見到壹方象牙圖章,上面鐫刻著壹幅精美的宇畫,朋友向他介紹,那是北平壹位雕刻藝人的作品。薛佛影觀摩再三,引發了他從事牙雕的興趣。他認為堅硬而又潔凈的象牙,較竹木玉石更能表現雕刻藝術的神韻。從此,他開始了象牙微雕的藝術生涯。

民國十九年(1930),薛佛影獲得了塊水晶,他將它打磨成長2.5 公分寬1.5公分的插屏,打算在它上面鐫刻魏曹子建名文《洛神賦》。《洛神賦》全文壹千余字,每個字要刻得比螞蟻的腳還要小方能容納得下。水晶的質地又堅硬。這是壹件非常艱巨的藝術工程。但他決心要為人世間增添上壹兩件稀世的珍寶,為民族的藝術宮殿添上幾道耀目的光輝。他先在其他水晶上試刻,還沒有刻上幾個字,就覺得手指酸痛難忍。自知要在這樣硬度高的水晶上奏刀,必須有極強的腕力。他自小隨父親學過推拿,初學時要用三個手指抓拿有壹定體積和重量的物件。持續不斷的鍛煉,他仿照這個辦法,抓大酒杯,壹抓就是半個小時以上。以後逐步地增加重量。就這樣苦練了三年之久,居然能用三個手指抓起三十多斤的東西。在此同時,他學習書畫、文學以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終於,奏刀於水晶,得心應手能恰到好處,由流暢的線條組成的畫面,有神有韻,其昧雋然。

抗日戰爭爆發後,薛佛影創作也時斷時續。在藝術被褻瀆的社會環境中,有時他用心血制作的壹件藝術珍品還換不來能使全家果腹的日糧。

朝夕盼望的抗戰勝利並沒有能使生活在十裏洋場的薛佛影重新鼓起藝術的風帆、生活的重擔迫使他不得不在壹個油廠當事務員。盡管他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刻刀,但畢竟只能在有限的業余時間進行創作,收獲是很微的。

1949年5月上海解放,薛佛影受上海市手工業局的聘請,參與上海市工藝美術研究所的創建,並被任命為這個所的細刻工藝師。爾後又被推選為政協上海市委員會的委員。這時,他雖然已年近半百,創作精力卻異常旺盛。他以很快的速度完成了斷續創作近二十中的稀世佳作《洛神賦》水晶插屏。接著,又創作了《鄭成功解放臺灣赤嵌圖》象牙雕刻。他滿懷激情,以揮灑自如的刀鋒,再現了這位民族英雄打擊外來侵略者收復祖國寶島的宏偉戰爭場面。在只有煙盒大小的壹塊象牙上,鐫刻著洶湧的波濤中行駛著密密麻麻的戰艦,遠處海岸上聳立著巍峨的城堡,交戰雙方族旗錯亂,鄭成功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在放大鏡中英姿颯颯。當他將這件新作帶到上海市政協會議上時,政協委員們交口贊譽,稱之為神工絕技,著名畫家豐子愷更是贊不絕。

這時薛佛影的藝術創作步入了鼎盛時期,在他的刻刀下,推出了壹件件新作。1956年,他把《鄭成功解放臺灣赤嵌圖》和其他兩件象牙雕刻。獻給中***中央,表達他的壹片深情。11月26日,中***中央辦公廳寫信給他,高度評價了他這三件牙雕說: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反映了我國工藝美術的優良傳統。

1957年,薛佛影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工藝美術界老藝人議會,朱德委員長特地要他坐在會場第壹排當中。他局促不安地再三要讓給老年人坐。朱德委員長笑著對他說:應當論藝術高低。可見朱德委員長對他的微雕藝術的重視,已到了何等的程度。

五十年代,薛佛影的微雕藝術益臻圓熟,豐子愷特地撰文介紹: 薛佛影擅長雕刻,馳譽中外,初擅刻竹,繼而刻牙,以至翠玉,無所不精。最精妙者乃在壹粒米大小之象牙上刻右軍帖,在半方寸內刻膝王閣序全文,以顯微鏡窺之,筆筆生動,乃文藝界之奇才也。

薛佛影奏刀於竹、木、磚、象牙、玉石、瓷、水晶、弱翠。無不得心應手。書法、花鳥、山水、人物等等均能獨具匠心,藝術再造。l957 年他在北京開會期間,參觀故宮時,臨摹了故宮珍藏的十二月月令圖的《端陽競渡》,回滬後把水上龍舟競賽,岸上萬頭攢動的生動畫面再現在牙面上。放在顯微鏡下壹看,不僅人物栩栩如生,神態各異,而且服飾器具,維妙維肖。另壹面還刻有《楚辭》全文。

文革時期,薛佛影同所有藝術家壹樣,身心遭到了極大的摧殘。直到中***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年逾古稀的薛佛影重新獲得藝術生命。他知來日苦短,每日埋頭創作。1980年8月,美國 ABC電視新聞部代表團在征得我國有關方面許可後慕名到上海訪問了薛佛影,拍攝了薛佛影的細刻藝術專題片,介紹給國外***享。

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中國、在上海時,上海市政府將薛佛影創作的《豫園》象牙雕刻贈送給這位貴賓。女王十分高興。

這壹年的11月17日,薛佛影被授予我國特級工藝美術大家的光榮稱號。

薛佛影的細刻藝術不脛而走,名揚海內外。國外慕名來訪的人絡繹不絕。1987年,日本友好人士天河久治到上海參觀了薛佛影的細刻藝術,再三動員他去日本舉行個展。年已83歲高齡的薛佛影偕其子薛萬竹攜帶近百件微雕及書畫作品,於1988年5月1日赴日本展出,受到了日本人民的歡迎,日本電視臺和許多報刊作了詳盡的報道。當薛佛影在觀眾面前於方寸金片上雕縷出三百寧的《多心經》時轟動了白本神戶。日本有些收藏家願出重金收買薛佛影的壹些作品,薛佛影婉言謝絕。他的這種行為格外受到日本友好人士的尊敬和贊譽。

薛佛影把他壹生貢獻給微雕藝術,有很高的造詣。書法家贊之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鄭逸梅認為後無來者過份了些,前無古人卻是定論的了。他的傳世珍品除《洛神賦》、《騰王閣圖》外,尚有《嶽陽樓圖》、《靈寶法會》等等。可惜他在長期藝術實踐中積累起來的藝術經驗,未能系統地記錄下來,只是在平時談論中留下些片言只語。如他在壹次談話中談到:細刻是工藝美術,壹要掌握技巧,就是說要掌握怎樣用刀,光憑死力不行,要學會用斜刀、平刀、圓刀等。圓刀轉折靈活、可使線條圓潤流暢,但是難以掌握。二要講究藝術。細刻字畫先要腹稿布局。爛熟於心,然後動手。刻字講究章法,猶如揮毫作書,輕重緩急單刀作成。刻畫講求形似神似,就如揮毫作畫,工筆多為形似,寫意多為神似。但表意寫意難度較大,而掌握粗筆刻法卻又情趣彌彰。薛佛影還談到細刻須憑指力,指力可以鍛煉;細刻須待心靜,心靜方能專註;細刻須有明眸,明眸能察秋毫,心、眼、手並用才能細刻。

1988年8月14日,薛佛影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3歲.

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 -> 薛佛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