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華為起訴Verizon,說說汽車圈的那些官司案

華為起訴Verizon,說說汽車圈的那些官司案

2月6日,華為公司宣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東區和西區法院向美國運營商Verizon提起訴訟,請求法院認定Verizon侵犯了華為在美國授權的12項專利,同時要求Verizon就其專利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稱,Verizon從侵權產品中受益,損害了華為多年的研發成果。據悉,華為每年投入10~15%的收入用於研發,過去十年累計研發費用超過700億美元,全球專利超8萬項,單在美國就有1萬多項。

提起華為,在國內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以說華為壹直以來都是國人的驕傲,堅持用技術和產品回饋消費者,更是代表中國智造走向了世界。本次華為起訴Verizon便被人們視為國內科技公司向世界豪強"亮劍",迅速登上了熱搜。其實,說到官司案,不止科技公司之間糾紛不斷,車企之間同樣經常會對簿公堂。今天,我們就接著華為起訴Verizon這件事,來看看車企之間的那些官司案!

吉利狀告威馬

說到吉利狀告威馬,大家壹個不會陌生,畢竟這是壹場傳統主機廠與新造車公司之間的糾紛。對於這兩大造車勢力,很早人們就開始議論能否***同生存?隨著市場的下滑,該來的究竟還是來了,只不過吉利打響了第壹槍。

早在去年9月,根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網資料顯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起訴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制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這不僅是中國自主車企發起的首例知識產權侵權案,其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從目前中國汽車行業知識產品糾紛索賠金額來看,這個金額創造截止目前最高紀錄。

9月17日,案件於上海高級人民法院正式開庭審理,因為此案件為非公開審理,並簽保密協議,所以最終並未有過多信息釋放出來,結果也無從而知。但是以威馬總裁沈暉"沒有任何侵權行為,我們對贏得這場訴訟非常有信心"回復來看,對於贏下這場官司威馬信心十足。至於最終結果,雙方車企均保持沈默,外界也在等待水落石出的壹天。

路虎狀告陸風

捷豹路虎與江鈴陸風的這場專利糾紛案,幾乎是國內汽車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勝訴的第壹案。說起陸風或許大家並不熟悉,但對於旗下陸風X7大家絕對耳熟能詳。畢竟其當年可謂是火爆壹時,上市兩周就銷量過萬,不少車主調侃"買不起路虎,看看陸風過過癮也好"。通過車主調侃,我們便可以看出陸風X7與路虎的相似之處。

面對這種局面,針對陸風的抄襲,路虎壹氣之下將其告上了法庭,但可惜的是當年並沒有告贏。但是路虎並沒有放棄,堅持不懈地搜集證據數據,終於在去年3月初,路虎終於告贏了陸風,根據北京朝陽區法院裁定,中國江鈴汽車生產的陸風X7因5項車型設計抄襲路虎攬勝極光,而被判定立即停產。陸風X7的生產、銷售和營銷推廣被勒令立即停止,並且江鈴汽車還將向捷豹路虎公司支付賠償金。

路虎狀告陸風成功,被視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山寨史"上壹項重大經典案例,這也警醒自主品牌切勿重蹈覆轍,壹切模仿、山寨的設計很有可能會被控訴,必須要提高車輛的原創度和提升自身的技術。

四川野馬狀告福特

壹直以來我們光看合資品牌起訴自主品牌的案例,但自主品牌起訴合資品牌卻很少出現。畢竟我們自主品牌在汽車行業起步較晚,在這個行業缺少話語權。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個例,比如本次我們要說的四川野馬狀告福特汽車。

早在2016年,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狀告美國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旗下MUSTANG車型中文名——福特野馬涉嫌商標侵權並要求賠償人民幣1000萬元。經過了長達兩年的訴訟後,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終於作出壹審判決,四川野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勝訴並獲賠100萬元。

當我們現在來看這場官司,結果如何還待商議,但絕對是壹件雙贏的事情。首先,兩者雖然鬧上了法庭,但兩者定位不同,並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無論誰贏誰輸都不會影響銷量。另外,兩者都獲得了壹部分的公眾關註度,上個頭條就是這麽簡單,為各自贏取了曝光率。

車企官司案為何屢屢出現

對於汽車廠家糾紛案件,其實多不勝數,我們不再壹壹例舉,不妨來探討下,為了車企之間官司案件會屢屢出現。在我看來,這壹切都源於市場競爭的加劇,如果全球僅有幾家車企,那相互之間便會相安無事,基本不會有太多的糾紛,畢竟躺著都能掙錢,誰還有心思去打官司。

如今,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誰有核心技術便握有話語權,讓自己能夠處於不敗之地。可以這麽說,保護核心技術,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命線。所以對於抄襲或者借鑒自家產品的行為,各大車企必然會為自己討得公道,甚至不惜鬧上法庭。這不僅是車企保障自身權益的壹種方式,更讓那些抱有僥幸心理的車型無處可逃。

總的來說,無論華為還是車企,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都在不同程度上保障自己的權益,甚至鬧上了法庭。未來,我們相信這樣官司案件將會越來越多,讓更多車企會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聲明:本文為汽車很聽話原創,如有抄襲和未經許可的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