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森
這是壹本32開的小書,合上也只有手掌攤開大小,壹天時間即可讀完;這是壹本淡寫真情的大書,它承載了外婆93年的人生艱辛和70余年的山河世事,值得我們壹讀再讀。
全書分初、次、續、尾四章,作者用13萬6千的文字旅程帶我們認識了壹位“18歲的外婆”。這個外婆壹出場便使人心揪得生疼:因腦動脈瘤病變摔倒在地,需要手術。90多歲的外婆生病前健走如飛、活力四射,即使缺掉壹顆門牙也因生性好強見不得別人同情而不肯戴假牙。由於全身麻醉和血管痙攣,漫長的栓塞手術後,外婆變成了神誌不清、胡言亂語的老太婆,有時狂躁到需要註射鎮定劑。直到在國外的大舅回來後,外婆的狀態才壹日好似壹日,語言功能也恢復得差不多。
故事講到此時,作者才替我們翻開外婆那本珍藏了70多年的深藍色布皮畢業紀念冊。紀念冊裏是不同人題寫的畢業留言,除了沒有QQ、微信、興趣和偶像外,應該和我們現在的同學錄別無二致。
紀念冊裏是我們沒聽過名字的湘湖師範和大部分已故去的外婆的同學,以及他們淒惶流亡的青春。在那艱辛輾轉的歲月裏,幸而有陶愛鳳、樓庭芬、金竹這樣的同窗之誼,使得自強的外婆每壹步都走得溫暖。也幸而有金海觀、俞子夷、駱允治這樣壹腔熱血甘為教育事業的老師,才有那個年代的精誠互助和世道人心的傳承。
難怪乎此書榮登“新浪中國好書榜·2015年度十大好書”,金宇澄、梁鴻、嚴彬、饒平如全來為讀者推薦。
花朵如歷史中的人生細節,疏忽這特殊性,他們將隨時消失。感謝作者,讓遙遠的色彩在這本書裏展開,遠方的氣息、時間縫隙難忘的畫面,都被保存下來,這是作者、讀者的幸運。——金宇澄
壹個普通老人的生命史,卻折射出那個大時代最細微的神經和肌理,充滿質感和活生生的美。該書以人物口述的回憶和作者親歷的現實互相印證,為我們呈現出歷史的變遷、滄桑和生命頑強的“在”。——梁鴻
沿著書中外婆的青春紀念冊,在湘湖師範之外我看到炮火中的西南聯大,看到張充和的“曲人鴻爪”,看到中國式傳統家庭幾代人血脈中的故事。小時代固然怡人,那端莊壯麗的人生卻是學不來的。——嚴彬
當然,這樣精當的評論也是我所學不來的,我且選取書中最有感觸的兩頁來讀:
通訊錄列出了湘湖師範所有師生的姓名。學生按照就讀的內容分為鄉師、簡師、音師等,其中每壹項又按照屆次排列。外婆所在的簡師第十六屆名單裏,有大約壹半的名字被用方框框住。畫下這些方框的,有的是黑色鋼筆,有的是鉛筆,也有紅色圓珠筆,顯示它們是分許多次先後畫下的。不難想象,自從某壹年開始,給名字畫框框成了外公外婆每年必做的事情。契機也許是壹個電話,壹封遠方的來信,或者壹次同學聚會,總之那些框框越畫越多。沒有被框住的人不壹定還在,但被框住的人卻肯定不在了。當時***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壹半。在通訊錄的另壹頁,鄉師第十九屆的名單裏,排在第壹的名字外邊也被鉛筆框起來,但框是歪歪斜斜的,離橫平豎直差得很遠。畫下這個框的人,當時要麽是不夠用心,要麽是無法用心。框是外婆畫的,被框住的名字是王保森,他是我的外公。
當時***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壹半。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也許有天妳我老了,老到像書中的梅香壹樣。頭發花白,門牙漏風,顫巍巍接掉壹個電話後艱難地拿起筆,瞄準當年集體照後面對應的人名用力劃去。那些曾和自己吃在壹塊兒,玩兒在壹道好多年的冒失小夥或大大咧咧的姑娘,自此就天人永隔再無相見可能了。那些小輩們不愛聽也聽不懂的陳谷子爛芝麻,除了午夜夢回,再沒重見天日的機會了嗎?又或許,我們是被別人劃去姓名的那壹個。夢還沒做完,人還未再見,徒留溝壑縱橫老臉上那麽的遺憾。無牽無掛撒手人寰與兒孫滿堂茍延殘喘說不好哪壹種人生更圓滿。
給讀者以這樣的感嘆怕是作者始料未及的,正如他在書中所說作此書的目的:“所幸此刻眼前物證人證俱在,所以,我想趁現在找回外婆的青春年少,找回她的壹生。”
冊子背後,隱形的主角正是我的外婆。如果不是這確鑿的物證,我根本不知道要怎樣去想象眼前這個老婦人也有過意氣風發的年代。的確,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外婆曾經有許多次試圖給我講她的往事,關於村坊、祠堂、老家的親戚,還有——湘湖師範的人和事。可是這些對我來說都太遠太遠了。我從沒有去過她的老家,也無從去想象那些陌生的建築、風景和人。至於湘湖師範,對我來說也只是壹個模糊而過時的名詞。也許它有過壹些故事,可是,在當下的時態裏,這四個字所指向的實體早已經不復存在。那麽我還能怎樣去認識它呢?仔細想想,也許我才是錯過了太多的那個人。世界無常,生命是流動的,從認識這個被我稱作外婆的人那天起,她壹直都是個老太太。如果說歲月為她帶去過什麽改變,那也只不過是老、更老、都這麽老了。但是,在那之前呢?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老人,外婆也壹樣。她年輕過,這大概沒錯,只是我從沒有仔細去想這回事。就算去想,也沒法眼見為實。所幸此刻眼前的物證人證俱在,所以,我想趁現在找回外婆的青春年少,找回他的壹生。
於我來說,如果沒有這本書,我根本沒想過我身邊的至親們也有過意氣風發的年代。他們在冬日的下午,閑極無聊給我講過的往事裏也會深埋著他們的敢愛敢恨、沖動萬分。六三年發的大水、大力治理的海河、木匣裏成摞的糧票……那些對我來說太遠太遠的風景和人都隨我的漠然視之無從尋找,不知那講故事的人心中是否尚且清晰。
世事變化太快,在全家團圓歡聚壹堂的年夜飯上,許有人突發興起,央求耳邊垂下銀絲的老太太講壹講那過去的事情。被忽略多年的老人突然成了主角,整理思緒後剛要發言,便被滿堂兒孫中壹聲驚呼截住:“快搶紅包!”可憐老人臉上被眾人關註的羞赧與回憶的悵然還未散去。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羅大佑的歌詞那些年我們在歌詞本上抄了壹遍又壹遍。光陰易逝,徒留人嘆。
這匆匆而過的青春吶!不僅改變了我們,更改變了我們身邊忽略的至親。那麽,趁物是人在,我們且停下來聽聽他們的青春。畢竟,梅子青青有時落,誰人不曾少年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