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義的有哪些例子?
1、甘肅省委原書記王三運在督查調研祁連山生態保護工作時,每到壹地都反復強調環保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提起要求來“口號響當當”,但就是沒有下文。表面上,王三運擺了姿態,但其實對中央指示消極應付,並沒有真正到問題嚴重的地區去調查研究,也沒有認真督促相關部門抓好整改落實,更沒有對相關領導幹部進行嚴肅問責。
2、貴州省三都縣是該省14個深度貧困縣之壹。該縣縣委原書記梁嘉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信誓旦旦表示:“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帶領全國63%的水族人民脫貧就是天大的事”“作為深度貧困縣,要和全國同步邁進小康,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為此,他還在辦公室墻上掛著“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作戰圖”,將全縣分為7大戰區,自己擔任指揮長。
在實際操作中,他卻換了壹副面孔。2016年以來,三都縣在建的千萬元以上的項目有127個,但與脫貧攻堅有關的只有41個。他把精力和資金都集中到與脫貧攻堅工作無直接關系的“養生谷”“千神廣場”等“高大上”的綜合開發項目上。
對於其對口幫扶的鄉鎮,他不顧及貧困村危房、水電、路燈等基礎設施未改善的事實,很少進村,就算來也只是帶著商人看項目,在村委會開個會就走了。
3、蘇榮在擔任江西省委書記期間,為追求“全國第壹”的“綠色政績”,強推“壹大四小”工程。不僅逢會必談,還要求各市縣主官掛帥“種樹領導小組”,從市到縣到鄉鎮,層層簽訂責任狀,要求省林業廳抽調幹部組成督導組,深入各地督查指導,制定考核辦法,全省進行排名,最後的三名“差等生”要書面檢查。
未完成年度任務的縣市,取消當年各項評先評優資格,暫停國家和省級所有林業項目審批,等等。
為應付省裏的突擊檢查,壹些地方大搞壹夜成林、壹夜成景。“壹大四小”工程的用地多在主要公路和街道兩旁,有的顧不上更換土壤,直接在水泥、瀝青渣、礫石磚瓦等基建垃圾上種樹。
有的高速公路綠化帶寬度不達標,不得不在公路兩旁的柏油路面鋪上泥土,插上樹苗。有的地方在八九月份,夜晚還在摸黑搶栽樹苗,使植樹變成了不分季節和白天黑夜的“運動”。
4、湖南省汝城縣不顧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實際,不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反而大規模舉債修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汝城縣委、縣政府長期以來沒有考慮可用財力的實際,盲目舉債,致使2015年至2017年綜合債務率分別為274%、285.74%、336%,逐年攀升,負債率在湖南省排名第壹。
2018年初,湖南省委對其開展巡視,發現該縣幾乎壹半的錢都用在大搞城市開發和城市建設,而培植財源、促進產業發展方面還不到6%。與此同時,壹些基本民生問題,卻長期得不到重視和解決,群眾怨聲載道。此後,壹場徹底的整改拉開序幕。
5、福建省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陳國華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行動少落實差,推壹推,也不動壹動。2017年7月以來,莆田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部署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汙染問題整改工作,並明確由市海洋與漁業局牽頭整改違規養殖影響海洋生態環境問題。
陳國華既沒有及時組織傳達、部署有關工作,也沒有及時有效督促落實。2017年11月,該局推進這項工作不力被通報批評後,陳國華仍沒有按要求拿出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也未督促相關業務科室抓落實。
2017年12月13日,上級有關部門進駐該市檢查,次日該局才照搬照抄上級文件下發工作方案,且該方案沒有細化目標、任務、時限和具體措施。陳國華受到政務警告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