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價格已經這麽低了,為什麽還要研究海水稻?
科技是第壹生產力,水稻價格低不是我國的最終目標。時代在進步,我們也不應停滯不前。從字面上看,人們很容易將海米理解為壹種種植在海中的稻米品種,但實際上,所謂的海水稻只是耐鹽堿水稻的視覺名稱。基於現有的天然高耐鹽堿野生稻,進行基因工程和工業化,並且可以在海水灌溉條件下以1%或更高的鹽含量種植耐鹽堿水稻。每畝水稻品種產量可達200-300公斤。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昆透宣布,他與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合作種植了水稻。胡厚昆說,鹽堿地改良的關鍵技術是“四維轉化法”,其中包括種植水稻新品種,控制植物和土壤,整個方法基於“物聯網系統”。
近年來,傳統行業已變得越來越智能化和基於網絡,甚至農業也不例外。 1月7日下午,華為集團輪值董事長胡厚昆將與袁隆平合作,挑戰15億畝鹽堿地的海水稻。宣布計劃改造鹽堿的土地。袁隆平說,鹽堿地的改良可以大大改變傳統耕作的現象,如果成功的話,每年可以增加300億公斤谷物的產量。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坤表示,鹽堿地改良的關鍵技術是“四維轉化法”,涉及到水稻新品種的培育和植物,土壤技術的調整。其基礎是“物聯網”系統”。
為國家和全體中國人的利益理解這種事情是否太難了?科學技術是人類發展的核心要素,是中國強大生命力的唯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