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第壹章,穩健的開篇敘事
喬伊斯在第壹章通過炮塔、早餐和海邊遊泳等三個場景交代了許多信息,為後面展開故事做好了鋪墊。雖然情節不多,但應用了意識流寫法,使空間得到無限拓展。這壹章是正常的敘事文體,是清晰、富有邏輯性的喬伊斯風格。
時間: 1904年6月16日,星期四,上午8點左右。作者在小說中使用了該日的報紙《電訊晚報》,提到當時發生的許多事情。
地點: 愛爾蘭都柏林郊外的港口區沙灣,馬鐵洛塔樓。這是1806年為抵禦拿破侖率領的海軍入侵而修建的海防炮塔。這時候已經閑置,轉為民用,被斯蒂芬租來當做宿舍。
人物: 在某學校教書的年輕教師斯蒂芬。他性格內向,有每個月只洗壹次澡的怪癖;與斯蒂芬合住炮塔,但不分擔租金的穆裏根。他是壹名醫科大學的學生,性格活潑,喜歡在說話時引用詩句和典故;另壹個人是穆裏根的朋友海因斯,來自英國,是牛津大學的學生,專門來愛爾蘭搜集民間故事。他在塔樓裏借住。
故事從穆裏根登上塔樓炮臺剃胡須開始。他模仿天主教神父的語氣,把斯蒂芬叫了上來,陪他聊天。斯蒂芬因為穆裏根對去世的母親說話不敬,心裏壹直對他有看法。兩個人為此爭執起來,但被穆裏根巧妙化解,暫時解除了僵局。這壹部分穿插了意識流寫法。
穆裏根剃完胡須後下了樓。斯蒂芬站在炮塔的胸墻邊俯瞰海灣,心潮起伏,聯想到母親患病時的痛苦表現。這裏也用到了意識流。
斯蒂芬回到塔樓的起居室,與穆裏根和海恩斯壹起吃了很不錯的早餐,有面包、蜂蜜、黃油和茶飲,以及剛送來的新鮮牛奶。送奶的是壹名老嫗,與這幾個人聊了了幾句話,然後收到由穆裏根支付的兩便士牛奶欠款。喬伊思用內心獨白描述了斯蒂芬想象老嫗在牧場擠奶的場景。
早餐之後,三個人壹起離開了塔樓。穆裏根和海恩斯在中途的壹個遊泳場停下,先後下水遊泳。斯蒂芬討厭水,告別兩位朋友去城裏的學校領取四英榜的教學工資去了。這壹場景中也插入多個意識流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