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寫作文的經常用典

寫作文的經常用典

1. 運用用典的手法寫壹篇作文

草,雖然平凡、渺小,但卻有堅韌不拔的生命力;雖然不美麗,但卻具有極其旺盛的生命力;這壹切都是對生命的渴望而得來的力量!草,不管閃電雷擊,不管狂風驟雨,不管嚴寒酷暑,它都毫不畏懼.這壹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命,渴望生存,於是又站了起來!

我漫步在小路上,看著路旁那壹棵棵嫩綠蔥郁的小草,陷入了沈思……

也許,有很多人都把小草當成是弱小、無能的象征,認為它們那矮小的身軀經不起壹點兒風雨.但,我卻不這麽認為,因為在我眼裏的小草,是那樣的頑強,那樣的富有生機,而最重要的壹點,是它們本身具有的生命力和精神!

壹到春天,小草們就睜開朦朧的雙眼,爭先恐後地破土而出,與人們壹同分享春姑娘所帶來的喜悅與溫暖.它們散滿大地,為這塊撫養它們的“母土”鋪上了綠地毯……這千千萬萬的小草組合起來,才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偉大.

當然,小草的可敬之處不單單是在這裏,它們身上還閃耀著壹個亮點——頑強不屈的精神.小草雖然沒有參天大樹那樣的高大挺拔,也沒有花朵那樣的鮮紅美麗,但是,它們的精神足以蓋過這壹切,足以讓人們重新去認識並驚嘆它們.

暴風雨裏,高大挺拔的大樹被連根拔起,五顏六色的花朵已花殘葉敗,而小草呢,卻以壹種比物質的力量更加有力的力量贏得了勝利……等到暴風雨過後,花樹都變了樣,只有小草依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兒,享受著雨後的陽光……正因為此,它們才對得起大詩人的壹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我想: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人人都會遇到崎嶇與坎坷,只要我們具有小草的精神,絕望之雲終會驅散,希望之花將會常開.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壹叢新生的小草,更不會忘記媽媽滿含期望的笑臉!

2. 用典的作文 1000字左右,幫幫忙,謝了

典故,就是古書中的經典故事、經典名句的統稱。

豐富、生動而鮮活的歷史典故與文學典故,是壹個民族語言發達的標誌與民族特色的印記。在寫作中,恰當而靈活地的引用、翻用壹些中外典故,可以令文章更加生動活潑,為文章增色添彩。

下面簡要說說學生習作中引用典故的幾種情況。 壹、以典言事 敘事角度與描寫方式巧妙靈活,是為作文增色添彩的壹種策略。

讓歷史故事穿越時空走進現實敘事之中,應該是較為有效的壹種策略。 習作《課前小插曲》寫的是冬日的課間時分,同學們在室外跳大繩接長龍,課前出現了這樣的壹幕: 語文老師身披大氅,手執教案,昂然向東而來。

他推門入室,不由得大跌眼鏡:眼前除了墻壁、桌椅之外就是空氣。“怎麽連門口那個壹見我就勤於發問的小個子女生也不見了?”他扶正眼鏡,細看課表,並未有錯。

“難道今天要上演壹出《新空城計》不成?好,今日我定要生擒諸葛,改寫歷史!” 這段描寫,堪稱壹段趣味的鏈接。讓婦孺皆知的“空城計”走進教室,且有“生擒諸葛”的“續集”。

原本平淡的生活中頓時有了“戲”,而且“戲”中藏“戲”,奇趣頓生。 二、用典明“誌” 很多時候,直陳心曲往往會陷入直白淺陋,讓人索然無味。

變換壹種方式,則可以讓平淡的事件搖曳生姿。幾則典故的“引進”,習作《醜女日記》(原文見《作文通訊》)便因之而生動活潑,興味盎然,令人忍俊不禁。

****年*月*日 星期壹 也許是因為和同學們的關系還不錯吧,他們便越發放肆起來,竟然暗地裏給我起了個外號——“醜女”!兩天前,我還對這個外號嗤之以鼻,不過,今天我卻“茅塞頓開”,欣然接受了它…… 其實,原因很簡單:語文課上,我研讀了《種樹郭橐駝傳》,終於明白了“名人是這樣煉成的”!郭氏,背駝,人們戲稱他為“郭橐駝”。他不僅承認自己的缺陷,還把名字改成了“郭橐駝”……真是“能忍人所不能忍,必能成人所不能成”呀! 課後,我對著眼鏡片照了半天,終於發現自己的“缺點”。

我這個“醜女”為了使那篇尚未出世的《醜女正傳》也可以流芳,這回,也就默認了吧! 壹段少年心事,因為眾多歷史典故的“加盟”而更富於情趣。《種樹郭橐駝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阿Q正傳》等文學典故壹起走進習作,為文章增添了“亮色”;經過習作者“別有用心”的改造,更是呈現了壹段紛紜的少年心事。

三、借題發揮 壹則典故,總是有著它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當然也必定具有它特定的意義與內涵;當它與現實撞擊的時候,則能給人壹嶄新的思索與啟迪。 習作《從“天賦人權”說開去》則從法國大革命時期“天賦人權”理論的提出說起,並由之而宕開壹筆,進入了另壹重境界—— 好壹個感天動地、震撼人心的“天賦人權”!可是撇開“人”不談,讓我們把視角轉向整個生物界,整個地球和宇宙,“天賦”的權利又豈止“人權”壹個? 每朵花、每棵草、每株苗,每壹個如此幼小脆弱的生命,不也需要尊重、理解與關懷嗎?由此,“天賦”的還有“花權”、“草權”、“樹權”,包括大自然中的其他壹切生物,都有被尊重的權利。

…… “天賦人權”是壹則歷史典故,由此引申的“花權”、“草權”、“樹權”,則是借題發揮。文章的意圖是很明顯的,它告誡人們在維護與享受自己“天賦人權”的同時,遠離對其他物種的專橫、獨裁與戕害,***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家園。

四、舊瓶新酒 下面壹段文字則更是令人耳目壹新。 《水滸傳》講述了人與國家的關系,講述了國家與“革命”的主題,軍隊教練林沖,縣 *** 幹部宋江,村幹部晁蓋,縣 *** 工作人員武松,政法幹部雷橫、朱仝、魯智深,民辦教師吳用,土地集中經營者盧俊義,待業青年史進,這些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人,在怎樣的條件下竟成了“匪”。

(《文匯報》) 這是壹段極具個性神采的語言。將水滸典故中的人物與現實對接,用現實稱謂“註解”歷史人物,並賦予壹個全新的現實命題——“人與國家”,舊瓶新酒,給人以拍案驚奇般的閱讀美感。

壹篇題為《聽取“哇”聲壹片》是這樣構思的: 傍晚時分在花園散步,猛聽“哇”的壹聲,原來是壹個四五歲是小女孩在贊嘆壹朵花的美麗;回家打開電視,迎面壹個胖嘟嘟的小男孩叫著:“哇!好多瘦肉耶!”換壹個頻道:“下壹個嘉賓——”女主持人素手壹指,“著名歌星***!”臺下觀眾異口同聲——“哇!”……在壹段排列式的列舉之後,習作進入了另壹個層次,首先是以《辭海》為證,得出“‘哇’原來不是正宗的嘆詞,最多只是個半路出家的‘暴發戶’”的結論,緊接著對流行與時髦中的港臺味進行了批判,言之鑿鑿,令人嘆服。 “聽取蛙聲壹片”出自辛棄疾的著名詞章,是著名的文學典故。

習作通過巧妙的化用、替換,讓讀者於強烈的“前攝抑制”進入新境界,其效果當然比直接進入主體好多了。 五、反彈琵琶 在學生習作中,我們常常看到諸如此類的立意: 磨刀不誤砍柴功——磨刀也誤砍柴功 班門弄斧——弄斧就到班門 旁觀者清——旁觀者未必清 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 良藥苦口利於病——良藥未必苦口 龜兔賽跑——為何偏讓龜兔賽跑 對傳統成語典故進行思維上的辨證,有利於。

3. 文章用典的作用

用典:豐富文化(思想)內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用典的好處之壹是使表達含蓄而不淺露。用典過濫,人們貶之為“掉書袋子”,故意賣弄,不可取;用典恰到好處,卻足以表現出壹種含蓄雅潔的風姿。

漢語中有許多成語,人們喜歡學,也喜歡用,就是因為成語中常常隱含著某些歷史傳說或寓言故事,內蘊比較豐富。現代漢語在實際應用中,也常常保留著“用典”的痕跡。

“盧溝橋畔月色慘白”,包含著七七事變日寇入侵的那段慘痛歷史。“別看他身上穿得很新潮,腦子裏卻還是十足的魯四老爺”,讀過魯迅名著《祝福》的,都知道這“魯四老爺”指的是什麽。

朱自清在《背影》中寫自己的父親,戴的是青布小帽,穿的是青布大褂和青布鞋子;“青”指黑色,這壹身穿戴就意味著家道貧寒,且在喪母守孝之中。 還有就是言簡意豐,以少勝多,能“寓萬於壹”,較好地傳達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

4. 結合用典的小作文的題目有哪些

有趣的壹天

星期天,我和媽媽高高興興地去山上玩。

我們來到山腳下,看到了有人用壹個方便袋拿著壹些紅通通的果實,我想,到底他們拿的是什麽呢?我去問了壹個叔叔,他告訴我這叫楊梅,叔叔給了我壹個,我壹品嘗,啊!真好吃啊!我和媽媽都想去親自采幾個,就上山了。

到了山上,我看到了壹棵棵象冬青壹樣的楊梅樹,樹葉綠油油的,楊梅紅通通的,樹幹上還有些小小的刺兒,如果妳壹不小心就會被劃破手指的,所以我特別留心的去摘那些楊梅,沒想到居然有壹個象蛇似的東西竄過,把我嚇的大叫“救命”,等我定下神壹看,原來是壹只蜥蜴,啊!讓我虛驚壹場,我想蜥蜴是益蟲,不能捉它,還要保護它。我就繼續去摘楊梅,壹不小心,我被刺紮了壹下,就不敢去摘了,媽媽鼓勵我說:“別害怕,只要小心地摘就不會被紮到,采摘時最好把果蒂壹同摘下來呀!這樣就不容易爛掉的。”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又摘了壹回兒,果然沒有紮到我,我心理感到很驕傲;同媽媽壹起摘了好多好多的楊梅,吃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我開心地笑了。

下山時,看到很多不知名的花、果、樹、鳥。我暗想山上有那麽多的奧秘,等待我們去研究和開發。以後,我要刻苦學習,同時希望每壹個星期天都這麽有趣。

5. 運用用典手法寫壹個片段

典故之種類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於下: 壹:明典--明典者,令人壹望即知其用典也。

如: 氣春江上別,淚血渭陽情;(杜甫:奉送二十三舅錄事崔偉之攝郴州五排) “渭陽”壹詞出自詩經唐風:“我送舅氏,曰至渭陽”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 鄰水延福寺早行 陸遊 化蝶方酣枕,聞雞又著鞭; 亂山徐吐日,積水遠生煙; 淹泊真衰矣,登臨獨惘然; 桃花應笑客,無酒到愁邊。

其中“化蝶”壹詞,典出於莊子之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誌歟!不知周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後人遂以“化蝶”或“夢蝶”,借喻為“睡覺”。而“聞雞”壹詞則出自晉書:“祖逖與劉琨,***被同寢。

中夜聞荒雞鳴,逖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劍”。

此處借為清晨之意。 二:暗典--暗典者,於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跡,須詳加玩味,方能體會。

如: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之四 元遺山 萬裏荊襄入戰塵,汴州門外即荊榛; 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虱空悲地上臣; 喬木他年懷故國,野煙何處望行人; 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 末句出自範寧谷梁傳序:孔子觀滄海之橫流,乃喟然而嘆曰:‘文王即沒,文不在茲乎?’作者以文王之任為己任,故言‘秋風不用吹華發,滄海橫流要此身’。

暗典之使用,只師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辭。即文心雕龍所謂“雖引古事,莫取舊辭”是也。

三:翻典--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產生意外之效果,如: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雖說賈誼,卻反其意而用之。

又林和靖之自做壽堂詩: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雖說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

藝苑雌黃雲:“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義山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雖說賈誼,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詩:‘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雖說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規然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

又如李商隱之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詩: 黃昏封印點刑徒,愧負荊山入座隅; 卻羨卞和雙刖足,壹生無復沒階趨。 詩中用萬般無奈之口氣,“卻羨”卞和因獻璞玉,而雙腳被刖之事,以表明作者不甘奴顏屈膝之意,其實何嘗真願斬足,此亦屬翻典之類。

6. 以控制為話題寫壹篇800字作文

控制情緒,學會沈默,保持單純有時候,妳被人誤解,妳不想爭辯,所以選擇沈默。

本來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妳,因此妳沒不必對全世界喊話。卻也有時候,妳被最愛的人誤解,妳難過到不想爭辯,也只有選擇沈默。

全世界都可以不懂妳,但他應該懂,若他竟然不能懂,還有什麽話可說?生命中往往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刻,畢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條列清楚,甚至可能根本沒有真正的是與非。那麽,不想說話,就不說吧,在多說無益的時候,也許沈默就是最好的解釋在妳跌入人生谷底的時候,妳身旁所有的人都告訴妳:要堅強,而且要快樂。

堅強是絕對需要的,但是快樂?在這種情形下,恐怕是太為難妳了。畢竟,誰能在跌得頭破血流的時候還覺得高興?但是至少可以做到平靜。

平靜地看待這件事,平靜地把其他該處理的事處理好。平靜,沒有快樂,也沒有不快樂。

和別人發生意見上的紛歧,甚至造成言語上的沖突,所以妳悶悶不樂,因為妳覺得都是別人惡意。別再耿耿於懷了,回家去擦地板吧。

拎壹塊抹布,彎下腰,雙膝著地,把妳面前這張地板的每個角落來回擦拭幹凈。然後重新省思自己在那場沖突,所說過的每壹句話。

現在,妳發現自己其實也有不對的地方了,是不是?妳漸漸心平氣和了,是不是?有時候妳必須學習彎腰,因為這個動作可以讓妳謙卑。勞動身體的同時,妳也擦亮了自己的心緒。

而且,妳還擁有了壹張光潔的地板呢,這是妳的第二個收獲。妳說,人生是壹條有無限多岔口的長路,永遠在不停地做選擇。

如果只是選擇吃炒面或炒飯,影響似乎不大,但選擇讀什麽科系、做什麽工作、結婚或不結婚、要不要有孩子,每壹個選擇都影響深遠,而不同的選擇也必定造就完全不壹樣的人生。妳又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情,就在於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啊。

如果當初如何如何,現在就不會怎樣怎樣,這種充滿悵然的喃喃自語,還是別再多說了吧。每壹個岔口的選擇其實沒有真正的好與壞,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

獨壹無二的創作,就不會頻頻回首如果當初做了不壹樣的選擇。漫步林間,妳看見壹株藤蔓附著樹幹,柔軟與堅實相互交纏,妳感動於這靜美的壹幕。

讓幸福與歸屬就此駐足吧。妳想,不知未來會有怎樣壹番風雨摧折?也許藤將斷、樹會倒,也許天會荒,地將老。

妳又想,那麽,請時光停格在此刻吧,停格即是永恒。永恒裏若有這靜美的壹刻,未來可能遭遇的種種劫難,便已得到了安慰與報償。

因為思慮過多,所以妳常常把妳的人生復雜化了。明明是活在現在,妳卻總是念念不忘著過去,又憂心忡忡著未來;堅持攜帶著過去、未來與現在同行,妳的人生當然只有壹片拖泥帶水。

而單純是壹種恩寵狀態,單純地以皮膚感受天氣的變化,單純地以鼻腔品嘗雨後的青草香,單純地以眼睛統攝遠山近景如壹幅畫,單純地活在當下,而當下其實無所謂是非真假。既然沒有是非,就不必思慮;沒有真假,就無須念念不忘又憂心忡忡。

無是非真假,不就像在做夢壹樣了嗎?是呀,就單純地把妳的人生當成夢境去執行吧。吃多了健康食品,偶爾妳也想啃壹啃鴨舌頭和鹽酥雞。

看多了大師名劇,偶爾妳也想瞄壹瞄耳光摔不完眼淚掉不完的連續劇。聽多了古典音樂,偶爾妳也想唱壹唱愛他壹百年又恨他壹萬年的流行歌曲。

妳知道健康食品對健胃整腸有意義,大師名劇對培養氣質有意義,古典音樂對提升性靈有意義,可是,偶爾妳其實並不想讓自己時時刻刻活得那麽有意。人生不需要把自己綁得那麽緊。

偶爾的小小放縱,是道德的。靈氣充滿或許接近大人,但偶爾的俗氣會更平易近人。

今天的妳,是不開心的妳,因為有人在言語間刺傷了妳。妳不喜歡吵架,所以妳離開;可是妳只是離開了那,卻沒有離開被那人傷害的情境,因此妳愈想愈生氣。

愈有氣,妳就愈沒有力氣去理會別的事情,許多更該用心去做去想去處理的事件,就在妳漫天漫地的心煩意亂之中,被輕忽被漠視被省略了。因為,妳只是壹心壹意地在生氣。

在情緒上做文章,這是對自己的浪費,而且是很壞的浪費。畢竟,生氣也是要花力氣的,而且生氣壹定傷元氣。

所以,聰明如妳,別讓情緒控制了妳,當妳又要生氣之前,不妨輕聲地提醒自己壹句:“別浪費了。”曾經買了壹件很喜歡的衣裳卻舍不得穿,鄭重地供奉在衣櫃裏;許久之後,當妳再看見它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過時了。

所以,妳就這樣與它錯過了。妳也曾經買了壹塊漂亮的蛋糕卻舍不得吃,鄭重地供奉在冰箱裏;許久之後,當妳再看見它的時候,卻發現它已經過期了。

所以,妳也這樣與它錯過了。沒有在最喜歡的時候上身的衣裳,沒有在最可口的時候品嘗的蛋糕,就像沒有在最想做的時候去做的事情,都是遺憾。

生命也有保存期限,想做的事該趁早去做。如果妳只是把妳的心願鄭重地供奉在心裏,卻未曾去實行,那麽唯壹的結果,就是與它錯過,壹如那件過時的衣裳,壹如那塊過期的蛋糕。

某次妳搭火車打算到A地去,中途卻忽然臨時起意在B地下了車。也許是別致的地名吸引了妳,也許是偶然壹瞥的風景觸動了妳,總之,妳就這樣改變了本來預定的行程,然後經歷了壹場充滿驚奇的意外旅行。

A地是妳原先的目標,B地卻讓妳。

7. 如何引經據典寫好作文開頭

作文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優劣直接影響作文的質量好壞。生動形象的語言就像磁鐵壹般具有魔力,吸引讀者的眼球,激起閱讀興趣。語言來自兩個方面,壹是書本,二是社會生活。寫文章的時候,我們常常把別人說過的話,寫過的好詞句,看過的有趣故事,聽過的人文軼事,發表的有關言論適當地“搬”到自己的作文裏,為我所用,這種方法叫引用。它是作文開頭常用的壹種方法。

引用有兩種:

壹種是直接引用(也叫“明引”),就是將他人的原話壹字不落地引用到作文裏,所引用的語句壹般加引號,如:“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壹種是間接引用(又叫“暗引”),就是在引用原話時,不照錄原句,而是對原句有所改動,所引用的語句壹般不加引號。如,我愛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壹樣。這裏,“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壹樣”,是間接引用。這句話出自高爾基語,原話是“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引用運用得好,可以增添文采,豐富作文內容,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引起讀者感情***鳴。

常見開頭引用的方式有:

1、詩詞韻律

例如林清玄《秋天的心》:我喜歡《唐子西語錄》中的兩句詩:山僧不解數甲子,壹葉落知天下秋。這是說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計算甲子日歷,只知道觀察自然,看到壹片樹葉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從前讀賈島的詩,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句,對秋天蕭瑟的景象頗有感觸,但說到氣派悠閑,就不如“壹葉落知天下秋”了。

開篇兩句詩,突出了秋天給人壹種氣派悠閑的感覺,引出話題。而賈島的“秋風”句,是真真切切地給人們描繪出壹幅秋撒長安的美麗畫卷,營造出壹種淒清的抒情環境。兩句詩從不同的審美角度描寫“秋天的心”,為下 *** 了鋪墊。

2、成語、俗語

例如《觀潮》: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天下奇觀”,是個成語,意思是全天下奇特而又少見的事物或難得看到的壯麗景象,這裏指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偉美麗而又不多見的景象。因為是“天下奇觀”,所以吸引人們去觀賞。這就提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

3、名言警句

例如《真理誕生於壹百個問號之後》:有人說過這樣壹句話:真理誕生於壹百個問號之後。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壹個真理。

“真理誕生於壹百個問號之後”是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說過的壹句名言,作者拿它做文章的開頭,意思是告訴人們,真理的發現是有條件的,就是見微知著,能從平常的現象中敏銳地發現問題,看到本質,並不斷探索,深入思考、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那麽,等妳解答了若幹個問號之後,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開門見山,言簡意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4、故事導入

例如《太陽》:有這樣壹個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上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壹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壹個。地面上才不那麽熱了

文章開頭引用《後羿射日》的故事傳說,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接著介紹太陽遠、大、熱三個特點,生動、形象、有趣。

5、人物語言或聲音

例如《麥哨》:“嗚卟,嗚卟,嗚”田野裏,什麽聲響和著孩子的鼻音,在濃綠的麥葉上掠過?壹聲呼,壹聲應,忽高忽低,那麽歡快,那麽柔美。

課文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暗示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

此外,還有引用廣告、歌詞、歌謠等。

編輯:心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