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康熙遺詔,到底是「 ”傳位十四子”,還是「 ”傳位於四子”

康熙遺詔,到底是「 ”傳位十四子”,還是「 ”傳位於四子”

「 ”十改於”理論上是可能成立的。但清朝對皇子的稱呼卻是壹個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清朝為了強調皇子身份的尊貴,在口頭或書面語中涉及皇子齒序時,通常會稱呼皇某子而不是某子或者某皇子。例如潛邸時期的雍正帝,應該叫皇四子而不是四子或者四皇子。換言之,在清朝「 ”傳位十四子”的標準寫法應該是「 ”傳位皇十四子”。如果「 ”十改於”,那就是「 ”傳位皇於四子”,顯然是說不通的! 康熙派胤禎出兵青海,各方面待遇都能高,因此朝野都有很多人認為,十四皇子就是未來的皇上。胤禎回京時,有官員向他行跪拜裏,康熙也未怪罪。可惜康熙去世時,胤禎還是遠在青海。等到遺照宣示,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其他很多皇子都大驚。很多傳說糾結於康熙遺詔中的「 ”第四子”還是「 ”十四子”,或者說「 ”傳位於四子”,「 ”於”字是在「 ”十”字上加了壹橫壹勾,其實意義不大。 雖然康熙帝非常疼愛十四阿哥,但是疼愛歸疼愛,挑選繼承人,疼愛並不能成為理由,而是要考慮繼承人是否有利於政治統治。從這壹點來講,作為千古明君的康熙帝不可能自私到連這個都不懂,十四阿哥有很強的軍事才能,是個將才。但將在外,往往有勇無謀,無法協調政治關系。而四阿哥並未在康熙帝面前表現出很強的政治才能,而是蟄伏在家裏修花剪草,韜光養晦,與諸兄弟維持和氣,與隆科多和年羹堯等大臣來往甚密。 正史記載傳位四子,說康熙遺詔本意傳位十四子純屬後人猜測,毫無根據,因為清朝時期「 ”於”子用通假字「 ”於”代替書寫,再說了清朝遺詔用滿漢兩文並用的書寫形式,所以說雍正篡改詔書把傳位「 ”十”四子改成傳位「 ”於”四子的猜測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