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散戶不建議買etf解析
為什麽散戶不建議買etf解析
為什麽散戶不建議買etf,我今天在這裏也是對大家進行壹個統壹的回復:就是我個人來說,並不建議行業的ETF。想必這樣的答案會讓很多人大跌眼鏡,明明期待著__行業ETF可以來壹波主升行情,或者正在期待著能夠絕地大反彈。妳卻告訴我不要買行業ETF?
且聽我說說我的理由:
1.大家選擇行業ETF的壹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夠希望踩中熱點板塊,希望能夠獲得超額收益,但是很多時候會發現事與願違。最主要的壹個原因是,很多追逐熱點或者主題概念普通投資者很容易追到了高位上,但是市場的操作壹個精髓是低位埋伏,漲起來的時候賣出,而很多普通投資者恰恰最容易沖動的是高位接盤。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2.對於行業ETF來說,很多行業妳會發現,這個板塊的龍壹龍二都是集中在頭部,而其他的標的表現的並不怎麽樣。就最近中銀基金王偉也是提到,如果建倉的光伏沒有在最頭部的優質上市公司的話,漲幅會出現天壤之別。事實上很多行業也是如此,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證券ETF,單純從四季度各只證券的漲幅就可以看出,現在很多券商分化也非常嚴重,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很多板塊都出現了這樣的分化。特別是在過去的兩年,結構性行情很嚴重,而這種分化不是壹件短期的事情,而是壹件長期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張坤的風格更加偏重於消費,甚至最近中小盤的回撤讓很多人嘲諷說張坤只會買白酒,而事實是這樣嗎?
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會去選擇消費ETF或者消費50或者白酒ETF等標的,而如果我們將中小盤的走勢圖(從張坤開始接管算起),將張坤的易方達中小盤與深消費及白酒指數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易方達中小盤在過去的時間中是要遠遠跑贏這兩個指數的。而這其中的漲幅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而我們在對比壹下醫藥行業,葛蘭的中歐醫療創新與生物醫藥ETF及其醫藥指數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從19年8月份起,葛蘭的中歐醫療創新和中歐醫療健康是大幅度跑贏生物醫藥指數及其醫藥指數的。
對比完了消費、醫藥、我們再來看另外壹個優質的賽道,就是科技新能源,我們將科技50、新能源汽車、及其鋰電池指數與周應波的中歐時代先鋒和黃興亮的萬家優選對比壹下,我們會發現這兩只主動管理的基金大幅度的跑贏了科技及其新能源的指數。
不能購買ETF基金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ETF基金的最小申購份額通常比較大,普通投資者很難通過這壹方式進行申購。
2、場內基金要在證券交易所交易,投資者只能通過券商平臺購買,需要開通場內基金賬戶。
3、基金交易只能在股市開盤時間交易。
無非就這麽幾個原因。
1,不知道。根本不知道有ETF這個東西,哪怕炒股10年20年,都沒聽說過有ETF。這個叫無知,也就是不知道。
2,覺得ETF漲的太慢了,沒有股票漲的快。真的是這樣麽?中證白酒10年16倍,中證消費17年16倍,醫藥10年10倍,500低波10年10倍,哪怕是最臭的上證50今年上半年也漲了30%,恐怕90%人都沒跑過吧!
3,ETF不刺激,沒有漲停板。打板漲停多刺激,我不排除有短線打板發家致富的,但妳們捫心自問壹下是妳麽?
打板是妳小散玩的麽?機構大戶就靠這個玩意洗劫妳呢。抓幾個板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找到打板的訣竅了,早晚還得還回去。妳帶不走的
壹將功成萬骨枯,妳怎麽就覺得自己就是那萬裏挑壹的人呢?
總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的人,大部分人都淪為炮灰了。
當妳承認自己很平庸的時候妳就開始賺錢了,但是很困難。
進股市的人有多少會承認自己很平庸呢?
4,ETF很無聊。沒錯,ETF真的很無聊,估值低位的時候買進去,等待,等待估值高位的時候再賣掉,其他時間什麽都不用幹。
好的交易都是無聊的,投資最大的難處在於“等待的藝術”,也就是壹直等待,等待便宜的時候買,再等待貴的時候賣。
難道這不正是最適合散戶的麽?
該幹嘛幹嘛,上班的上班,喝酒的喝酒,旅遊的旅遊,不用去研究個股,不用去看什麽財務報表,不用去關註什麽上市公司公告,動向,什麽行業發展,什麽都不看,難道不好麽?不好麽?
沒個8-10年對行業和個股的研究,妳以為妳真的看懂了麽?
即使妳研究8年10年的,妳以為妳研究的壹定對麽?
07年的煤飛色舞大藍籌行情,09年的中小板行情,15年的科技傳媒行情,行業動向壹直在改變,等妳把這個行業弄透了,之後夕陽了,踏空了,來個幾次這壹輩子就沒了。真的值得麽?
馬化騰當年把他的QQ賣100萬都沒人要,上市公司董事長都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妳壹個局外人確定真的能看懂公司的未來?
中國股市垃圾遍地,3600家上市公司有價值的公司不會超過200家,也就是說還有3400家公司隨時會遭遇均值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