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股權激勵周期是多久

股權激勵周期是多久

壹個完整的股權激勵計劃可以稱為壹個周期,大周期壹般含激勵方案制定、授予、等待、行權、禁售和解鎖等時間節點。

上市公司制定股權激勵計劃的,應當在股權激勵計劃中載明股權激勵計劃的有效期,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日、限售期和解除限售安排,股票期權的授權日、可行權日、行權有效期和行權安排。

在確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激勵計劃時間安排時,既要考慮股權激勵能夠達到企業長期激勵的目的,又要確保員工的激勵回報。

通常,股權激勵計劃中會涉及以下時間點:股權激勵計劃的有效期、授予日、等待期、行權期、禁售期等。

1.有效期,是指從股權激勵計劃生效到最後壹批激勵股票的股份行權或解鎖完畢的整個期間。設計股權激勵計劃的有效期需要考慮到以下因素:

(1)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規定股權激勵計劃的有效期從首次授予權益日起不得超過 10年。對於非上市公司法律沒有強制性規定,因此股權激勵計劃的有效期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我國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有效期通常設置在3~8年。

(2)企業戰略的階段性。股權激勵計劃的有效期設置應當與企業階段性項目或者階段性目標完成所需要的時間相壹致。如果股權激勵的期限短於企業階段性戰略目標計劃的期限,那麽企業就不得不在未完成階段性戰略目標的情況下進行激勵對象的行權,這會不利於戰略性目標的實現。

(3)激勵對象勞動合同的有效期。股權激勵計劃的有效期設置應當不超過激勵對象勞動合同的有效期,以避免激勵對象勞動合同期限已滿,而仍處於激勵計劃的有效期內的情形。

2.授權日,是指激勵對象實際獲得授權(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虛擬股票)的日期,是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方履行激勵計劃的時點。在決定股權激勵計劃的等待期、行權期、失效期時,壹般是以授權日為起算點,而不是以生效日為起算點。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授權日必須為交易日。上市公司應當在獲授權益條件成就後60日內授出權益並完成公告、登記。

3.等待期,是指激勵對象獲得股權激勵股票之後,需要等待壹段時間,達到壹系列事前約定的約束條件,才可以實際獲得對激勵股份或者激勵股票的完全處分權。

股權激勵的等待期有以下三種設計方法:

(1)壹次性等待期限,

如果股權激勵計劃授予激勵對象在壹次性等待期滿後,可以行使全部權利,那麽就是壹次性等待期限。這種等待期的激勵效果比較顯著,適合特別希望在既定時間內改善業績的公司。

(2)分次等待期限,

如果股權激勵計劃授予激勵對象分批行權、分次獲得激勵股票的完全處分權,那麽就是分次等待期限。由於分次等待期限設置能長期綁定激勵對象且能有效避免激勵對象的短期獲利行為,因此這種方式在實踐中應用較多。分次等待期限合分次行權的數量可以是不均衡的,可以根據企業具體情況來定。

(3)業績等待期,

業績等待期是指激勵對象只有在有效期內完成了特定的業績目標,才可以行權。即依據特定的業績目標如特定的收入、利潤指標等是否實現來確定等待期是否期滿。在此種情況下等待期的長短是不確定的。這種等待期設計壹般是在公司的業績和發展前景遇到困難時使用。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對於股權激勵等待期有如下規定:

①上市公司限制性股票授予日與首次解除限售日之間的間隔不得少於12個月;股票期權授權日與獲授股票期權首次可行權日之間的間隔不得少於12個月。

②在限制性股票有效期內,上市公司應當規定分期解除限售,每期時限不得少於12個月,各期解除限售的比例不得超過激勵對象獲授限制性股票總額的50%。

③在股票期權有效期內,上市公司應當規定激勵對象分期行權,每期時限不得少於12個月,後壹行權期的起算日不得早於前壹行權期的屆滿日。每期可行權的股票期權比例不得超過激勵對象獲授股票期權總額的50%。

4.行權期,是指股權激勵計劃的等待期滿次日起至有效期滿當日止可以行權的期間,非上市公司行權期的確定不受法律的限制,公司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確定行權期。上市公司的可行權日必須為交易日。

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由於激勵對象獲得股權需要到工商登記部門予以註冊備案,如果激勵對象不能在壹段時間集中行權,則會導致辦理工商股權登記特別煩瑣,公司可以在可行權日期內專門設立壹段時間為每年的行權窗口期。

5.限售期,是指激勵對象在行權後,必須在壹定時期內持有該激勵股票,不得轉讓、出售。限售期主要是為了防止激勵對象以損害公司利益為代價,拋售激勵股票的短期套利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