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有哪些?
1、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科技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和人類進步。如第壹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將人類推進到了蒸汽時代,社會生產力極大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力的應用使人類進入到電氣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應用,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
再如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電話電報的發明與應用,促進了人類電訊事業的發展,使人們的交流更加便捷,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還有現在的互聯網,能使人們盡早的了解國家大事,時事新聞,在家飽覽群書,就是“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2、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重大變化。
20世紀的科技發展主要通過第三次科技革命實現。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壹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
3、人類的衣食住行發生變革。
20世紀經歷了壹戰、二戰等世界重要戰爭,戰後人們對生活的需求更甚。為了適應科技的發展,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加強國家對科學領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強了對科學技術的扶持和資金投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4、科學技術大幅度提高,為世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20世紀的科技發展,如計算機、原子彈的發展,使得全球的文化聯系越來越密切,現代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學術上,出現了各學科之間的相互參透的新特點,新的學術與科技思潮不斷湧現。
5、給全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既帶來了機遇,又面臨了嚴峻的挑戰。
1945年,美國成功地試制原子彈後。1949年,蘇聯也試爆原子彈成功。1952年,美國又試制成功氫彈。1953年~1964年間,英國、法國和中國相繼試制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術首先被應用於軍事領域,和平利用原子能工業也有壹定發展。
1959年,出現晶體管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在100萬次以上。1964年達到300萬次。
90年代出現光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等。大體上每隔5年~8年,運算速度提高10倍,體積縮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 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銀河”大型計算機每秒也可計算上億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