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百家講壇
當然更多的人聽後是感覺甚好,因為知道了陰陽辯證,了解了八卦的畫法,至於自己聽了半天還是沒搞懂《易經》這件事,大家反而都忽視了。這證明百家講壇的話語權太強了,百姓對明星的盲目崇拜也太執著了。
也難怪,我們比較生活在壹個祖宗文化破壞與拋棄最嚴重的時代。破四舊我們清除了非常多的陽間文化遺產,考古我們又大肆地破壞祖宗們在陰間的文化,經濟建設又大肆破壞了華夏大地上的山水文化。
在國家的義務教育系統中,源於西方的科技文化,如數、理、化、外語、經濟學、辯證法等占了90%,只剩下語文和中國歷史。
語文中花花草草山山水水占50%,近代偉人的故事10%,魯迅10%,外國人的故事15%,留給真正傳統中國人的只有15%。
歷史1840年以後的占50%,剩下幾千年的歷史中,又被農民起義占去20%。
在這種文化和教育體制下,我們現在的中國人,除了說中國話,寫中國字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東西來證明自己是個中國人。
文化是治國的根本。查查歷史,沒有聽說過古(不包括今)中外沒有那個朝代是靠經濟強國的。從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等到前壹段的亞洲四小龍,這些靠經濟強國的國家最後還不是曇花壹現,美國建國最初靠的是文化打敗了以經濟為核心的英國,但現在美國經濟強國道路已現沒落。
非常可惜,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看到文化的重要性,要是有側重,也僅僅停留在物質文化(古董、遺跡、考古等)與非物質文化上面(文藝演出、魔術表演等),而對於純文化,如華夏文化經典《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等,仍缺乏相應的重視,甚至沒有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傳承、弘揚。
而且,我們現在的文化風氣仍然是西風壓倒東方。例如穿上西服就感覺自己職業、高貴,穿上中式服裝就感覺守舊、保守。飛機上拿本《經濟學原理》就感覺高雅,那本《道德經》就感覺老土。絕大多數的中國人,知道希臘、羅馬、伊斯蘭的祖先,卻不知道華夏的祖先三皇五帝是誰。
當代的文化氛圍導致大陸人相信西方,甚至相信港澳臺。所以,我們大陸人學習經典的時候,不喜歡聽自己的講,而崇拜港澳臺的學者,如果他出國留學過更好。因此曾仕強就成了我們大陸人熱捧的華夏文化名師了。
真不知道我們的國家打算把我們這代中國人培養成那個民族的孝子賢孫。
衷心希望有關領導能夠從經濟發展、科學發展中靜下心來,好好抓壹下國家的文化發展,這才是和諧社會的根本,功在千秋的事業。
歷史上任何壹個國家與王朝的垮臺,表面是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崩潰,本質上永遠是文化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