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指的是什麽
1、謂十五天。後以指農歷月之十五日。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2、指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
李清照《永遇樂》詞:“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3、謂十五歲。
陶潛《雜詩》之十二:“年始三五間,喬柯何可倚?”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謂天運三十年壹小變,五百年壹大變。
《史記·天官書論》:“為國者必貴三五。”司馬貞索隱:“三五,謂三十歲壹小變,五百歲壹大變。”
5、指三皇五帝。
錢謙益《大司馬吉安茂明李公參贊留務序》:“主上神聖,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
《楚辭·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彭鹹以為儀。”王逸註:“三王五伯,可修法也。”姜亮夫校註:“戰代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
《史記·天官書論》:“為天數者,必通三五。”司馬貞索隱:“案:三謂三辰,五謂五星。”
8、指三正五行。
《黃庭內景經·五行》:“五行相推反歸壹,三五合氣九九節。”
9、指三才五常。
陶潛《感士不遇賦》:“稟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逯欽立註:“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義、禮、智、信。”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臟。
《黃庭內景經·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間,立坐室外三五玄。”梁丘子註:“謂八景及二十四真神營護人身,則三田五藏真氣調柔無災病也。”
12、九宮術謂三生五死。
《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備鳴盜淺術之餘,豫三五賤伎之末。”
13、指參宿和昴宿。
《詩·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14、晉時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區實行五丁抽三制,後因稱發人征役為“三五”。
《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又敕河南四州具南師之備,並、朔、秦、雍嚴西討之資,青、冀、幽州三五發卒。”
15、約舉之數。表示數目不多。
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還西京》詩:“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
16、謂三令五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