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所“欲”崔力文 | 汽車人的本命年
Tips:《汽車公社》記者
出生年月:1996年
看到崔力文的第壹眼,妳不會覺得這是壹位剛剛畢業不到5個月的應屆生。
小麥色的皮膚,成熟低調的發型,圓框眼鏡下透出壹個西北漢子堅定的眼神。坐在靠近門的位置,崔力文在辦公室中並不是最起眼的那壹個,但印著Supreme貼紙的電腦仿佛在向外界訴說,“我和所有人都不壹樣”。
做自己想做的事
幼兒園到高中,崔力文的九年義務教育都是在蘭州度過,但和壹般孩子不同的是,崔力文擁有壹個在504廠工作的爺爺、奶奶、父親以及母親。如果妳問什麽是504廠?答案有壹些神秘。
504廠是中國第壹座濃縮鈾生產工廠,先後為中國第壹顆原子彈、第壹顆氫彈、第壹艘核潛艇、第壹座核電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被稱為“中國濃縮鈾工業的搖籃”。令人意外的是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崔力文,對“核”並不感興趣。
那時,從日本回來的姑姑帶給他壹個斯巴魯22B-STI的遙控車玩具,還在讀小學的崔力文對車有了第壹次印象。隨後,當老師問大家的理想是什麽,在司空見慣的“想當科學家”之外,崔力文給出了全新的答案——擁有壹家4S店,車對於崔力文來說從那壹刻開始就不再是壹個簡簡單單的交通工具。
小學畢業後,家裏購入了第壹輛車,這是壹輛長城騰翼C30。只要有時間,他就會趴在車底下研究這輛車,而他的父親也會耐心地解答崔力文關於車的問題並且帶他四處出遊。這壹年C30開了3萬5千公裏,而正是3萬5千公裏讓他真正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所以,高考填誌願的時候,對於崔力文來說,答案簡單又復雜,想報考的學校沒有汽車專業,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原本以為和汽車相關的機械專業。但是,當面對更加偏向壓力容器設計的專業課時,崔力文知道自己賭錯了。
當他看著滿是壓力容器CAD圖紙的電腦屏幕,這壹刻他有點迷茫。是選擇考研還是實習,是選擇專業這條路還是跳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61.6公裏,這是從學校的海泉路100號到上海愛馳汽車長陽創谷辦公室的距離,這壹路,崔力文走得並不輕松。
還是不想放棄汽車的崔力文,開始尋找關於汽車的工作。簡歷投出後的3天,途虎的回復決定了崔力文的第壹份實習工作。寫稿、拍車,崔力文感受到了在汽車行業工作的魅力,但是作為壹個電商的公眾號,註定了其文章不需要多高的深度,賣貨是公眾號最大的意義,這時崔力文第壹次看到了天花板。
“天空很矮,就是極限不高,雖然每天都很快樂,但是平臺也小,和自己想的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熱愛自由,喜歡挑戰的崔力文有了想要“任性”的理由,“每天下班回家就很累,畢業設計很累,我就開始質問自己:這份工作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用機緣巧合來描述人生或許不夠確切,但機會確實留給有準備的人。大四那年,崔力文離開途虎進入了夢寐已久的主機廠:愛馳汽車。原以為自己能夠成為類似產品經理的存在,而運營公眾號再壹次成為了崔力文的工作。“不僅要做廣告營銷,還要幫領導做PPT,寫會議紀要,但為什麽每天都得瘋狂做PPT啊?”
從壹開始的興奮,到後來的疲憊,愛馳管理層頻繁的人事調動也讓崔力文有壹些迷茫,新領導、新傳播方案,客戶端事業群的架構都要變化,每個人都需要適應新的職位,還要發布新的戰略,雖然在愛馳比途虎充實又很累,但是這時碰到車的機會也變少了。
也許是不忘初心,也許是擁有了底氣,崔力文又開始“隨心所欲”。不同的是,這個時候崔力文少了些慌忙,多了些釋然,這兩份實習給了他很多的信心,知道自己不適合什麽,就知道自己更適合什麽。就在畢業後的10天時間,崔力文出現在了金贏108創意廣場,那個門口玻璃屏風上貼著汽車公社四個字的辦公室裏。
成為更好的自己
選擇汽車公社對於崔力文來說,是壹個意想不到的機會。在愛馳汽車負責公眾號工作時,機緣巧合看到了汽車公社的壹篇關於日內瓦車展的稿件,對於行業的深度觀察以及細膩的文字,讓平時只關註產品端的崔力文第壹次知道在上海還有這樣壹家行業媒體。
因為有著之前兩份實習工作的自信,崔力文選擇從心做出了選擇。但是當在國企工作的父母知道自己選擇媒體時,卻表現出了懷疑的態度。“妳就應該去國企!”父母對於他那時的選擇並不友好。
父母的疑問、新工作的變化,來到公社的第壹天,崔力文顯示出了很多人都會出現的不適。原以為自己很懂車,但從產品到行業,跨度之大讓他有壹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什麽都不知道,覺得自己好像跟不上。”那時的崔力文有壹些受挫。
可能是由於對車天生的敏銳,亦是整個團體對於他的幫助,3天後崔力文發布了他在公社的第壹篇文章《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態勢回暖,走出“滑鐵盧”》。略顯青澀的文風和觀點,成為崔力文新的開始。
“很晚,11點回到房間,寫到2點多,但我覺得還是要堅持,還要有自己的底線和操守。”崔力文感受到了責任的重要性,而正是自己的那壹份堅持和自己給自己的壓力讓崔力文在短短時間內快速成長。
雖然進入公社只有5個月的時間,崔力文已經適應了這個舞臺,開始了新階段,“再次創業的朱江明傾其所有,無論最終結果怎樣,此刻已經只能向前。華為只有壹個,慢慢消亡的‘樂視’不在少數。”在《騎虎難下的朱江明》中,崔力文開始直接大膽亮出自己的觀點,提出對這個行業的看法。
在隨後參加零跑汽車活動專訪朱江明時,得知他還看過那篇文章時,崔力文感受到了在途虎、在愛馳汽車都沒有過的成就感,這時他的天也變得更高,對這份工作的敬畏之心也更多。
壹次壹次的活動,壹次壹次的專訪,崔力文變得更加成熟,當以汽車媒體的身份和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前上汽集團CFO谷峰進行壹對壹的專訪,當以記者的身份去最前線的4S店調查最真實的汽車銷售情況時,崔力文變了很多,變得沒有那麽稚氣,變得更加成熟,而父母也開始理解崔力文壹開始的選擇。
因為和談了7年的女朋友都壹樣都喜歡吃,崔力文的微信簽名壹直是“壹個燒麥”,但是在7月22日,進入公社的第14天,他把微信簽名修改成為了“《汽車公社》&《每日汽車》記者”。崔力文的答案很簡單,“因為感覺能成為記者很興奮,並且改了覺得更加專業。”
“在愛馳的日子,我的天仿佛就這麽高,但現在,我看不到極限,天空仿佛很高,我會繼續努力學習。”這個來自西北的漢子熱愛自由,卻在公社找到了不再“任性”的理由。
對於未來,崔力文還沒有太遠大的想法。也許和女友結婚會是他畢業後的第壹個“五年計劃”,但是當下,他已然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本文節選自《汽車公社》雜誌12月封面故事
文/林嘉浩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壹句話點評”關註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