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陳岱孫終身不娶?
是因為和周培源在美國留學期間同時愛上女同學王蒂澄,回國後王蒂澄成了周培源的夫人,導致陳岱孫終身不娶。
陳岱孫是陳寶琛弟弟陳寶璐的孫子、清末著名外交家羅豐祿的外孫,哈佛博士,西南聯大、清華和北大著名教授,也是中國西方經濟學的奠基人,被領導人稱作壹代宗師。
雖然陳岱孫說他壹生只做壹件事―――教書。但他的愛情故事卻同樣精彩。
在西南聯大時,有四位名教授的單身生活是倍受師生們關註,他們是:外文系的吳宓,經濟系的陳岱孫,哲學系的金嶽霖,生物系的李繼侗。
不僅教授們對他們的事開玩笑,而且學生們也拿來作為臥談會的談資,甚至還有拿來作文章的,譬如楊振聲就寫過壹篇《釋鰥》。
總之,有關他們的逸聞趣事和戀愛故事不斷在校園內流傳著,幾乎成了抗戰時期緊張生活的調劑。
陳岱孫和金嶽霖是兩位終身未娶的教授,金先生未娶的原因世人皆知,而陳岱孫未娶的原因似乎還是個謎,引得他的學生及其他人猜測至今。
許淵沖是我國的翻譯奇才。他1943年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語系,1944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許淵沖回憶說,在西南聯大教學時,陳岱孫才四十多歲,壹表人才,身材高大,西服筆挺,課又講得分外生動,要言不繁,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鉆石王老五,讓不少女學生怦然心動。
聯大不少女生談戀愛找對象,陳岱孫就成了模子和標準。而四十多歲的陳岱孫還沒有結婚,是因為和周培源在美國留學期間同時愛上女同學王蒂澄,回國後王蒂澄成了周培源的夫人,導致陳岱孫終身不娶。但陳岱孫跟周培源的友誼未變,倒成了周家的常客。周培源、馮友蘭等的孩子都叫陳岱孫為“陳爸”。
據周家的女兒們回憶陳岱孫時說:“在我們眼裏,陳爸總是壹副模樣,高高的個子,挺拔的身材,穩健的步伐,慈祥深邃的目光,喜怒從不形於色。父親常說陳爸是“gentleman”(紳士派),學問好,為人寬厚、正直。媽媽說陳爸講故事,聽的人肚子都要笑破了,而他依然平靜如水,就像什麽都沒說過壹樣。我家孩子多,母親又體弱多病,家裏開銷大,錢不夠用,經常是陳爸慷慨解囊相助。”
而且,陳岱孫與周培源是多年的同事,自1929年始,彼此的友情確實持續了五十多年之久,只是陳岱孫和周培源是否是情敵卻是有待考證的。
對此事,陳岱孫先生外甥女唐斯復以及周家的女兒們都是否認的。唐斯復曾特意撰寫《失實的故事》壹文澄清,認為說陳岱孫和周培源是情敵,是“文革”中的某位“天才”異想天開杜撰的“三角故事”,在北京大學的大字報上作為揭發材料披露。
唐斯復說:我母親看了大字報回家問:大哥,這是真的嗎?瞎說!陳先生回答得斬釘截鐵。同壹時間,周培源的女兒也回家問媽媽:這是真的嗎?得到的回答同樣是:別聽人瞎說!
其實,壹樣的名校出身,壹樣的英俊瀟灑,壹樣的才華卓越,在這兩個不相伯仲的男人之間,王蒂澄選了周培源也不足為奇。
據說,王蒂澄與周培源的婚姻也極為美滿,數十年後,曹禺還對周培源的女兒說:“當年,妳媽媽可真是個美人,妳爸爸也真叫瀟灑。那時,只要他們出門,我們這些青年學生就追著看。”他們的女兒說他們“壹輩子都沒有紅過臉”。
當然,陳岱孫究竟有沒有愛過王蒂澄,從傳聞和否認裏尋不出真相。只是,當時光漸行漸遠,那段傳說裏的三個人都壹壹離世,人們卻懷念起那個年代的純情。
就算陳岱孫真的愛戀王蒂澄又怎麽樣,他對她的愛戀,不是“婚外情”,不是“第三者插足”,只是壹個男子堅守著自己的愛情。
他沒有打擾過她的家庭,沒有給她造成過困擾,當她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站出來。
他的愛,是純潔而堅貞的,也是凡夫俗子們所無法理解的,更不是他們所能評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