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財經資訊 - 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檔案

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檔案

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檔案是甲骨檔案。

甲骨檔案:

骨檔案是檔案形態演變中最早的壹種。它是中國古代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原始記錄。甲骨檔案主要產生於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4~前11世紀)的占蔔活動中,是現存最早的中國古代檔案。

甲骨檔案的文字多用銅刀或石刀刻在堅硬的龜甲獸骨上,少數甲骨檔案使用毛筆書寫。甲骨文字大者徑逾半寸,小者細如芝麻,篆刻得規整美觀。

甲骨檔案的內容相當豐富,記載了商王朝的許多事跡,反應了王令、臣仆、巡遊、征戰、犁田、魚獵、天象、醫藥等各方面情況,這些檔案集中地保存於宗廟所在地,它們是被有意識地收集起來保存在庫房的檔案。

甲骨檔案的特點:

1、載體硬度比較大,耐久性強

甲骨檔案載體主要是龜甲和牛肩胛骨及其他獸骨。在甲骨文書的形成過程中,甲骨要經過鋸、削、刮、磨的整治,還要經過鑿、鉆、灼燒,用鋒利的刀刻蔔辭的程序,足以可見其硬度之大,堅固耐久,從公元前14世紀至前11世紀,歷時幾千年仍能保持原貌。

2、載體形式多樣

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是主要載體式,如扶風縣齊家村西周甲骨檔案就是以牛肩胛骨作為載體。但也有其他的載體形式,如眉塢嶺甲骨檔案就完全是以獸骨牙為載體,小屯村甲骨檔案中也出現了以鹿頭骨作為載體的情況。

3、信息存儲量以及密度比較小

雖然壹條完整的蔔辭大致包括有前辭、命辭、占辭、驗辭四部分,且甲骨檔案反映的內容涉及面比較廣泛,但其存儲容量仍存在局限性。壹份龜骨或牛骨最多可以刻30字左右,如果以Byte作為信息存儲量單位,則其容量為20 Byte至60 Byte。